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探讨了储蓄问题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认为农民工群体的存在及其高储蓄是中国居民整体高储蓄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的特征,那么转移成本是农民工必然要面对的社会现实。研究解释了转移成本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农民工的消费储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转移成本与农民工储蓄存在正相关,并进一步结合2013年和2015年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 标签: 转移成本 农民工 高储蓄率 消费决策模型
  • 简介:过去十多年来,美国居民家庭储蓄一直在下降,并在最近降为负值。尽管公司储蓄有所增加,但居民家庭储蓄的下降严重削减了国民储蓄总额。在2003年和2004年,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综合起来的储蓄净额只相当于国民总收入的1%左右,是过去至少50年来的最低水平。

  • 标签: 储蓄率 美国 居民家庭 国民总收入 国民储蓄 公司
  • 简介:目前高储蓄问题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储蓄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探讨调整储蓄降低的具体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层面认识我国经济失衡的原因。正确处理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

  • 标签: 经济失衡 政府储蓄 企业储蓄
  • 简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城镇登记失业、社会人口抚养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我国居民储蓄具有显著影响,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社会人口抚养比中老年抚养比的影响更大。

  • 标签: 居民储蓄 收入 抚养比 岭回归估计
  • 简介:近期关于储蓄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有美国政要将本轮经济危机的产生归因于我国的高储蓄,对此,货币当局给予了坚决地澄清,周小川(2009)着重分析造成东亚和产油国较高储蓄及美国低储蓄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中国储蓄的变动情况及调整思路,最后提出调整储蓄的可能选择。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本文重新回顾了中美储蓄的演变模式,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给出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 标签: 高储蓄率 中美两国 美国政要 经济危机 货币当局 变动情况
  • 简介:居民储蓄是居民储蓄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尉居民储蓄高、美国居民储蓄低,中美居民储蓄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的巨大差异,有阚民经济发展阶段、

  • 标签: 居民储蓄率 中美 原因分析 金融 经济发展阶段 2007年
  • 简介:本文测算了1952—2006年中国居民储蓄并分析了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高积累政策、居民的低收入水平与高人口负担决定了居民的储蓄能力有限,稳定的收支预期也使得居民储蓄倾向很低。改革开放后,居民个人储蓄迅速上升,其原因除了收入增长的普遍作用外,可能是其它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转型、人口转型、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消费习惯等。

  • 标签: 居民储蓄率变化 必革开放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 简介:未婚人口比例上升,意味着为结婚而储蓄的家庭比例上升,从而提高家庭储蓄。通过分析与婚姻有关的变量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并使用199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用高校学生占所在省份人口比和城镇化作为未婚人口比例的工具变量,研究婚姻因素对家庭储蓄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逐年上升的男女未婚人口比例对储蓄具有显著正影响。这表明婚姻因素推动了家庭储蓄的上升。

  • 标签: 婚姻 未婚人口比例 家庭储蓄率
  • 简介:近年来,我国储蓄快速上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首先运用一个一般的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储蓄,然后根据中国的一些主要经济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各种因素对形成中国高储蓄的贡献。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财政变动对储蓄的下降起到主要作用。2000年后,全要素生产是我国储蓄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口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对储蓄正面影响。

  • 标签: 储蓄率 全要素生产率 人口结构 财政政策
  • 简介:基于收入视角和不确定性视角,对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对居民储蓄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的居民储蓄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呈U形分布,随着非农就业的增加呈倒U形分布。现阶段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大于7年,因此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进一步提升,居民储蓄也具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我国的非农就业已经超过51.5%,因此随着非农就业的继续增长,居民储蓄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 标签: 人均受教育年限 非农就业率 居民储蓄率 通货膨胀率 城乡收入比 劳动力流动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福利效应,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居民储蓄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采用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储蓄都为正相关,且对农村居民储蓄作用更为明显,即政府教育支出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同时提高,不符合“预防性储蓄”心理,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财政教育政策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

  • 标签: 教育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 居民储蓄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步入2008年以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由“过热”转向“趋冷”,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从“双紧”向“审慎灵活”过渡。在这一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空前压力而居高不下的储蓄对商业银行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文着重分析高储蓄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具体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商业银行 高储蓄率 适当储蓄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储蓄的机构,利用中国29个省2O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人口结构变动对于储蓄的影响。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抚养储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人口增长储蓄存在负相关性,工作人口增长储蓄也呈现负相关性,这些实证结果在控制了其他一些人口结构因素以及经济变量后是稳健的。

  • 标签: 中国城乡居民 人口结构 变动中国
  • 简介: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国际化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各大中城市不断涌现,学前英语课程的开设也十分普遍。幼儿园对有着较高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好的幼师毕业生格外青睐。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掌握较强的学前英语教育技能和教学能力的高等专科层次的

  • 标签: 引进外资 经济发展 储蓄率 国内储蓄 中西部地区 利用外资
  • 简介:高的家庭储蓄只能部分解释中国国民储蓄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大部分的差异应该通过政府高储蓄和企业高储蓄(通过留存收益的形式)来解释,中国的高储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中国的家庭储蓄为25.3%、企业储蓄为15.0%、政府储蓄为7.5%

  • 标签: 储蓄率研究 年代储蓄率 最新动态
  • 简介:本文对2003年2月至2010年7月的各种银行存款变动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发现:1.居民定期存款变动与股票收益呈负相关关系。2.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股票收益与企事业活期存款变动呈负相关,而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格兰杰因果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前者对后者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票全流通后大小非出货套现的行为。

  • 标签: 储蓄存款 股票收益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