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主体与传统的国际主体有所不同。由于国际环境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法律学科,特别是由于当代国际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仅以国家、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环境主体,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无法调整、规范一些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作者认为,国际环境主体除国家、国际组织外,还应包括公司及个人。

  • 标签: 国际环境法 环境法主体 环境问题 法律部门 国际组织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际环境问题现状和趋势的描述,阐明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国际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 标签: 国际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法 发展变化
  • 简介:随着国际社会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国际环境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诸多方面推动了现代国际的发展。国际环境扩大了国际主体的范围;发展了条约和习惯国际渊源;对国家主权的内容进行了扩展,但同时也施加了必要的限制;丰富和补充了国际责任制度;推动了专门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制度和机制。这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国际发展的方向。

  • 标签: 环境保护 国际法 国际环境法 发展
  • 简介:摘要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国际环境缺乏保证执行、遵守和争端解决的有效手段。国际环境律责任在主体、调整范围、适用领域、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的效力,彰显了国际环境正义,使得环境领域的国际条约得到遵守和有效实施,弥补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环境理论的缺陷。

  • 标签: 国际环境,国际法律责任,全球治理
  • 简介: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El益加快,包括环境保护、人权保护、劳工保护等问题在内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国际环境这个新兴领域,作为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参与者,非政府组织在积极解决国际环境问题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推动和促进了国际环境的发展。鉴此,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环境主体资格是不容置疑的。

  • 标签: 国际环境法 主体资格 非政府组织
  • 简介:<正>1992年,国际社会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发展模式上的重大观念转变。然而,诚如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所强调指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得到实施,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里约环发大会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落实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ommonbutdifferentiatedresponsibility)的实施方面,并非如人们所想像的一帆风顺。例如,在2002年9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提出疑义。虽然最后通过的文件重申了这项

  • 标签: 国际环境法 责任原则 缔约方会议 全球环境 国际社会 全球可持续发展
  • 简介:气候变化议题作为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其在国际上的涵义和地位,即“全人类共同关注事项”。公约后的履约谈判伴随着重重困境,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受到理应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的抨击和阻挠。在国际环境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人均排放权”主张不仅需要继续加强,而且公平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也应该持续并深入的应用到气候变化谈判中,以更好地应对发达国家提出的挑战。

  • 标签: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人均排放权
  • 简介:国际环境对中国环境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在中国的法律制度如何接受国际环境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适用国际条约的一般做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国内环境规如何与国际条约法相联系,最后通过对两个判决的比较研究,表明依靠援引条款来适用国际条约的困难性。

  • 标签: 环境法 国际条约 援引条款
  • 简介:自《世界人权宣言》签署之日起至今已愈五十年。国际所认可的基本人权的范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传统上所重视的是种族灭绝、战争罪行及反人道罪等问题,现在已扩展到对限制与剥夺非基本人权的关注。与此同时,尤其是RachelCarson的震憾性著作《寂静的春天》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事实,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惊人的速度污染着我们的星球,我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有毒物质对全球生态系统和无数物种,包括人类自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 标签: 国际环境法院 基本环境权利 环境保护 国际法
  • 简介:8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国际环境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构体都在积极变动,在整体上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无论是在规模与速度上,还是多样化和复杂性上,均是历史上少见的。具体地说,当前国际环境出现了以下九个较为明...

  • 标签: 国际环境 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 均衡化 经济一体化 国际秩序
  • 简介:<正>环境环境道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并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环境环境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环境道德,是法律与道德范畴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新兴的和边缘的学科。它们除具有法律与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

  • 标签: 环境道德 环境法 环境问题 环境法规 人类生存环境 可借鉴性
  • 简介:环境伦理与环境陶锡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却对不起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中建立了环境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体系,在社会科学中创立了环境伦理学、环境学等理论体系.环境伦理,是将人类...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温室气体 伙伴关系 自然界 可持续 发达国
  • 简介: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一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 标签: 环境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思维 价值判断
  • 简介:编者按2012年10月13—1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安全与世界秩序再思考:中国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学者与会。本刊刊载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 标签: 国际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安全
  • 简介:环境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事业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并日益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教育领域.本文试图从国际角度对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作一审视与思考,以期加深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并为环境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国际环境教育 教育发展 经验借鉴 环境意识 学校教育 师资培训
  • 简介:"和平发展"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冷战后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带来了三大机遇:一是当前的国际和平环境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二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三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政治、科技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把握好本世纪头20年由此带来的三大机遇,中国就能成功地坚持和平发展之路.

  • 标签: 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际和平环境 新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机遇
  • 简介:一、中国环境立法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立法。是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开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中国当代环境立法的起步。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环境立法的发展。至今。中国环境律体系初步形成。

  • 标签: 环境法律体系 中国现代 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环境立法在追求环境公平与环境正义的同时必须正视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与公益性,以科学的环境律责任制度来保障环境公平和环境正义。环境的实施首先须确保其本身是良,不仅要确立因应时代的立法理念,还要明确环境行为主体的环境义务以及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等权利义务关系。唯此,才能有效保障环境的实施,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

  • 标签: 环境法 环境义务 法律实施 立法理念 立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