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坏死凋亡是一种非caspase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的调节、诱导及阻断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分子的表达及调控。研究发现,坏死凋亡不仅参与机体的生理性调节过程,一些具有坏死表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坏死凋亡的活化直接相关,如神经变性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此外,对肿瘤耐药细胞株的研究证实,在规避肿瘤多药耐药方面坏死凋亡诱导剂具有“广谱性”。坏死凋亡信号通路、生理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为肿瘤性疾病分子靶向治疗及靶向药物研发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就坏死凋亡的可能调控机制、生理学特征及坏死凋亡与临床疾病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坏死性凋亡 调节机制 临床疾病 多药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死凋亡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9)、缺血再灌注组(IR组,n=9)、Nec-1+缺血再灌注组(Nec-1+IR组,n=11)。制备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Nec-1+IR组在再灌注前1 h,再灌注后1、4 8 h腹腔注射Nec-1(1 mg/kg)。24 h后处死大鼠,取血浆及比目鱼肌标本,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水平;光镜观察肌肉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MDA及CK含量升高, 而SOD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R+Nec-1组相比,IR组MDA及CK含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含量降低,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Nec-1+IR组RIPK1和RIPK3表达量明显低于IR组。光镜下可看到IR组肌肉组织间隙明显水肿,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较Nec-1+IR组及Sham组增多。结论坏死凋亡参与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Nec-1可减轻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坏死性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受体相关作用蛋白 肢体
  • 简介:细胞坏死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坏死凋亡(necroptosis)也参与其中。坏死凋亡兼具凋亡坏死的特征,遗憾的是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在各类组织脏器发生IRI后,可以通过抑制坏死凋亡来降低这种损伤的作用靶点。

  • 标签: 坏死性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靶点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坏死凋亡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25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为研究对象,用

  • 标签: [] 胎膜早破 坏死性凋亡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潜在威胁性的胰腺疾病,且有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目前针对AP的治疗方法仍以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这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式是AP,尤其是SAP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胰蛋白酶原过早活化是AP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病理性细胞事件。胰蛋白酶在释放后,会引起腺泡细胞内外的自我消化,尤其是组织蛋白酶B的释放还会引起一种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无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RCD),即坏死凋亡,其与AP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坏死凋亡在A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对坏死凋亡的机制以及与AP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P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促进靶向性更好的药物开发。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调节性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自噬 铁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铁过载是否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发生坏死凋亡,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0、100、200 μmol/L枸橼酸亚铁(FAC)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进行干预,以模拟铁过载状态;同样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铁过载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铁过载诱导成骨细胞的坏死率,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铁过载诱导成骨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铁过载干预后成骨细胞内坏死凋亡标志性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以及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表达水平的变化。为了明确活性氧在铁过载诱导的成骨细胞坏死凋亡中的作用,我们应用抗氧化剂N-乙酰胺半胱氨酸(NAC)干预铁过载组的成骨细胞,观察抑制活性氧后,坏死凋亡相关分子RIPK1、RIPK3及MLKL表达的变化。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铁过载干预120 h后能够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和空白对照组(1.77±0.04)比较,FAC 50 μmol/L组(1.38±0.04)、FAC 100 μmol/L组(1.01±0.08)和FAC 200 μmol/L组(0.81±0.08)成骨细胞活性均受到抑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12.22、17.07,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铁过载干预120 h后导致成骨细胞坏死率明显增加,和空白对照组[(3.42±0.31)%]比较,FAC 50 μmol/L组[(10.25±4.62)%]、FAC 100 μmol/L组[(15.20±6.66)%]和FAC 200 μmol/L组[(41.53±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3.061、16.560,P<0.05)。DCFH-DA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铁过载干预120 h后导致成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加,和空白对照组(1.00±0.00)比较,FAC 50 μmol/L组[(4.00±1.19)%]、FAC 100 μmol/L组[(8.10±3.63)%]和FAC 200 μmol/L组[(10.63±2.46)%]成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逐渐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6、3.391、6.781,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铁过载干预120 h后,和空白对照组(1±0)比较,FAC 50 μmol/L组、FAC 100 μmol/L组以及FAC 200 μmol/L组成骨细胞内坏死凋亡标志性分子RIPK1表达含量分别为1.26±0.16、1.47±0.32、1.51±0.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3、3.740、5.009,P<0.05);RIPK3表达含量分别为1.29±0.13、1.52±0.22、1.56±0.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0、4.951、6.487,P<0.05)。应用抗氧化剂NAC干预铁过载组的成骨细胞后,FAC 200 μmol/L组、FAC 200 μmol/L+NAC组内成骨细胞活性氧水平分别为8.44±1.13、2.17±0.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51,P<0.05);RIPK1表达含量分别为2.06±0.23、1.39±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1,P<0.05);RIPK3表达含量分别为1.34±0.19、1.05±0.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9,P<0.05)。结论坏死凋亡参与了铁过载诱导的成骨细胞损伤。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铁过载通过诱导成骨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进而通过激活RIPK1/RIPK3通路,从而导致成骨细胞发生坏死凋亡

  • 标签: 铁过载 成骨细胞 坏死性凋亡 活性氧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以往认为光感受器细胞最常见的损害方式是坏死凋亡,而坏死凋亡作为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自噬是促进细胞生存的重要代谢机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坏死,但是目前研究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凋亡的文章甚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本文就坏死凋亡和自噬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机制和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坏死性凋亡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以坏死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D-GalN/LPS)组、肝纤维化(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Fib+D-GalN/LPS)组。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坏死凋亡(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和/或P-MLKL在各组中的表达。给予正常小鼠以靶向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抑制剂,再给予急性攻击,根据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估抑制necroptosis对D-GalN/LPS触发急性肝损害的影响。建立肝纤维化自发消融模型,再给予急性攻击,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和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中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D-GalN/LPS攻击触发了RIPK1、RIPK3、MLKL和/或P-MLKL的明显上调。抑制necroptosis信号的关键分子可明显减轻D-GalN/LPS诱导的肝损害,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学的明显改善。纤维化肝脏中necroptosis信号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肝纤维化对D-GalN/LPS触发necroptosis的抑制随着纤维消融而逐渐削弱。结论肝纤维化可能通过抑制D-GalN/LPS触发的necroptosis而保护小鼠抵抗急性致死性损伤的攻击。

  • 标签: 肝纤维化 损伤抵抗 坏死性凋亡 发病机制
  • 简介: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是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重要酶类,近年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5-LOX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而关于急性胰腺炎(AP)时,5-LOX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5-LOX抑制剂与AP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

  • 标签: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齐留通 5-LOX 5-脂氧合酶 LOX抑制剂
  • 简介:摘要坏死凋亡是一种可调控的非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形态学上表现出与坏死相同的特征,发生机制上为一种独特的不同于凋亡信号通路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多种分子参与调节细胞坏死凋亡坏死凋亡作为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肌重塑等。该文对坏死凋亡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或可将坏死凋亡相关分子通路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治疗靶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坏死性凋亡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主因右股前内侧皮肤肿胀变黑伴发热11天,于2008年12月26日收住我院。患儿11天前右股前内侧出现直径2mm的白色水疱,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坏死筋膜炎(N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侵袭性细菌感染,其特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的快速广泛坏死。疾病进展后期,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的2例肢体NF患者,1例通过早期充分的外科清创及抗感染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因感染较重,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严重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坏死筋膜炎(N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侵袭性细菌感染,其特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的快速广泛坏死。疾病进展后期,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的2例肢体NF患者,1例通过早期充分的外科清创及抗感染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因感染较重,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严重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儿童坏死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儿科医生对儿童坏死肺炎认识的加深,NP的报道也逐年升高。NP系在肺组织实变的基础上,随着疾病的进展,累及的肺组织出现液化、坏死,最终形成多发囊腔或多发空洞,临床主要依据影像学诊断。既往研究显示NP多见于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坏死肺炎的主要病原,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也屡见报道。在合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支气管镜灌洗、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坏死性肺炎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本病在病理上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大类,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病情较轻,经适当治疗3~7d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复杂,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心衰、呼吸窘近综合征、腹膜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常是猝死原因之一,病死率可达50%以上。

  • 标签: 胰腺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