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周领顺教授所著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是译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译者行为批评的学术专著,从术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到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构建,再到该理论丰富的现实价值,皆特色鲜明。它革新了翻译批评范式,实现了翻译批评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 标签: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 译者行为批评
  • 简介:对李伟民先生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进行评述,指出《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从文化、文学传播和中西文化、文学交流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我国莎学学者在吸收莎士比亚思想、艺术精髓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艺术繁荣和阐扬学术精神中所写就的华章和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的出版是我国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硕果,它对中国莎士比亚批评脉络给予了清晰地梳理,史论结合,并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特点 研究
  • 简介:《翻译批评导论》一书在系统总结中西方翻译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批评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区分了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规划了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重点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作了精彩的点评。全书体例新颖,论证严密周详,是翻译批评理性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必将有力地推动国内翻译批评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 标签: 翻译批评 理论框架 理性化
  • 简介: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德国的接受美学,都侧重于读者对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创造的参与作用。两者虽都以读者为取向,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大大强化了阅读和释义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后者止步的地方,朝阅读主观化或自恋化作出了极大的延伸。伊瑟(Iser)不满足于英加登现象学对阅读过程所作的一般分析,而研究对具体作品的阅读过程。他提出了两个至为重要的问题:1.文本和个人文本阅读程关系的性质;2.阅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作出回答。但是,苏珊·沙里曼(Suleiman)认为,他的回答仍然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因为伊瑟虽然突出了文本实现中读者的首要创造作用,指出了文本实现的高度“自由”同但仍然承认文本对读者的制约。此外,伊瑟所指的读者仍然是一个超历史的一般

  • 标签: 文本意义 英加登 审美价值 自恋 阅读过程 阅读主体
  • 简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存在着原始主义的倾向。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的小说中即包含此类倾向,如神话、宗教母题,赞颂高贵的野蛮人和复归自然简朴的价值倾向,并具有整体性,神秘仪式性,理想性和诗意性的美学特征。福克纳小说表现出了原始主义创作倾向,但其目的并不是恢复原始的生活,而是体现他对南方文明失落的怀旧之情、对现状的不满和寻找文化出路的尝试。作为一种批评的视角,原始主义拓展了福克纳小说批评的维度。

  • 标签: 福克纳 原始主义 福克纳小说批评
  • 简介: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首次提出文本交际功能论,即从文本功能角度介入翻译批评,创造了一种动态的翻译批评新模式,但该理论弱化了原文的功能,忽略了文学翻译批评的特殊性,有功能单因素决定论的倾向。

  • 标签: 文学翻译批评 文本功能 功能论 理论家 决定论 单因素
  • 简介:译者行为批评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运转机理,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译学的精华,也融合了国际译学的研究成果,所表现出的人文性、科学性、原创性、完整性、继承性等,反映了构建者较强的学科意识。译者行为批评的确立,为反思译入历史、深化译出认识以及“中国学派”翻译理论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 标签: 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学派 战略性
  • 简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曾红极一时,盛行了几代人。如今虽然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但在被种种主义和理论围困的今天,反思之下,新批评的本体论、有机论、细读论的读诗法,对诗歌阅读、评论是直接的方法系统,对于诗歌翻译,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他山之石。按照新批评的方法论启示,我们对经典译作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深深地感到,新批评的方法是一种学风和品德建设方面的启发性文件,在目前的形势下,这样的文件是有必要的。

  • 标签: 新批评 诗歌翻译 方法论
  • 简介: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解释语言传达思想观念的约定性。它提供了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和对文本和话语进行分析的元语言。但它的研究手段却比较单一,没有系统化也不多元化,目前还主要停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所提供的测量工具。本文从语用、认知和修辞表征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预设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它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的潜在贡献。

  • 标签: 预设 批评性语篇分析 研究方法
  • 简介:本文简要回顾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然後介绍了有关学者从语言人类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进行的多维度的批评语篇分析研究并对批评语篇分析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批评语篇分析 语言人类学 认知 语料库语言学
  • 简介:“厚翻译”是阿皮亚“厚描写”基础上创造的翻译术语,对于翻译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厚翻译”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进行阐述分析,从译者的角度切入,结合翻译内外,界定“厚翻译”译文译者的身份和角色。进而试图找出“厚翻译”现象的评判标准。

  • 标签: 厚翻译 译者行为 译者身份
  • 简介:乔伊斯(JoyceAnnJoyce)是美国著名非裔文学批评家,在非裔研究、美国文学以及女性研究等领域颇多建树。非洲情节贯穿于乔伊斯文学批评研究的始终,对其做系统研究有助于把握乔伊斯的文学批评思想的脉络。本文通过对乔伊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发现有关的非洲情结不仅体现于她对非洲和非裔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维护,而且还反映在她批评实践中对于非洲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乔伊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拓宽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

  • 标签: 乔伊斯 文学批评 非洲情结
  • 简介: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圣经》部分章节进行语义和主题分析,论证上帝、人和环境的关系,旨在批驳林恩·怀特等著名学者提出的源于《圣经》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的论调,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真正思想渊源,并指出《圣经》的主旨之一是反映人与神的关系,是"上帝中心主义"的。因此,环境的好恶取决于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否和谐。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生态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与上帝重新和好,依赖于人重新建立"上帝中心主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 《圣经》 基督教 上帝中心主义
  • 简介:本文尝试解决国内文学伦理学界存在的问题,从刘奇葆提出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出发,联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绅文化”风尚与大众阅读流行的文学关系,继承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作家批评”传统,借鉴英国批评大家D.H.劳伦斯提出的知识分子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感受“地之灵”、“体验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感情”,创新提出理论模型——融合幽灵批评与阅读伦理的“新文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批评范式,以对美国经典女作家、女公共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运动者苏珊·桑塔格的“自我画像”《在土星的标志下》的阅读伦理学的研究为中心,研讨作家在阅读活动中与已故作家的“对话”与交流,以及该种幽灵阅读的行为会对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女作家批评”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幽灵批评 阅读伦理 苏珊·桑塔格 《在土星的标志下》
  • 简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单一的文化研究转向多方位研究,具有多元化的发展势头。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一阶段国内学界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与批评值得回顾与反思。

  • 标签: 华裔美国文学 回顾 反思 问题
  • 简介:1.引言叙事是什么?简单说,叙事就是讲出来的故事。这种故事既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每天日常发生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既可以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可以是由动作表现的。所以,广义的叙事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文学,历史,影视,绘画,法律,医学等等。对叙事研究最充分的可以说是在文学批评领域——叙事学。叙事学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研究文学中的叙事——小说为目的,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 标签: 叙事学 语言学导论 第二版 批评性 述评 文学批评
  • 简介:福克纳毕生坚持对黑人问题的探索,评者对其“黑人观”追踪研究至今不衰。欧美白人评者上世纪20和30年代主唱迪尔西的赞歌,50和60年代开始深入到心理和美学层面。70年代“新批评”得出新结论,80年代的研究高峰从多重视角批评并取得了丰硕成果,90年代至世纪之交对小说家后期作品有所关注。黑人评者分褒、贬和持严重保留意见三派,从道德、政治、美学和黑人文化等层面阐发观点。国内研究主要聚焦道德、社会历史层面,研究相对不够系统、深入。

  • 标签: 威廉·福克纳 黑人观 研究综述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一书的主要内容,概述了该领域的五大学派,以及各学派之间的比较,并对该书的特色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标签: CDA 不同学派 理论框架 分析模式 语料选择
  • 简介:《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一小说,以展现女性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展示男性与女性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对立,关注女性在环境的选择上面临的困境,期盼人们尊重和重视女性生态伦理。这一解读,将把《菊花》的主题上升到对长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同时给当代人探讨女性的境况以启示。

  • 标签: 生态批评 《菊花》 约翰·斯坦贝克 短篇小说 男性中心主义 构思
  • 简介:及物性系统是批评语言学家经常使用的几个主要的语言学分析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及物性对批评性阅读尤其是大泉媒体语篇阅读的积极作用,旨在增强读者的批评性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 标签: 及物性 语篇分析 批评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