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经过阳极氧化、循环预矿化、加热处理钛(APHTM)的生物活性,采用组织学分析和显微CT扫描(Micro-CT)比较APHTM和未处理钛(NTTM)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材料与方法:制备APHTM样品并浸泡于模拟体液中2天,然后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着用X射线能谱分析钙和磷酸盐的沉淀情况。体内实验中,在大鼠颅骨构造临界尺寸缺损(直径8mm).用APHTM或NTTM覆盖处理(每一组n=14)。在2周和4周后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n=3)。将骨荧光标记物在第3周(茜素红)和第5周(钙黄绿素)分别注射入每组三只大鼠,在第7周进行组织学分析,第8周进行Micro-CT扫描(n=5)。结果:APHTM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于模拟体液浸泡2天后.APHTM表面特征性地遍布致密的纳米片状晶体、钙磷浓度增加。在2周和4周,APHTM组显示新生骨紧密贴附于上.而NTTM样品组在和新生骨之间形成结缔组织间隔。在荧光分析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Micro-CT分析显示.APHTM组较NTTM组骨量低,但骨矿化密度更高(P〈005)。结论:结果表明,用APH处理钛可促进与新成骨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高骨再生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该结论。

  • 标签: 引导骨再生 骨缺损模型 钛膜 Micro-CT扫描 大鼠 表面改性
  • 简介:氟化物的防龋作用较为明显,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氟化物剂型多有其缺点,严重影响了氟化物的临床应用。氟化物涂作为一种局部应用氟化物缓释剂型,由于其独特的剂型特点,在防龋、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和预防正畸过程中牙釉质白斑的发生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因此在许多国家氟化物涂已取代了氟化物凝胶的应用。本文就氟化物涂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功能特点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氟化物涂膜 龋齿 牙本质过敏症 牙釉质白斑
  • 简介:屏障材料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关键,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是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皆有与屏障复合的报道。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屏障膜
  • 简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跨转运蛋白超家族参与抗癌药物的跨转运,减弱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BCB1转运体、ABCC1转运体和ABCG2转运体是ABC转运体家族中已知的介导耐药的主要成员,并且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目前逆转耐药的研究焦点。本文就这三种转运体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ABCB1转运体 ABCC1转运体 ABCG2转运体
  • 简介: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6%~9%,多发生于下肢及躯干部位,且多见于关节旁软组织内,病变恶性程度较高,有其特定的病理诊断标准及分子发病机制。由于存在不同亚型及病变发展较为迅速,对手术医生、放化疗医生而言,滑肉瘤的治疗仍是较大的挑战。位于头颈部原发的滑肉瘤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滑肉瘤病例的3%~5%,因此对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研究也较少。通过查阅最新文献资料及回顾我院的头颈部滑肉瘤病例资料,我们认为手术+术后放疗的方法仍可做为滑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化疗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滑膜肉瘤 染色体融合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引导组织再生材料(仿生型改性胶原)应用于动物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通过模拟牙周炎骨缺损形态在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制作3个大小为5mm×5mm的急性二壁骨袋的骨缺损模型,深达牙面。采用自体对照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骨缺损区随机分为3组:胶原组、聚四氟乙烯(e-PTFE)组、空白对照组,共5只Beagle犬、14个实验部位。术后2、4、8、12周将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并重建、扫描电镜Ca、P元素微区定量测定。结果该仿生型改性胶原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和暴露后抗感染能力。术后12周,仿生型改性胶原组的新生骨高度、体积与e.胛FE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引导的新生骨钙磷比值(Ca/P值)高于空白组及e-PTFE组。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该新型仿生型改性胶原具有良好的提高牙周骨再生能力。

  • 标签: 胶原膜 骨再生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钙磷比
  • 简介:牙菌斑生物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其形成过程呈时空动态变化,是菌丛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对于菌斑生物的空间结构、信号交流及生物活性变化的研究渐成热点。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e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牛物学的研究,成为牙菌斑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荧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CLSM在口腔菌斑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而近年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被引入细菌生物的研究中,使结合CLSM的荧光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对几种常见的荧光技术做一综述。

  • 标签: 牙菌斑生物膜 荧光染色 核酸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本文介绍一例年轻患者正畸后下前牙出现严重龈退缩的跨学科治疗病例。MillerⅢ度龈退缩患牙常伴有严重的牙根异位,这类牙的根面覆盖术的预期效果往往是不确定的。治疗方案应包括:①牙齿邻面去釉获得牙弓间隙;②受累牙在颌骨内移动;③龈手术根面覆盖。该患者固定矫治后7个月复查时,可见异位牙已得到矫正,根面暴露处的根方角化龈组织已开始形成,变成了Miller度龈退缩,这时可认为根面覆盖术的可预测性将得到改善。根面覆盖术中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术后1年的临床检查见根面已完全覆盖,牙龈颜色与邻近的组织协调,唇侧龈厚度增加。正畸-牙周联合技术,用在严重的龈异常牙的治疗上,可以达到理想的牙周美学效果。

  • 标签: 牙龈退缩 联合治疗 正畸 手术 根面覆盖 年轻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生物成熟初期可溶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变异链球菌生物成熟初期不同时间点(16、18、20、22、24h)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菌斑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镜下见16h形成的生物主要由散在微菌落构成.随时间延长其菌落逐渐变大并与相邻菌落融合(18~22h).最终相互重叠(24h)。比较5个时间点变异链球菌生物中菌体可溶性蛋白未见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可观察到变异链球菌菌落从聚集到重叠形成成熟生物的过程.16-24h成熟初期变异链球菌生物中菌体可溶性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在野外事故现场和战场的快速气管切开装置和方法。方法分别对6只杂种犬和6只小型猪进行环甲穿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术。实验过程中,特制分段弧形环甲穿刺管从环甲刺入并推进,其尖端自然向上挑破皮肤穿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结果杂种犬切开时间为(2.04±0.98)min,小型猪切开时间为(2.32±1.12)min,通气迅速。同时,弧形环甲穿刺管在颈正中固定,不易向两侧偏移,有利于反向引导气管切开。结论此方法快速、简单、安全,所有操作单人即可完成,完善后有望应用于野外事故现场。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术 特制弧形环甲膜穿刺管
  • 简介:目的比较热压材料和自凝树脂的力学性能,为选择更为合适的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托提供参考。方法在室温25℃环境下,选用3mm厚的热压膜片和3mm厚的自凝树脂各10个,应用万能拉伸测力机测量并比较其力学性能,并在电镜下观察断口的形貌。结果3mm厚的热压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258.10±141.66)MPa,拉伸强度为(24.02±0.09)MPa,压缩强度为(47.55±1.03)MPa,明显低于3mm厚的自凝树脂(P<0.05)。3mm厚的热压材料的延伸率为(38.6±0.45)%,明显高于3mm厚的自凝树脂(P<0.05)。结论临床上考虑到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对托弹性的要求,可考虑此种热压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托。

  • 标签: 热压膜材料 自凝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牙菌斑生物是龋病发生所依赖的微环境,是龋病的始动因子。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寻找有效的对抗变链菌生物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三个层面对变形链球菌生物的清除方法加以综述,旨在为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生物膜防治
  • 简介: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PLGA/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 标签: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己内酯 收缩性能 静电纺丝
  • 简介:目的评价钛在拔牙后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选取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加人工骨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骨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并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的测量。结果在拔牙后5~6个月时,牙槽骨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0.89)%,(14.71±0.92)%,(7.434±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0.01)。结论钛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骨骨量.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 钛膜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胶原复合引导骨组织再生,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索其对成骨样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PLGA及I型胶原制备一种双层结构的引导骨组织再生,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对其表面基团、形貌及亲水性进行测试。将MC3T3-E1成骨细胞系接种到复合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被成功结合到PLGA表面,并且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特有的纤维网状特征性微结构,同时其表面亲水性大大改善。MTT及细胞周期检测也表明胶原改性后的复合上生长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纯PLGA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很好地组合成了一个功能整体,结合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优势。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复合膜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胶原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检测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生物模型,通过MTT法评价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亮氨酸处理后的生物形态结构。结果:20mmol/LD-亮氨酸不影响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趋势,从3h左右进入其对数生长期,在12h到达平台期。MTT法结果表明浓度为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亮氨酸的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的量明显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整体分布稀疏,厚度减少。结论: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D-亮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检测不同培养基对白念珠菌生物被产生法尼醇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分别接种到含有RPMI1640、YPD、RPMI1640+10%胎牛血清(fetalcalfserum,FCS)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形成白念珠菌生物被.在接种1.5-48h内,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法尼醇产生的情况.结果:在RPMI1640、YPD培养基中,法尼醇分泌量随生物被的成熟而逐渐增加,在生物被形成后期至成熟期达到高峰;在RPMI1640+10%FCS培养基中,法尼醇的产生在48h内呈增长趋势.12h时,YPD培养基中法尼醇的分泌量高于其它两组(P〈0.05);48h时,RPMI1640+10%FCS培养基中法尼醇分泌量最高(P〈0.05).结论:白念珠菌生物被法尼醇分泌量与培养基种类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法尼醇 培养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后,用生物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开始形成后,其生物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呋喃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