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十年代报纸商品的论争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

  • 标签: 不完全商 使用价 文化商品 社会责任 宣传功能 商品性
  • 简介:在往昔的岁月里,人们兜里没有几个钱,可真挚、纯朴的人情却装满一肚子。人与人之间悉心关怀,照顾体贴,人情浓如血,甜如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袭卷而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情淡如水,意薄如纸,所谓人情再不是往昔的那一种味道了。这大潮冲击下的人情,是咸?是酸?是辛辣?是苦涩?想必稍有味觉就可品尝出来。

  • 标签: 韶山 商品经济 女主人 发展现状 男主人 卧铺汽车
  • 简介:“受众商品论”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受众”这一特殊商品,具有积极的批判和启发意义;但同时,其定义的“受众”商品本身属性上有着诸多的消极特点,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关键概念出发来解读“受众商品论”,并以此管窥传播政治经济学历史价值和局限。

  • 标签: 受众 商品 发现 忽视
  • 简介:《深圳商报》4月13日报道,一位知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学作品商品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商品不一定是坏事,鲁迅、茅盾的作品在当时也是商品。这主要还是要看作家个人如何把握。我觉得文学也是可以走向市场的。可是,实际上“不争的事实”却是: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容本身从来都是精神产品,不是商品,也不可能“商品化”。不能因为传播文学内容需要物质载体(纸张、电子媒介),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这种消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

  • 标签: 媒体 新闻报道 社会效益 舆论导向 “文学商品化”
  • 简介:2001年9月26日,四川省偏远山区珙县举行的人工商品林采伐启动仪式,看似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我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写了一篇《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在珙县启动》的消息,荣获当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这里谈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 标签: 人工商品林 珙县 采伐 试点 采写 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