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畸形中,胸椎6例,腰椎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体形态异常,变小,部分缺失。胎儿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体形态。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单发半椎体畸形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畸形的声像图及价值。方法对4例二维超声检查疑有畸形的病例,再行三维超声检查,与产后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例脊柱异常胎儿二维图像可见病变变小、呈楔形变,椎间隙改变,脊柱侧弯。三维超声更能全面直观显示病变体位置、与周围关系及脊柱侧弯程度。结论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诊断畸形时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畸形的诊断率。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胎儿单发半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畸形中,胸椎5例,腰椎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体形态异常。胎儿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标签: 半椎体 产前超声 单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以及转诊的孕妇合计7000例为观察组,其中引产后经X线检查证实为胎儿畸形的有6例,胎儿孕龄为16~27周,平均孕龄(22±1.3)周,对其行产前超声诊断分析,其中胸腰部融合2例,胸腰段各2例。结果在脊柱矢状切面椎弓回声排列方面有3例胎儿检查结果欠满意,3例胎儿椎弓回声排列杂乱。从冠状切面可见部分隐缺,部分大小形态各异,呈杂乱排列状态,部分融合,出现成角畸形或脊柱侧弯的状况,肋间隙增宽,部分肋骨回声失落。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能有效控制人口缺陷,对实行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和提高人口质量有深刻意义。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 脊柱半椎体畸形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82-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产前经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的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超声图像回顾分析及产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验证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例畸形胎儿中8例、多发10例,共23个,产前超声诊断出21个。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准确率较高,因此可以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畸形的14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畸形中,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的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半椎体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孕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结果 3例胎儿在脊柱矢切面推弓回声的排列效果不太理想,3例胎儿的椎弓回声排列不整齐。冠状切面能够发现部分缺如,部分大小不一致,形态各不相同,排列无序,部分推呈现出融合状态,脊柱出现侧弯或畸形,肋间隙有增宽趋势,部分肋骨回声失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有利于的检查,对于优化人口质量,预防人口缺陷,全面落实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半椎体畸形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回顾性影像学分析。方法:将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8例产前经超声诊断为畸形的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超声图像回顾分析及产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验证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8例畸形胎儿中 8例、多发 10例,共 23个,产前超声诊断出 21个。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准确率高,因此可以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 回顾性影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回顾性影像学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产前经超声诊断为畸形的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超声图像回顾分析及产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验证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例畸形胎儿中8例、多发10例,共23个,产前超声诊断出21个。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准确率高,因此可以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 回顾性影像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妇产医院经超声诊断的48例胎儿的病例,包括本院超声筛查诊断的10例和外院来本院会诊的38例,并将三维超声图像与产前或产后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在本院筛查病例中胎儿体检出率为0.13‰。48例病例中,34例(颈椎l例、胸椎18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多发14例(胸椎3例、腰椎3例、胸椎合并腰椎6例、腰椎合并骶椎1例、颈椎合并胸椎和腰椎1例);合并其他畸形16例,无合并畸形32例;足月分娩14例,引产34例。三维超声检查均可见脊柱排列异常,体形态改变,与产前或产后影像学检查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1.67%(44/48)。结论三维超声对胎儿的诊断更准确、直观,是二维超声很好的补充,能为临床诊断、鉴别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半椎体 三维超声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期单纯后路跳跃式(hemivertebra,HV)切除、跳跃式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多发性HV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并行一期后路跳跃式HV切除、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多发HV所致CS患儿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7±1.2)岁(范围1.4~4.9岁)。选择导致局部侧凸、侧后凸畸形或冠状面偏移的责任作为切除的目标,先远端后近端分别切除并水平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近端和远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局部后凸Cobb角及脊柱生长高度(近端和远端内固定长度、T1~S1长度)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近、远期并发症,包括生长过程中脊柱冠状面(失代偿定义为术后侧凸进展>20°)、矢状面(后凸进展定义为上、下内固定间后凸加重>40°)的再进展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螺钉切割、螺钉误置)。结果每例患儿均切除2个HV,8例(61.5%)体位于脊柱两侧,5例(38.5%)位于脊柱同侧。术后随访时间为(6.2±3.3)年(范围2.0~10.5年)。术前近端侧凸Cobb角和远端侧凸Cobb角分别为36.7°±11.8°和35.2°±7.8°,术后分别矫正至9.7°±6.6°和6.1°±4.1°,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4.3°±5.4°和8.0°±4.6°,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F近端=31.249,F远端=93.830,P<0.001),术后改善率分别为73.6%±19.6%和82.4%±11.7%(t近端=6.888,t远端=10.954,P<0.001),末次随访时丢失率为15.8%±26.9%和6.9%±7.0%。冠状面平衡术前为(17.2±14.8)mm,术后改善至(-0.2±15.7)mm,末次随访时维持在(0±18.4)mm(F=4.137,P=0.024)。T1~S1长度术前为(256.3±24.0)mm,术后(273.8±27.3)m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333.2±3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04,P=0.003),术后较术前略有增加(t=0.680, P=0.527),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明显增加(t=2.986, P< 0.001)。7例患儿术前存在局部后凸畸形,由术前32.2°±13.6°明显改善至术后的6.1°±9.8°,末次随访时为5.4°±10.4°无明显矫形丢失(F=11.187,P=0.002),术后改善率为93.4%±27.0%(t=3.355,P=0.004)。6例患儿(46.2%)术后出现冠状面失代偿(21.7°±1.9°),支具治疗后末次随访改善至14.7°±8.9°;2例(15.4%)患儿术后3个月胸椎区域内固定间后凸加重,分别为68°和58°,经过支具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55°和46°。结论后路一期跳跃式切除、短节段固定术安全且有效,可明显改善幼儿脊柱生长不平衡和局部畸形。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生长期内冠状面侧凸进展较为常见,补充性支具治疗可进一步控制侧后凸畸形进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躯干发育异常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成形术(PVP)治疗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相邻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相邻骨折将患者分为继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相邻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骨折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相邻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相邻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旋转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RS)的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术中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RS与术中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术前合并RS的脊柱畸形接受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术前未行牵引及术中三柱截骨手术37例患者(RS组)的病历资料,另选取37例不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trunk balance,CTB)、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位脱位距离(coronal rotatory subluxation,CRS)、矢状位脱位距离(sagittal rotatory subluxation,SRS)、RS轴面旋转角度(axial rotation,AR)等。记录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唤醒试验阳性的发生率。结果RS组患者年龄为(42.4±17.9)岁(12~7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18.3)岁(12~7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3,P=0.943)。RS组术前主弯Cobb角、CTB、GK、SVA分别为75.4°±29.7°、(38.4±28.4)mm、52.8°±25.2°、(40.3±36.8)mm,对照组分别为75.1°±27.6°(t=0.045,P=0.964)、(34.8±24.4)mm(t=0.584,P=0.560)、49.8°±22.5°(t=0.540,P=0.591)、(38.7±25.3)mm(t=0.219,P=0.828),两组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TB、GK、SVA、CRS、SRS和AR均得到明显矫正(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P值均>0.05)。术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RS组6例(16.2%)、对照组4例(10.8%)(F=0.463,P=0.496),Frankel分级均为D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RS组5例(13.5%)、对照组1例(2.7%)(F=2.902,P=0.088)。2例RS组患者(5.4%)术中唤醒试验阳性(F=2.056,P=0.493)。结论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前神经损害发生率,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神经损害加重的风险高于对照组,术前合并RS是脊柱矫形手术中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脱位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切除内固定术对低龄患儿脊柱畸形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后路切除术的低龄(<6岁)畸形患儿为护理对象,在围手术期间进行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早期功能训练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对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1.8)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41±7.1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采用脊柱后路切除矫形术成功,不仅基于医生高超的手术治疗,更离不开护理人员在整个围手术期间精心护理。

  • 标签: 低龄儿童 先天性脊柱后凸 矫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切除内固定术对低龄患儿脊柱畸形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5年 5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收治后路切除术的低龄 (< 6岁 )畸形患儿为护理对象,在围手术期间进行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早期功能训练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对 30例患儿,男 19例,女 11例,平均年龄 (3. 7±1. 8)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2. 41±7. 1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采用脊柱后路切除矫形术成功,不仅基于医生高超的手术治疗,更离不开护理人员在整个围手术期间精心护理。

  • 标签: 低龄儿童 先天性脊柱后凸 矫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先天性脊柱畸形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畸形作为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畸形居多,多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脊柱侧凸 骨疾病 发育性 矫形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