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自从大约30年前英国出现第一例成功的人工受孕(试管受精)案例后,这项技术就成为最受欢迎并广泛传播的辅助受孕技术。它涉及取出妇女的卵子并在妇女的子宫之外使卵子受精。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以避免可能妨碍自然妊娠的多种问题。

  • 标签: 人工受孕 试管 实验室 技术 妇女
  • 简介:以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语文课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学生人性的关怀,这样师生才能共享语文课的精彩。

  • 标签: 以生为本 语文课 享受
  • 简介:对于冷冻受精胚胎,将其作为客体物中的伦理物予以高规格的保护比较恰当。作为伦理物的受精胚胎是介于人与物之间的过渡存在,具有孕育成生命的潜质,将其作为一般遗产继承无法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有违伦理要求,赋予相关权利人以监管、处置权似乎更加合理。为防止因冷冻受精胚胎的处置引发纠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统一制定相关知情同意书的示范条款,完善各种情形下对冷冻受精胚胎的处置约定。其中,胚胎收养制度是各种处置方式中较优的选择。

  • 标签: 遗留 冷冻受精胚胎 处置
  • 简介: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人口老龄化改变,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在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目标时,面临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周期获卵数少等问题,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受精方式,提高仅有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发育特点、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的应用及其影响,对近年来高龄低反应患者受精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 高龄 卵巢低反应 受精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疏导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本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并对研究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前后给予心理疏导。结果研究组心理疏导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心理疏导前低,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的显著低(P<0.01),研究组的妊娠率(47.83%)比对照组的(32.61%)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疗效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焦虑抑郁 心理疏导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早期妊娠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获得妊娠172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妊娠结局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生化妊娠组)、B组(早期自然流产组)、C组(对照组)。C组为正常分娩或继续妊娠超过3个月者。分析3组患者基本情况、促排卵及体外受精过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B组年龄、基础促卵泡激素(basic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bFSH)水平、≥2次自然流产史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注射后雌激素(estrogenichormone,E2)水平下降率、卵泡晚期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gonadotropin,HMG)剂量及辅助孵化比例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短方案组早期流产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早期流产率高于输卵管性不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2次自然流产史是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龄及≥2次自然流产史是体外受精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胚胎移植 胚胎丢失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未受精MII期卵母细胞及废弃胚胎,采用Real-timePCR方法定量检测,比较不同受精结局卵母细胞及废弃胚胎mtDNA拷贝数的差异。结果未受精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平均为118466±60538;正常受精(2PN)胚胎mtDNA拷贝数为346743±171601;异常受精(1PN及多PN)胚胎mtDNA拷贝数为256000±78699,三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26.63,P<0.05)。结论mtDNA含量是评价卵母细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卵母细胞中mtDNA拷贝数可能与受精结局息息相关,卵母细胞受精失败和异常受精可能均与mtDNA拷贝数减少有关。

  • 标签: 卵母细胞 线粒体DNA 受精 胚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干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治疗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症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情,减少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症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男方年龄将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188对夫妇分为四组:年龄〈31岁组53例,31~35岁组78例,36~40岁组37例,〉40岁组20例。分析男方年龄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FSH值、Gn总量、获卵总数、MII卵数、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40岁组(9.3±3.0)和〉40岁组(9.5±2.6)的正常形态精子比率显著低于〈31岁组(13.5±2.8)和31~35岁组(12.6±2.7)(P〈0.05),而且36~40岁组的受精率(76.6%)显著低于〈31岁组(83.1%)和31~35岁组(81.4%)(P〈0.05)。另外,〈31岁、31~35岁、36~40岁、〉40岁组的着床率分别为:50.91%、41.32%、21.35%、23.4%(P〈0.05),妊娠率分别为64.15%、62.82%、40.54%、45.0%(P〈0.05),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各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及IVF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男性年龄 精子质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受精率 着床率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胞奖内注射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80例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患者和8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状况,从妊娠、早期流产、早产等三个方面上来看,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从异位妊娠率和多胎率上来看,IVF组高于ICSI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探讨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辅助生殖技术均具有明显性疗效,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式的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要高于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方式。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妊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长方案的作用下,在控制性超促排卵HCG日应用Gn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进行体外受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GnRH-a长方案组(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改良长方案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移植胚胎数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胚胎停育率、异位妊娠和早产率、过期产率及活胎畸形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长方案 控制性超促排卵 HCG Gn 体外受精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反复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患者204例IVF-ET反复失败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4例。比较2组妊娠结局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总体健康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IVF-ET反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与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生活质量
  • 简介: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生物学知识往往与大自然和生命现象紧密联系,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生物野外实习或简单的野外观察能对生物课堂教学起到铺垫作用。笔者在讲解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时发现,学生对被子植物种子形成过程理解困难,主要是因为有关植物开花方面生物学知识的欠缺,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一朵完整两性花的结构,教学显得力不从心。下面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观察后再进行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了野外观察能力培养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被子植物 野外观察 高中生 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知识 生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