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结核化疗期间发生类赫氏反应多有报告,结核胸膜炎化疗出现类赫氏反应则尚不多见。现就16例给核渗出胸膜炎化疗出现的类赫氏反应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1980年以来收治结核渗出胸膜炎384例,其中16例化疗期间出现类赫氏反应。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右侧胸膜炎9例,左侧5例,双侧2例。中量胸水3例,大量胸水13例,伴有肺部结核4例。全部病例均为第一次患结核胸膜炎,并首次接受强化化疗。2治疗经过2.l化疗方案:H(异烟姘)+R(利福平)+E(2肢丁醇)+S(链霉素)10例,H+R+S+Z(毗嗓酸胺如例。2.2激素治疗:全部病例在化疗同时加用强的松

  • 标签: 类赫氏反应 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 利福平 胸水吸收 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化疗是控制癌症发展,延长病人寿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化疗有较严重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因肠道粘膜坏死致穿孔、腹泻.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还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化疗病人,必须加强护理,减轻副作用,使其按计划进行治疗.

  • 标签: 化疗 胃肠道反应 护理措施 肠道粘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药对化疗反应的处理方法与选药。方法总结个人经验体会,参照文献,提出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反应的治则与选药。结果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反应疗效较好。结论肿瘤化疗反应,用中医药整体辨证治疗可取得良效,并且价廉,同时更符合现代整体治疗肿瘤的理念。

  • 标签: 肿瘤 化疗副反应 中医 选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贞芪扶正胶囊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化疗同时应用贞芪扶正胶囊;对照组予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证候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能降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减轻消化道反应,改善气虚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贞芪扶正胶囊 恶性肿瘤 化疗
  • 简介:赫氏反应(Herxheimer)是指驱梅治疗中病灶暂时性恶化反应.少数结核病人在强化抗痨过程中亦可发生类似"赫氏反应"的现象.现将1990年1月至2000年10月临床诊治的24例类赫氏反应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结核 化疗 类赫氏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目前,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放疗是用放射线杀伤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烧死”。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毒死”。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

  • 标签: 毒副反应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癌症治疗 中医药疗法
  • 简介: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1例,288例次。经临床观察,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发热和下肢麻木等,分析了产生不良反应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鞘内注射 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 护理
  • 简介:目前肺癌的治疗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资料表明同步放疗、化疗不但可以提高小细胞肺癌的局部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因局部复发所引起的远处转移,从而提高生存率。但同步放疗、化疗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也伴有毒性反应的增加,现将其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化疗毒性反应 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疗 护理报告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督导肺结核病人应用短程化疗方案药物副反应,指导规范化用药.方法对实施河南省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方案1)和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方案2)的部分项目县及其项目化疗病人的药物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两方案分别为28.3%和29.5%,其中最常见的胃肠反应分别为20.1%和21.0%,因胃肠反应停药率分别为4.5%和7.8%,副反应随年龄增加成正相关,女性病人中明显增多;药物副反应对病人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应加强对社区督导服药病人的化疗药物副反应观察、监测和及时处理,以规范化治疗,保证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

  • 标签: 药物副反应 肺结核病人 化疗药物 副反应分析 胃肠反应 社区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舌痛发现舌部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发现右颌下淋巴结长大及舌部与口底包块,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口腔包块活检示高—低分化鳞癌。血常规示Hb127g/L,WBC5.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03×10~9/L。给予平阳霉素8mgq.d,氨甲喋呤(MTX)10mgq.d,强的松15mgTid化疗,口底肿块有所减小。化疗第8天,WBC3.4×10~9/L,血小板125×10~9/L,

  • 标签: 类白血病反应 血小板减少 平阳霉素 舌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控制结核病的疫苗、传染源控制和预防治疗三大干预措施中,目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保护作用十分有限,难以起到流行病学的作用;以发现传染源和直接观察下短程化疗为重点内容的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策略是目前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措施,但不能阻止未被发现的肺结核病人在人群中传播结核菌和感染结核菌者的发病,因此DOTS策略能明显影响结核病的患病率,但对发病的影响较小;结核感染者的预防治疗是对已感染结核菌而没有发生结核病的人进行化学治疗,以阻止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通过影响结核病的发病来减少结核菌在人群中的传播,是目前疫情较低、传染源控制良好地区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感染 结核菌 预防性治疗 发病 传染源
  • 简介:文章简单地介绍了高炉对焦炭的反应指标和反应后强度的要求,并且阐述了炼焦生产过程中配合煤品质、炼焦工艺参数及焦炭机械强度对上述二个指标的影响。

  • 标签: 焦炭 反应性指标 反应后强度 配合煤 品质
  • 简介: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会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尽管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不断地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不可避免的。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外渗的发生率为5%~6%,但实际工作中,真正发生率却远高于此水平。现在化疗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化疗静脉炎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减轻化疗药物外渗等所引起的静脉炎并使之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病人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治疗成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近几年化疗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防治进展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化疗药物外渗 外周静脉给药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