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健康是一项被普遍确认的人权,获得药品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获得基本药品则是满足优先需求的、最低程度的要求。与权利对应的是义务,国家是确保公民健康的首要主体,负有保障药品获得的义务,此外,一些非国家行为体,尤其是制药公司在确保药品获得上具有补充责任。

  • 标签: 健康权 药品获得 国家义务 制药公司
  • 简介: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解释体制中,除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之外的不少地方国家机关具有法律解释(包括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解释),导致了法制的混乱。这些机关行使法律解释尽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上说,地方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都不应当行使法律解释。因此,应当取消当前地方一切国家机关的法律解释,保障法官在个案中的法律解释

  • 标签: 地方国家机关 法律解释体制 法律解释权
  • 简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流行的理论框架。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本土"互联网政治"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对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已蔚为大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网上的二者关系进行合乎时代发展的跟踪考察。可以尝试以话语这一视角对互联网上的国家—社会关系进行探讨,我们看到网上社会话语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在政治舆论场域中暂居优势地位,而政府也正积极地进入网络空间,进行话语争夺。未来可能由二者的互动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话语市场,并实现话语和解

  • 标签: 国家与社会 话语权 互联网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沉默的研究现状,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引入刑事诉讼沉默制度的可行性,并希望我国能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刑事诉讼沉默制度。

  • 标签: 中国 西方国家 刑事诉讼沉默权 比较 研究
  • 简介:2011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终审法院的请求,就刚果(金)案审理中涉及到的基本法有关条文进行了解释。本次释法涉及到一系列与基本法相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下几个问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国家豁免行为的主体和行为的性质表明,国家豁免涉及到国家间的关系,是与国家主权相关的国家行为,由主权国家行使和决定;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应奉行与国家相一致的国家豁免制度,香港法院既无权决定香港实行何种国家豁免制度,也对以国家为被告的、涉及国家豁免行为的案件无管辖;三、香港原有法律,包括九七年前在香港适用的普通法,如果在香港特区继续适用,应作出"必要的变更、适应、限制和例外",以不与基本法抵触为原则,普通法的任何规定和原则都不得违反基本法的规定。

  • 标签: 国家豁免 国家行为 管辖权 基本法解释
  • 简介:外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成为沿海国的重大关切。美国将沿海国领海以外的海域和上空统称为“国际水域”和“国际空域”,认为在他国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属于航行自由与飞越自由和其他国际合法用途,沿海国无权干涉。这种观点并无国际法根据。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没有禁止外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但系统规定了进行这种军事活动所应遵循的诸多规范,如和平利用海洋、禁止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禁止滥用权利、适当顾及、“剩余权利规则”等。为了保障本国海防安全,中国应根据这些规范和一般国际法,借鉴一些沿海国的防空识别区制度、海事识别制度、事先同意等制度,通过立法和执法举措规制外国在中国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专属经济区 外国军事活动 海上管辖权
  • 简介:风险社会是指人类工业化社会道路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阶段。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程是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环境的恶化等交织在一起的,目前,我国不仅面临着工业社会道路中的诸如财富分配及不平等的改善等问题,风险社会时代的人为风险和制度化风险也开始逐步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对风险社会时代的到来,经济法也要在重构新的社会经济秩序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从过去的效益、利益、权利本位转移到风险本位上来,从风险本位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经济法的价值与原则,以构建开放沟通的、反身性的风险理性的国家经济调节模式。

  • 标签: 风险社会 反思性 经济法 价值 原则
  • 简介:正确认识生命和信仰的内涵,深入研究尊重信仰与维系生命出现冲突时如何处理生命和信仰的关系,对于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生命权 信仰权 抉择 重要性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者的收益。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者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
  • 简介:近现代民法皆一定程度地规定承租的物化,并在承租化的同时设有一定的公示措施,以实现对承租人和第三人的平衡保护。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或地区相关民法规则以及社会形态变迁的成功经验表明,交付、登记适宜作为物化承租的公示方式。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对第三人的保障措施,施行以交付、登记为对抗要件的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将更有利于实现承租人、物人两方面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我国应据此修改完善《合同法》第229条等相关条文。

  • 标签: 物权化 承租权 交付 登记 公示
  • 简介:目前,国外关于儿童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多成果,而且多为实证研究,但是在国内,相关的研究大多是理论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变化、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同时在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可以拓展的研究思路。

  • 标签: 情绪调节 策略 影响因素
  • 简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一精神的意义十分重大,但还是一个理论模式,亟待进行实践转化,并在实践中予以发展。1995年以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基层所进行的村级监督体制改革创新试验首次实现了监督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从而成为十七大精神的首个实践样本是完全有可能的。基于十七大精神和相关理论原理,提出了深化村级监督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些具体思路和方案建议。

  • 标签: 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 农村基层 腐败 反腐败
  • 简介:如今受高等教育权属于一项基本人权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及诸多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所认可并保障。受高等教育的宪法权利属性不言而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受高等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社会,毋宁将其视为一项平等。受高等教育权能否获得平等保护对于此之实然享有至关重要。

  • 标签: 受高等教育权 宪法权利 平等保护
  • 简介:权力设置应当遵循受制约与受保障之原则,失去监督之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缺乏保障之权力必然遭遇架空。权力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权力设置应当配备一定的保障机制,使得权力享有者有足够的能力排除不当之干预。我国宪法规定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运行保障机制,使得检察独立运行受制于众多因素,导致检察监督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司法公信力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际,有必要正确认识检察运行保障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检察运作的保障机制,强化检察监督的实效。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 保障机制
  •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家观念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思想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意义上的“文化主义”转向以西方民主和国家主义观念为基础的现代民族主义,最后再回到建立在“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中国“文明国家”论的过程,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思想的基本形态。梁启超从知识和学理上阐发了现代中国应有的民族、国民素质和文化认同基础,尤其是对纠缠当下学界的诸多文化政治问题,如公民德性与现代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西方现代性困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都极富创见。在梁启超看来,国民意识、公民的独立与自由,乃是现代国家的立国基础,如何在国家独立与公民的自由德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依然是梁启超那一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梁启超 国家形象 文化认同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 简介:渔权是海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因海洋渔业利益的冲突而对渔场、捕鱼的争夺。这种冲突和争夺始终伴随并促进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些重要的海洋法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得公海的渔权成为海争端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在一些敏感海域的渔权、海不断受到一些国家的侵扰和蚕食。在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争议区域,渔业因其特有的灵活性、广布性、群众性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放到所涉及的国际关系大局中考虑。此外,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渔业也是国家拓展外交、参与国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领域。我国应当重视渔权的争取与维护,并通过加强渔业的实际存在和确立渔业在一些海域的主导地位,达到宣示主权和行使主权的效果。

  • 标签: 渔权 海权 海洋法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国际上唯一的“地球宪法”,其生效实施使约1/3面积的世界海洋依法划归沿海国专属或者管辖,在海洋的利用和管理上赋予沿海国主权权利和管辖。沿海国在行使这种主权权利和管辖的时候,可以依法行使紧追、登临,还可以采取检查、扣押、扣留、逮捕的措施,这些权力和措施非常类似于平常所说的警察。在海洋上,这些权力和措施属于什么性质,应由哪些主体来行使,中国的现状如何,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警察的概念入手,提出实质意义上的警察和形式意义上的警察(实证法上的警察)的分类,探讨警察与海洋警察的涵义,并分述每一种海洋警察的职责、任务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警察 海洋警察 海洋警察权 主权 救助
  • 作者: 陈媛邹海贵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社会救助权是关系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和宪法公民权保障的内容。我国一直着力于社会救助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为公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奠定了基础。但在社会救助权的基本理念、概念认识和理解上,仍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充实我国亟待出台的社会救助法的理论基础。
  • 简介:本书是一部以"两弹一星"为题材的大型纪实性作品,采用大量翔实的独家史料,第一次权威地诠释了"两弹一星"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作品气势宏伟,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各具神采,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我国国防战线的力作。

  • 标签: 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