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比珠江口盆地东沙隆地北部、恩平凹陷、东沙隆起中部和白云凹陷的4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特征的相似和相异点,证明盆地南部白云凹陷生成的油曾向东沙隆起及恩平凹陷南坡超过35-40km的长距离运移。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存在4套生油层,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白云凹陷有效生油岩的面积及厚度为盆地内各凹陷之冠,排油时间长,可供聚集的排油量亦居盆地各凹陷之首,是油源十分丰富的生油凹陷,可为其北部隆起区的油气聚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油源对比 白云凹陷 富油性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出长兴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原始沉积环境为相对封闭且强烈蒸发的台缘礁后局限海盆中;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原岩为礁灰岩和生屑灰岩,其原始沉积环境属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沉积,基于台内礁滩相带相对闭塞、蒸发较强,台缘礁滩相带更易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的影响,较好地继承了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不同相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长兴组白云岩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流体的水-岩反应过程和关系,以白云岩成岩环境和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及来源为依据,结合水文地质学模式,对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微晶白云岩属近地表准同生期的潮坪环境,由蒸发泵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准同生期蒸发海源卤水;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属浅—中埋藏成岩环境,由热对流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晚二叠世沉积期的海源卤水。

  • 标签: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化流体 长兴组 二叠系 铁山—双家坝 川东北地区
  • 简介: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厚层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来自研究区京竹和中坝两剖面的岩石样品进行铸体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开展了岩石学、储集空间及储集物性特征等研究,系统分析了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可作为良好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间溶孔和非选择性溶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但不同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程度差异较大;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高能相带控制着储层展布,白云岩化和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孔隙发育层段多位于三级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南地区白云岩储层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古老地层白云岩储层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白云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娄山关群 川东南地区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发育一套风化壳储层。通过岩心、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碳与氧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实验分析并与中部气田区同类储层对比,研究了富县地区风化壳储层特征和形成演化规律,发现膏质结核溶模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溶孔充填物多样且充填程度差异较大。研究认为:沉积相直接影响孔隙度大小(结核溶孔大小与数量),并间接影响储层渗透性(孔间释压裂缝的发育程度);表生期成岩作用决定储层的储集性能,大气淡水的选择性溶蚀构建溶孔轮廓,古地貌低部位孔隙被方解石完全充填;埋藏期成岩改造作用有限。明确了有利储层分布于马五段沉积期含膏云坪相和岩溶古地貌高部位叠置区域。沉积相和古地貌的精细描述是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的关键。

  • 标签: 膏质结核溶模孔 风化壳储层 成因演化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 标签: 层序不整合面 溶蚀作用 白云岩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中地区
  • 简介:随着对埕海地区白云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油气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逐渐显现,并成为制约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瓶颈。从埕海地区白云岩勘探实践出发,详细分析该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地质特征,探讨烃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以及白云岩厚度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泥岩作为区域盖层,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歧东、张东和羊二庄等断层以及不整合面为歧口凹陷和歧南凹陷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运移通道,与多套储盖组合的白云岩储集层匹配,形成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一步明确了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为油源条件、白云岩厚度和白云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指出位于张东地区的赵东断层与赵北断层之间地区应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 标签: 埕海地区 沙一下亚段 白云岩 油气藏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