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能引起人畜共患疾病,是食品卫生上的重要病原。应用常规方法检验耗时费力,程序复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h内可完成检测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PCR检测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引物设计和引物的特异性确定,研究中,采用了扩增单增李斯毒力相磁编码基因的5对引物,并对这些引物进行了特异性研究。结果inlA引物、inlB引物、picA引物可以很好地用于单增李斯的检测中。加

  • 标签: 引物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特异性研究 编码基因 PCR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细菌,LM脑膜脑炎临床少见,重症患者预后差。本文报道两例特殊的重症LM脑膜脑炎病例,其中一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吉兰-巴雷综合征;另一例合并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 标签: 脑膜脑炎 李斯特菌 感染
  • 简介:选择更加适合单增李斯检测的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同时对国内及国际上常用的4种固体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结果表明,李斯显色培养基的选择效果较好,单增李斯李斯显色培养基上具有特征性菌落形态,容易与其他李斯相区别。建议在采用ISO方法检测及日常工作中增加李斯显色培养基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单增李斯的检出率。

  • 标签: 李斯特菌 培养基 结果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感染组(野生型,WT),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李斯19115,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荷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WT组和IL-17B-/-组小鼠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1),NK细胞也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和脾脏中IL-6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IL-6、IL-12、IL-1β、TNF-α、IFN-γ、iNOS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IL-17B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IL-6的分泌抑制宿主清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IL-17B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医学进步速度较快,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众多疾病逐步被人类认识。在以往的医学界,由于各方面因素局限,人们对于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杆菌的认识比较欠缺,相关媒体对其的报道也少之又少。近些年来,伴随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杆菌对围产期产妇及胎儿的众多影响,此感染疾病逐步被进入大众视野,被更多人认识,也开始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关于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杆菌引发新生儿感染的案例报道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此疾病的特点及对围产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此疾病的特点及相关研究情况做一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Listeria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为单增李斯病的监控、检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保定市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生肉、熟肉制品、海产品、速冻食品、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9大类食品426份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检出了单增李斯79株,英诺克李斯7株,格李斯32株,西尔李斯2株,威尔斯李斯1株,绵羊李斯1株,默李斯2株。李斯的总检出率为29.1%,其中单增李斯的检出率为18.5%。结论:保定市9大类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污染,尤其在生肉中该的污染率高达32.4%,海产品中的污染率31.0%.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氏菌属 污染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 按 2016年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要求,我实验室对水产品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方法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增、分离、生化鉴定及 B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结果 在一活鲈鱼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李斯。 结论 外环境存在致病菌的风险较大,不管是酒店食堂还是家庭都要做到生熟砧板、食具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避免致病菌感染而患病。

  • 标签:
  • 简介:目的描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Lm)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6例Lm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根据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评价方法,评价Lm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例Lm脑膜炎成年患者中2例出现发热、颈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的三联征,首次脑脊液(CSF)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997×10^6/L、脑脊液/血液葡萄糖比值为0.32、蛋白为1.43g/L;2例新生儿出现发热,并发癫痫、低钠血症,其CSF的白细胞计数均〉1000×10^6/L,CSF蛋白均〉1g/L,CSF/血液葡萄糖比值〈0.5。6例患者当中无1例使用适当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经CSF或血培养确诊,5例使用氨苄西林抗感染,1例患者因青霉素过敏而使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1例新生儿死亡,1例老年患者中度残疾,其余4例均康复出院。结论Lm脑膜炎临床表现、CSF指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差别,而临床常用于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又对Lm不敏感,需引起临床警觉。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回顾性分析 经验性抗感染 抗菌谱
  • 简介:李斯病(listeriosis)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listeriamonocytogenes)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威胁围产儿生命的人兽共患病。新生儿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感染多经宫内传播,引起败血症,病情重,病死率高,但是国内少见报道。2007年至2008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5例)和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2例)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7例,诊断符合新生儿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败血症[1],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例新生儿中,6例生后1周内发病,平均年龄2.0±1.8d,1例发病年龄为27d。其中男婴3例,女婴4例;足月儿6例,孕38~40周,出生体重2700~3100g;早产儿1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 血培养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Listeriamonocyto-genes,下称单增李)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李病的病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1]。该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4℃的环境中该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之一。因此,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对单增李检测受到高度重视。现将我市2012年食品中单增李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冷藏食品 检测分析 张家界市 单增李氏菌 单核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感染病例专项监测从16家哨点医院监测李斯病阳性病例71例,采集阳性病例标本80份进行检测,对获得的阳性菌株71株进行分子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血清分型方法(SN/T 2521-201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诊断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进行血清学分型,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使用手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结果共监测到71例李斯病阳性病例,其中38例为围产期病例,33例为非围产期病例。80份李斯病阳性病例标本58.75%(47/80)来自围产期病例,20.00%(16/80)来自非围产期有基础病病例;来自于非围产期年龄>1个月~≤5岁、>5~≤60岁和>60岁人群分别为7.50%(6/80)、12.50%(10/80)和1.25%(1/80)。标本类型分为5类,73.75%(59/80)为血液,15.00%(12/80)为脑脊液,粪便、宫腔拭子、痰液各占3.75%(3/80)。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3个血清型,1/2b型、1/2a型和4b型分别占61.25%(49/80)、35.00%(28/80)和3.75%(3/80);7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经AscⅠ酶切,获得58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4株菌株,相似度为60.8%~100%。GX6A16HA0005、GX6A16HA0011、GX6A16HA0030、GX6A16HA0023、GX6A16HA0029和GX6A16HA0054为优势带型,依次包括4、4、4、3、2和2株;GX6A16HA0005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16年(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濮阳市;GX6A16HA0011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20年2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30带型包括的4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洛阳市、商丘市和郑州市;GX6A16HA0023带型包括的3株分离自2017和2018年,其中2017年中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29带型包括的2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开封市和濮阳市;GX6A16HA0054带型包括的2株均分离自2020年,分别来自平顶山市和安阳市;4株不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结论河南省李斯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围产期、老幼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类型主要是侵袭性感染;流行菌株血清型为1/2a、1/2b和4b,菌株PFGE分型结果呈现多样化,出现跨年度或者同年度不同地区、同年度同地区不同时间带型一致现象;应将多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在溯源分析中。

  • 标签: 李斯特菌病 血清学 分子分型 流行特征
  • 简介:李斯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Listeriamonocytogenes)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多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而李斯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更是少见于文献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社区获得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检测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反馈为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李斯属尤其是单增李斯、伊李斯和英诺克李斯误判现象突出细菌的鉴别能力。方法传统方法国家标准GB4789.30-2016第一法。结果编号17-H818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17-J19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通过对17-H818留存菌株的复测鉴定为伊李斯。结论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李斯属易发生误判,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加强李斯属之间的鉴别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传统方法 鉴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患者以"发热、头痛"起病,血培养中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头颅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提示乙状窦血栓形成。予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3周,好转出院,出院口服华法林2个月后随访,感染灶及血栓完全吸收。目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李斯并发血栓的报道少见,现通过对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工作中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避免错失治疗时机,延误病情。

  • 标签: 李斯特菌 脑膜炎 感染 血栓
  • 简介:摘要 李斯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感染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的报道多见于欧美国家,我国报道较少。此文通过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进而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单核细胞李斯引起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科2017年3月7日至2018年7月30日诊断的3例产单核细胞李斯引起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等。结果3例均是肿瘤患者,且均由产单核细胞李斯引起血流感染,2例以青霉素类及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治疗好转,1例经验用药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在体外药敏结果未做出时因病情危重死亡。结论产单核细胞李斯引起肿瘤患者血流感染,需及早诊断,合理使用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肿瘤患者 血流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总结性分析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了2014.3.01-2014.08.30在重庆儿童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2例新生儿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脑膜炎,予以青霉素、拉氧头孢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脑膜炎疾病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并积极予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可预防发生不良后果。

  • 标签: 新生儿 李斯特菌脑膜炎 单核细胞增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