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4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复苏周期和新鲜周期移植D3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移植的患者,女方年龄≥40岁,按照是否新鲜移植分为复苏组(118移植周期)和新鲜组(120移植周期),两组患者均在我院行第一移植周期,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础资料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女方平均年龄(42.59±2.30岁& 42.51±2.25岁)、BMI指数(22.87±3.08 & 22.89±4.85)、AMH水平(2.00±1.54 & 2.11±1.56)以及平均不孕年限(4.67±4.09年 & 4.48±3.79年)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移植胚胎数(1.95±0.22枚 & 1.91±0.32枚),移植日内膜厚度(1.95±0.22 & 1.91±0.32)、临床妊娠率(33.90% & 30.00%)、胚胎种植率(17.39% & 18.34%)、多胎率(22.50% & 16.67%)及早期流产率(30.00% & 33.33%)等临床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D3卵裂期胚胎移植而言,年龄≥40岁的患者无论是新鲜周期移植还是复苏周期移植具有相近的临床妊娠结局,提示高龄患者移植经过冷冻后卵裂期胚胎并不会影响临床妊娠结局

  • 标签: 新鲜胚胎移植 冷冻胚胎移植 种植率 流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受精后第6天(D6)单囊胚在新鲜周期及解冻周期移植后的主要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6单囊胚移植的患者,纳入独立样本(即排除同一患者解冻或新鲜周期移植),选用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根据年龄、体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囊胚分级将新鲜囊胚移植与解冻囊胚移植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最终纳入新鲜周期组180例,解冻周期组540例,比较D6单囊胚在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新鲜周期组优质囊胚为102个(56.7%,102/180),解冻周期组优质囊胚为307个(56.9%,307/540);两组的基础FSH水平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9±2.5)、(6.4±3.8) U/L,P=0.334]。新鲜周期组D6囊胚移植的hCG阳性率[分别为32.8%(59/180)和48.1%(260/54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9%(52/180)和43.5%(235/540)]、活产率[分别为21.1%(38/180)和32.2%(174/540)]均低于解冻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产率略高于解冻周期组[分别为26.9%(14/52)和24.7%(58/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单囊胚解冻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新鲜周期,为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建议对D6单囊胚进行解冻周期移植。

  • 标签: 单胚胎移植 囊胚 妊娠结局 倾向性评分 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单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P<0.001;14.8%(441/297),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P<0.001;10.3%(113/332),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单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单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卵裂期胚胎 桑椹胚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482个冷冻胚胎冻融周期(2448例冷冻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追踪其妊娠结局,依照妊娠结局的不同将其分成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其中妊娠组有1073例,未妊娠组有1375例,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因素有年龄、胚龄、移植胚胎/囊胚数、移植日内膜厚度(P<0.05)。结论: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胚龄、移植胚胎/囊胚数、移植日内膜厚度。

  • 标签: 冷冻胚胎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然周期(NC)与激素替代周期(HRT)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冻融胚胎复苏移植的患者132例。将其中月经周期规律、子宫内膜情况适合妊娠的64例患者纳入NC组;将月经不规律,或月经周期≥35 d或<15 d,或排卵障碍者,或既往自然周期内膜过薄的68例患者纳入HR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左右侧卵泡数、手术外伤史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激素抗苗勒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NC组存在生产史、继发性不孕者比例(54.69%,35/64;71.88%,46/64)均高于HRT组(14.71%,10/68;45.59%,31/68),P均<0.05。NC组体质指数[(21.62±2.67)kg/m2]低于HRT组[(23.14±3.35)kg/m2],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和HRT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患者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复苏移植 自然周期 激素替代周期 妊娠结局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男方年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之后首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的484对夫妇。女方年龄<35岁,按男方年龄分为A组(<35岁,389例)和B组(≥35岁,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年龄对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结果B组男方年龄[(37.05±3.30)岁比(30.07±2.67)岁]、女方年龄[(31.74±2.01)岁比(29.04±2.84)岁]、促性腺激素(Gn)总量[(2 126.97±780.37)U比(1 857.31±598.67)U]、基础雌二醇水平[(56.04±29.47)pg/ml比(47.88±19.23)pg/ml]、转化日内膜厚度[(10.23±1.66)mm比(9.80±1.73)mm]均高于A组(均P<0.05)。B组HCG日E2水平[(3 683.14±1 791.67)pg/ml比(4 088.25±1 681.98)pg/ml]低于A组(P<0.05)。其他观察指标和妊娠结局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首次FET周期中,女方<35岁时,男方年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没有影响。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男方年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第5日(D5)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D6)囊胚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等级别评分的D5/D6囊胚的临床结局,得到上述类似结果。体外受精(IVF)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来源的囊胚,其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扩张状态的D5囊胚,4期、5期较3期、6期囊胚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高,早期流产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移植4期D5囊胚的患者进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随内细胞团(ICM)、滋养层细胞(TE)评分的下降而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负相关,囊胚扩张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囊胚ICM及TE评级与活产率呈负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囊胚质量是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单囊胚移植 囊胚形态学评分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 标签: 排卵诱导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生殖技术 辅助 不育 自然周期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移植时机下的冻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临床结局。方法分析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疗中心于2015年—2016年8个月内行卵裂期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的326个移植周期,病例分组为观察组153例和对照组173例,分组依据为自然周期排卵后移植时间和人工周期黄体酮行内膜转化的时间。根据内膜准备方式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自然周期组(冻融胚胎移植在排卵后第4天进行,A1)和人工周期组(冻融胚胎移植在黄体酮内膜转化第5天进行,A2)。同样方式将对照组分为自然周期组(冻融胚胎移植在排卵后第3天进行,B1)和人工周期组(冻融胚胎移植在黄体酮内膜转化第4天进行,B2)。对比四组间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当推迟卵裂期冻融胚胎的移植时间,可明显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卵裂期胚胎 胚胎移植 内膜转化时间 冻融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周期胚胎质量以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行全胚冷冻治疗并第一次行FET的1233个周期,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对照组(n=561)和PCOS组(n=672)。比较两组之间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流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对照组和PCOS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中不孕年限[(3.95±2.01)年比(4.84±2.91)年,P=0.007]、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96±2.52)kg/m2比(23.96±3.50)kg/m2,P<0.001]、基础黄体生成素[(4.71±2.38)mU/L比(8.18±5.40)mU/L,P<0.001]、基础雌二醇[(45.49±31.80)ng/L比(56.67±54.17)ng/L,P=0.032]、基础睾酮[(42.80±13.45)ng/L比(53.45±38.67)ng/L,P=0.001]、促性腺激素起始量[(230.80±54.07)U比(192.11±53.79)U,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T周期中内膜准备方案,PCOS组中更多患者进行了激素替代周期[64.1%(431/672)比26.6%(149/561)],而对照组更多患者进行了自然周期移植[73.4%(412/561)比35.9%(241/6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实验室相关指标中获卵数PCOS组大于对照组[(23.36±9.53)枚比(20.32±8.81)枚,P=0.002],PCOS组的优质胚胎数[(2.94±3.13)枚]、优质胚胎率[33.3%(2016/6048)]小于对照组[(4.17±3.65)枚,P=0.034;46.3%(2339/5049),P<0.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妊娠结局中,优质胚胎移植率、生化妊娠率对照组大于PCOS组[71.0%(743/1046)比59.3%(761/1284),P<0.001;7.3%(41/561)比4.5%(30/672),P=0.033],晚期流产率PCOS组大于对照组[10.3%(43/418)比4.3%(16/326),P=0.002]。④进一步对晚期流产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矫正混杂因素之后,PCOS(OR=2.573,95% CI=1.270~5.212,P=0.009)以及母亲高BMI(OR=1.080,95% CI=0.991~1.176,P=0.031)为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PCOS患者优质胚胎数以及优质胚胎率均低于非PCOS患者,PCOS以及高BMI是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在助孕治疗之前,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以及控制体质量对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胚胎质量 冻融胚胎移植 晚期流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P=0.002,RR(95% 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P=0.013,RR(95% 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P=0.016,RR(95% 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P=0.001,RR(95% 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P=0.003,RR(95% 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 标签: 反复种植失败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生化妊娠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冻融周期中单囊胚与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疗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的3 675个周期。根据移植囊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组:(1)单囊胚组:包含单优组(移植1个优质囊胚)和单非优组(移植1个非优质囊胚);(2)双囊胚组:包括双优组(移植2个优质囊胚)、单优单非优组(移植1个优质囊胚+1个非优质囊胚)和双非优组(移植2个非优质囊胚)。进一步按患者年龄分层:<35岁、35~40岁和>40岁。比较单囊胚与双囊胚移植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1)单囊胚组患者年龄大于双囊胚组[分别为(33.2±4.7)和(31.5±4.3)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人工周期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双囊胚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0.05),而流产率则显著低于单囊胚组(P<0.01)。(2)在<35岁患者中,双囊胚组多胎妊娠率和早产率显著高于单优组(P<0.01),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非优组(P<0.01)。(3)在35~40岁患者中,双优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优组(P<0.01);而单优单非优组和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单优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胎妊娠率和早产率却显著增加(P<0.01)。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非优组(P<0.01)。(4)在>40岁患者中,与单优组比较,双优组并未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P>0.05),单优单非优组的着床率和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下降(P<0.05)。双非优组与单非优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论患者年龄如何,若存在优质囊胚,应优先选择单优质囊胚移植;若无优质囊胚,也应考虑单囊胚移植,以期降低多胎妊娠风险,提高累积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 胚泡 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非排卵障碍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年龄≤35岁,因非排卵障碍不孕就诊的患者共821个周期,按照是否促排卵分为自然周期组(N组),共225个周期;促排卵周期组(O组),共596个周期;按照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不孕的原因[不明原因不孕(A),男方精液异常(B),性功能障碍(C),单侧输卵管梗阻(D)]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NA组(67例)、NB组(94例)、NC组(39例)、ND组(25例)和OA组(233例)、OB组(217例)、OC组(51例)、OD组(95例)。比较N组患者和O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各亚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结果①N组和O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O组多胎妊娠率为13.1%(13/99),明显高于N组的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②NA组、NB组、NC组、ND组和OA组、OB组、OC组、OD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非排卵障碍不孕患者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助孕治疗时,促排卵周期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 标签: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促排卵周期 自然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卵数≤3枚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采用常规方案促排卵治疗获卵数≤3枚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并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卵数≤3枚患者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4.1%(503/2090),活产率为15.2%(318/2090)。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卵数(P=0.001)、是否预期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P<0.001)、年龄(P<0.001)、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P<0.001)、不孕年限(P=0.00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P=0.001)、促排卵方案(P=0.003)、内膜厚度(P<0.001)、移植胚胎数(P<0.001)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预期POR[OR(95% CI)=0.469(0.307~0.718)]、年龄[OR(95% CI)=0.929(0.905~0.954)]、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OR(95% CI)=0.891(0.808~0.984)]、内膜厚度[OR(95% CI)=1.084(1.015~1.157)]、移植胚胎数目[OR(95% CI)=1.678(1.389~2.026)]是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获卵数≤3枚患者中,高龄及预期POR及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临床妊娠 获卵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冷冻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240例,按照是否进行激光辅助孵化随机分为激光辅助孵化组(LAH组)120例和未行辅助孵化组(对照组)1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BMI、子宫内膜厚度、既往移植次数、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不孕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周期特征比较,LAH组与对照组组间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妊娠结局比较,LAH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应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能明显改善其冷冻周期妊娠结局

  • 标签: 激光辅助孵化 反复种植失败 冷冻周期 妊娠结局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IVF-ET周期妇女焦虑情绪对治疗结局影响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IVF-ET周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的“周期降调当日”、“取卵前1h”、“移植后12d等待hCG结果前”这3个阶段进行特质焦虑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IVF-ET周期妇女焦虑情绪对治疗结局影响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临床统计,100例患者在3个阶段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周期降调当日,特质焦虑较低的患者为65例(SA-I为33.09±6.93),较高患者为35例(SA-I为39.92±7.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前一小时,特质焦虑较低的患者为24例(SA-I为33.70±8.12),较高患者为26例(SA-I为41.47±1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4d等待hCG结果前,特质焦虑较低的患者为38例(SA-I为38.36±10.60),较高患者为28例(SA-I为45.51±1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质焦虑可以作为影响IVF疗效的心理学变量,但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仍然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并且将患者的个体差异因素考虑进去。

  • 标签: IVF-ET周期妇女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治疗结局
  • 简介:目的评估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补救ICSI(rescue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R-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了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行R-ICSI的结果。结果104例周期中,常规IVF的2PN数只有1个是85例,最后2PN没有形成可利用胚胎是18个周期;常规IVF的2PN数大于等于2个有19例,最后2PN没有形成可利用胚胎是1个周期。结论2PN数是1个常规IVF低受精率周期,为了避免移植周期取消,可以行R-ICSI。2PN数大于等于2个的周期,根据未受精MⅡ卵数决定是否行R-ICSI。

  • 标签: 常规IVF 低受精率 补救ICSI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助孕结局的胚胎移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92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共245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类型分为移植卵裂期胚胎(卵裂胚组)和移植囊胚期胚胎(囊胚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曲线拟合对比卵裂胚和囊胚周期的临床结局。结果卵裂胚组移植2枚胚胎周期占比[87.17%(1298/1489)]、异位妊娠率[3.35%(16/477)]及多胎分娩率[23.32%(73/313)]高于囊胚组[40.71%(392/963),P<0.001;0.76%(4/524),P=0.003;16.27%(55/338),P=0.024];囊胚组临床妊娠率[54.41%(524/963)]及活产率[35.10%(338/963)]显著高于卵裂胚组[32.03%(477/1489),P<0.001;21.02%(313/14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后,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OR=3.42,95% CI=2.71~4.31,P<0.001)及活产率(OR=2.35,95% CI=1.84~3.00,P<0.001)高于卵裂胚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内膜厚度分层中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 mm:OR=2.94,95% CI=1.32~6.51,P=0.008;6~7 mm:OR=3.41,95% CI=2.13~5.45,P<0.001;>7 mm:OR=3.56,95% CI=2.67~4.74,P<0.001)和活产率(<6 mm:OR=2.50,95% CI=1.01~6.22,P=0.049;6~7 mm:OR=2.56,95% CI=1.56~4.21,P<0.001;>7 mm:OR=2.30,95% CI=1.71~3.10,P<0.001)均高于卵裂胚组。分层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任一子宫内膜厚度下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高于卵裂胚组,且与囊胚组相比,卵裂胚组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曲线拟合的斜率更大。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卵裂胚移植周期。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标签: 激素替代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目的探讨第1周期促排卵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第2周期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的结局。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发生卵巢反应不良患者239例,第2周期采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将其分为两组:第1周期、第2周期获卵数均〈5个者104例为A组;第1周期获卵数〈5个,但第2周期获卵数≥5个者135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①A组和B组第2周期长方案的应用较第1周期减少,而短方案、微刺激方案、其他方案应用比例增加(P〈0.05);②A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56.7%)高于第1周期(26.0%;P〈0.05);B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45.9%)均高于第1周期(17.0%;P〈0.01);③A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44±101)U]高于第1周期[(218±56)U;P〈0.05];B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29±68)U]高于第1周期[(204±61)U;P〈0.01],但两组Gn总量及Gn刺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两个周期hCG日血E2峰值、〉14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移植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周期移植胚胎数目[(2.0±0.8)个]及临床妊娠率(30.9%)均较第1周期[(1.6±0.7)个;4.7%]显著增加(P〈0.01)。B组第2周期的hCG日血E2峰值、〉14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789.8±6246.3)pmol/L、(7.1±3.9)个、(8.1±3.5)个、(3.3±2.1)个、(2.6±0.6)个和40.3%,第1周期分别为(6595.0±4470.1)pmol/L、(4.3±2.5)个、(3.0±1.1)个、(1.5±1.1)个、(2.0±0.7)个和11.6%,两周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第2周期无胚胎移植取消周期率(8.1%)低于第1周期(25.9%;P〈0.01)。结论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卵巢反应不�

  • 标签: 卵巢反应不良 促排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个体化治疗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比较两种子宫内膜准备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实施FET患者500例,依据病患的月经周期与排卵状况,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为自然周期,后者为替代周期,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进行观察。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流产率等与乙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中采取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内膜准备方式。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子宫内膜准备方式 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