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20年前,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10个癌症9个埋,剩下1个不是癌”。大家曾对癌症充满悲观必死的观念,面临癌症,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所以得癌的人,均是六神无主,几乎全把癌症诊断当成死神的请柬,把癌症的治疗看作是走向鬼门关的过程。那时没有“癌症康复”这个词,癌症既然必死,何谈康复?即使生存下来的病人也叫幸存者,是侥幸活下来的人。曾几何时,虽然癌症的发病在增加,

  • 标签: 癌症康复 生存率 顺口溜 幸存者 发病率
  • 简介:目的分析各系统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和程度。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肿瘤血液科住院的58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达45.73%,其中Ⅰ、Ⅱ度为68.28%,Ⅲ、Ⅳ为度31.72%。血液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最高为58.67%,泌尿生殖系统为50.00%,消化道肿瘤为46.91%,乳腺癌为41.94%,肺癌为24.59%,其他肿瘤为44.78%。肿瘤患者有贫血症状的为66.42%,采取治疗措施的13.06%,出院有贫血诊断的仅为1.12%。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高,漏诊高,治疗低,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贫血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扶绥县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中国标化、世界标化。结果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为67.26/10万,中国标化45.93/10万,世界标化60.74/10万。结论扶绥县肝癌发病有下降趋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趋势分析 扶绥县
  • 简介: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 标签: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肿瘤型 相关因素 原发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 简介:目的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radicallaparoscopicdistalgastrectomy,LG)+D2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对象和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1056例临床分期为T(2-4a)N0-3M0的胃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清扫组(LG组)(n=528)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opengastrectomy,OG)+D2淋巴清扫组(OG组)(n=528)。共有15位来自中国14个研究中心的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参与此次研究。根据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比较LG组(n=519)和OG组(n=520)手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方法。结果LG组和OG组患者的D2淋巴结清扫术的合格相似(99.4%vs.99.6%;P=0.845)。术后并发症发生在LG组为15.2%,OG组为12.9%,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相差2.3%,95%CI:-1.9-6.6,P=0.285)。死亡在LG组为0.4%,而OG组无一例死亡(相差0.4%,95%CI:-0.4-1.4,P=0.249)。两组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布相似(P=0.314)。结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上安全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

  • 标签: D2 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GASTRECTOMY 淋巴清扫 远端胃切除
  • 简介:背景多项用来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死亡影响的试验结果存在冲突。研究者旨在通过对欧洲前列腺癌筛查随机研究额外增加随访2年,更新前列腺癌的死亡。方法这项研究入组了182160名50—74岁的男性,其中有一个预先确定的核心年龄组(即包括162388名55~69岁的男性)。该试验在8个欧洲国家进行。随机分为筛查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筛查组的男性提供PSA的检测,而不向对照组的男性提供这种筛查。主要研究目标为检测前列腺癌所致死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癌筛查 死亡率 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随机研究
  • 简介:背景和目的肝切除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LMs)的根本手段。近年报道对患者选择性实行肝切除术,5年生存可高达58%。然而,在当前有效的化疗控制下,结肠癌肝转移手术切缘状态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确定肝转移癌切除手术切缘状态对经过术前化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OS)影响。方法该研究共纳入经过术前化疗后接受肝切除术的患者37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确定阳性切缘在不同的病理及CT影像证实的化疗反应下对OS的影响。结果378例患者中,52例(14%)为R1切除(无瘤切缘<1mm)。R0切除(切缘≥1mm)及R1切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分别为55%及26%(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1切除(P=0.03)及化疗病理缓解不显著(P=0.002)均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阴性与阳性切缘,患者在影像学化疗缓解较佳的情况下(5年OS:62%vs.11%,P=0.007),阴性切缘生存获益较化疗缓解优异的患者更显著(3年OS:92%vs.88%,P=0.917)。同样,在获得较少病理缓解的患者中(5年OS:46%vs.0%;P=0.002)较获得明显病理缓解的患者获益更显著(5年OS:63%vs.67%,P=0.587)。结论在当今化疗效果显著进步的情况下,阴性切缘仍为患者生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并应视为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此外,切缘阳性对预后的影响在化疗缓解较佳的患者人群中最为明显。

  • 标签: 肝转移 手术切缘 结肠癌 切缘阳性 阴性切缘 术前化疗
  • 简介:据《医师报》报道: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的Ravdin在近日举行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指出,2003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下降了7%.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数字。Ravdin认为.间接的证据表明乳腺癌发生的下降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replaccmenttherapy,HRT)的使用减少有关。

  • 标签: 女性乳腺癌 激素替代疗法 癌发病率 美国 肿瘤中心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有研究提示质子泵抑制剂(PPIs)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本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PPIs的使用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广泛检索200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PPIs与结直肠癌研究的相关文献.所有人选文献均进行发表偏倚和异质性分析.合并OR值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的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了超过10万名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明显(P<0.01),因此采用随机效用模型.结果表明PPIs的使用与结直肠的发生无明显相关(OR=1.19;95%CI:0.90-1.57).结论短期内常规剂量使用PPIs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并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方式和手术持续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276例患者资料,男140例,女136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3岁。按照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不同分组,其中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100例,B组(骨折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98例,C组(人工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型)78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3组:X组(手术时间〈60min)140例,Y组(手术时间60~120min)90例,Z组(手术时间〉120min)46例。分别比较手术方式(A、B、C)3组及手术持续时间(X、Y、Z)3组术后DVT的发生。结果在不同手术方式上,A组10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2%;B组98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2.04%;C组78例中9例发生DVT,发生11.54%;C组DVT的发生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在手术持续时间上,X组140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1.4%;Y组90例3例发生DVT,发生3.3%;Z组46例中8例发生DVT,发生17.4%;Z组DVT的发生高于X组和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较大创伤手术方式比较小创伤手术方式增加术后DVT的发生,手术持续时间超过120min明显增加了术后DVT的发生,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不能完全避免DVT的形成,应重视术后DVT的综合预防及筛查。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特点、手术相关变量及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共16例(13.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12例(9.9%),深部感染4例(3.3%)。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为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存在较高的切口感染发生,高危危险因素包括高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低甲状腺摄131I的Graves病(GD)患者在服用碳酸锂前后甲状腺摄碘的变化,了解碳酸锂对甲状腺摄碘的影响。方法220例摄131I〈50%的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治疗组行131I治疗,同时口服碳酸锂0.25—0.5g,每日3次,共2周,分别测定口服碳酸锂治疗前及口服后2h、4h及24h甲状腺摄131I。对照组仅予131I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甲状腺摄131I比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低摄131I的GD患者应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低甲状腺摄-311GD患者的治愈

  • 标签: 甲状腺肿 碳酸锂 GRAVES病 低甲状腺摄131I率
  • 简介:目的探讨Bristol粪便分型(BSFS)在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发现中的作用.方法根据BSFS对拟行结肠镜检查的640例患者进行分组,Bristol1、2型的214例患者为A组,Bristol3、4型的213例患者为B组,Bristol5~7型的213例患者为C组.A组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莫沙比利方案准备肠道,B组采用标准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C组采用减量聚乙二醇电解质4000散方案.肠道准备质量由内镜操作医师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同时评估回盲部到达、平均退镜时间、结肠癌的发现、不良反应.结果A组肠道清洁程度好的比例为88.8%(190/214),B组为91.1%(194/213),C组为91.1%(194/2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回盲部到达分别为93.9%、95.8%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镜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和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发现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FS可以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结肠癌的发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道准备质量 Bristol分型 结肠癌
  • 简介:胃癌的发病与死亡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胃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常因压迫胆管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放疗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因肝门部周围组织的结构特殊而使常规放疗的副作用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脉冲式低剂量放射治疗(PLDR)可以在不伤害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同时达到病灶区有效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胃癌 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受侵犯小肠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者均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小肠受癌性侵犯者5例,4例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为80%。结论: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同时清扫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

  • 标签: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小肠癌性侵犯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确认,Action处置)循环的4个阶段10个步骤,对食管癌术后住院患者鼻胃管脱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工作责任心,在进行规范置鼻胃管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从30.4%下降至7.8%,明显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法及质量追踪,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食管癌 品管圈 PDCA循环 脱管率 护理管理 鼻胃管
  • 简介:目的探讨足部疼痛患者足舟骨副骨的发病和解剖变异类型在X线片上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708例(男346例,女362例)患有慢性足部疼痛或创伤后持续性足部疼痛患者的足部正斜位X线片,以确定足舟骨副骨与性别相关的发生和解剖变异类型。结果708例(20.3%),男63例,女81例,平均年龄(46.15±17.26)岁,年龄范围为(14~88)岁,发现足舟骨副舟骨。51~60岁的患者出现足舟骨副骨比重最高(20.8%),其中女性的发生风险稍高。在144例足舟骨副骨中,I型的发生为24.3%(35/144),Ia型为8.3%(12/144),Ib型为6.3%(9/144),Ic型为9.7%(14/144)。II型为44.4%(64/144)IIA型占20.8%(30/144),IIAa型为5.6%(8/144),IIAb型为6.9%(10/144),IIAc型为8.3%(12/144)。IIB型占23.6%(34/144),IIBa型为8.3%(12/144),IIBb型为6.3%(9/144),IIBc型为9.0%(13/144)。III型占31.2%(45/144),IIIa型为9.0%(13/144),IIIb型为11.8%(17/144),IIIc型为10.4%(15/144)。I、II型的发病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而III型中男性的发病较高。结论大约1/5(20.3%)的足部疼痛患者表现为足舟骨副骨,其中最常见的为II型,最常受影响为中年患者。因此,足舟骨副骨可能不如先前认为的那么罕见,更好的认识足舟骨副骨可以为临床更好诊断。

  • 标签: 足舟骨副骨 X线片 分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分别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两种术式,其中套入式胰肠吻合组66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4例,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黄疸、术前低蛋白血症以及病种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以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套入式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3.6%),其中胰瘘4例(6.1%),围手术期死亡2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4.8%),其中胰瘘2例(3.7%),围手术期死亡1例,两组患者胰瘘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套入式胰肠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并不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 套入式吻合 胰瘘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术后免疫应激反应和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n=45)和传统手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免疫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3年生存和3年局部复发.结果ESD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39/45)和88.89%(4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禁水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ESD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后ESD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为8.89%(4/45),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的3年生存分别为93.33%(42/45)和91.11%(41/45),3年局部复发分别为6.67%(3/45)和8.89%(4/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和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相当,均可获得良好的病灶切除效果,远期生存高,但与传统手术相比,ESD造成的免疫应激反应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手术 免疫应激反应 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