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胶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本文报道1例鞍下区胶样囊肿,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为斜坡及左前方占位伴局部骨质受累破坏。该患者术前被误诊为皮样囊肿而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胶样囊肿,术后经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本文报道1例鞍下区胶样囊肿,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为斜坡及左前方占位伴局部骨质受累破坏。该患者术前被误诊为皮样囊肿而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胶样囊肿,术后经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眶下区容量缺失是老化的典型表现,对于该区域的解剖层次和命名不统一,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注射填充,注射填充材料有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自体脂肪等。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透明质酸因其可降解、可塑性强、恢复期短的特点广泛使用。下眶区凹陷与其他面部凹陷(如鼻唇沟容易矫正)不同,由于凹陷的宽度、皮肤变薄以及邻近的眼眶脂肪垫存在,泪槽沟的改善需要应用综合技术。

  • 标签: 泪槽 睑颊沟 透明质酸 填充 年轻化
  • 作者: 孙强强 宗丹 钱普东 郭震 何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 210009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 21000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放射影像科,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区(SVZ)放疗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作用,并分析影响GBM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2例GBM患者,根据同侧或对侧SVZ剂量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差异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17.1个月(95%CI为12.4~30.7),中位总生存(OS)期38.3个月(95%CI为20.4~4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是否累及SVZ、切除程度、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是PFS的影响因素(P=0.039、0.009、0.039)。年龄、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肿瘤是否累及SVZ、切除程度以及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是OS的影响因素(P=0.018、0.043、0.038、0.020、0.019)。将SVZ剂量作为连续变量分析显示,SVZ剂量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而不是OS的影响因素(P≥0.05)。无论肿瘤是否累及SVZ,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生存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是否累及SVZ、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样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而SVZ剂量相关变量在多因素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累及SVZ的患者预后更差。增加同侧或对侧SVZ剂量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SVZ放疗是否影响患者生存仍需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 胶质瘤干细胞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腹腔镜独特的多视角及手术视野放大作用使胃外科步入更为精准、微创的领域。4K腹腔镜的技术革新让外科医师认识更为精细的亚微结构——膜解剖。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胃周区域淋巴结清扫创伤更小和出血量更少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幽门下区淋巴结作为进展期远端胃癌常见转移部位,在胃癌根治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幽门下区血管变异多,胃、结肠系膜层次复杂,胃网膜右系膜的完整切除能增加更大的手术获益。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技术要点,旨在推广基于膜解剖的4K腹腔镜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标准手术方式。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下区淋巴结 微创手术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对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C-SGS)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个月15 d,因"呼吸困难2个月余,气管切开术后23 d"就诊。支气管镜、环状软骨B超提示声门下区狭窄,未见瘢痕增生。结合患儿病史,诊断为C-SGS。入院后2周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术后即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术后2个月余随访,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对于C-SGS,可在明确诊断后早期、安全手术,提供即时和足够的气道空间,保证良好的声音质量和吞咽功能。

  • 标签: 滑动喉气管成形术 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颌下区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submandibular region puncture and drainage,PSPD)在咽旁间隙脓肿(parapharyngeal space abscess,PPSA)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PSPD治疗的26例PPS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后12~24 h疼痛症状缓解,24~48 h体温恢复正常,48~96 h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带管时间为5~14 d,平均7 d。患者术前与术后7 d体温、脓肿最大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出现重要血管、神经、腺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细菌培养阳性18例,最常见的细菌为溶血性链球。结论PSPD治疗PPSA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手术切开引流的替代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咽旁间隙 脓肿 颌下区 经皮穿刺 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及认可。近年来,微创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层出不穷,4K超高清摄像视觉显示技术的应用,对胃肠微创外科的手术方式发展、技术规范与培训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第6组淋巴结清扫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清晰辨识幽门下区解剖结构。术者精细的解剖,良好的耐心,以及医护的高度配合利于减少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右侧站位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幽门下区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79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优先入路组(动脉优先组,48例)和常规入路组(常规组,31例)。动脉优先组为在结肠下区先探查肠系膜上动脉,判断肿瘤可切除后切断肿瘤血供,再切除肿瘤,并常规吻合。常规组行传统的根治性P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标准、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胰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出血、胆瘘、腹泻等)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情况。采用门诊和(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动脉优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400 ml比600 ml,P=0.005),术中输血率明显下降(39.6%比64.5%,P=0.030),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增加(19个比13个,P=0.024),R0切除率明显提高(83.3%比58.1%,P=0.013),但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39.6%比16.1%,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优先组和常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0%、39.5%、28.5%和64.1%、33.7%、15.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和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动脉优先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61.2%、39.5%、25.9%比46.0%、21.3%、7.1%,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可提高R0切除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径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目前公认胃癌根治手术的标准方式,其中第6组淋巴结即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需按照规范分步骤进行,术者左侧站位更有利于此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利用4K腹腔镜系统可增加手术视野的分辨率及其细腻程度,为术者提供清晰手术视野,从而提高手术精度。达到最佳清扫要求,避免副损伤及并发症。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左侧站位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要点。

  • 标签: 胃肿瘤 远端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幽门下区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 mm和(2.26±1.91) 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 mm和(2.29±1.89) 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 mm和(1.66±2.00) 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 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