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肠道营养TPN)在极低体重儿的使用临床监测和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例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极低体重儿,使用胃肠道营养TPN)治疗。监测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及血糖、电解质、肝功、肾功等情况。结果6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2例出现胆汁淤积表现,停止胃肠道营养TPN)后,患儿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极低体重儿予以正确的胃肠道营养TPN),同时保持血糖、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患儿均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极低体重儿 胃肠道外营养(TP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肠道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临床使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危重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然后对其治疗结果等进行对比与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患儿50例,两组患儿均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采取的是胃肠道内的营养支持。治疗组采取的是肠道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的是静脉注射葡萄糖,而对照组使用的是合一营养液。治疗开始之后的一段时期以内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2.27g,对照组患儿每日平均体重增加量为7.09g,治疗组的患儿平均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5d显著短于对照组10.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治愈患儿47例,治愈率为94%,而对照组仅治愈患儿36例,治愈率仅为72%,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道营养支持对于危重早产儿的康复和治愈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患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肠道营养是一种值得进行推广使用的治疗危重早产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全胃肠道外营养 危重早产儿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制备含镁锌肠道营养剂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参照同类制剂,确定最佳组方和制备方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本品制备简单,各组分含量测定简便,结果准确,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本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道外营养 临床应用价值 含量测定方法 组方 制剂 疗效
  • 简介:目的:制备复方谷酸镁肠道营养剂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参照同类制剂,确定最佳组方和制备方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本品制备简单,各组分含量测定简便,准确,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本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谷氨酸镁 肠道外营养剂 研制 临床应用 复方谷氨酸镁
  • 简介:肠道营养(PN)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肠道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其常见合并症。该文从非PN营养成分及PN营养成分相关角度综述新生儿PNAC的危险因素。PNA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延长的PN、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延迟喂养或低肠道营养比例、持续PN输注,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种类/用量、能量供给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等。

  • 标签: 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给予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的体格生长情况,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1例高危新生儿静脉营养均有体重增长,2例体重无明显改变,出现高血糖2例,胆汁淤积1例。结论静脉营养可促进危重新生儿体重增长,在危重新生儿的治疗中是一项安全、合并症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 危重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外静脉营养TP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行TPN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于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行TPN治疗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腹部手术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 预检性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感染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肺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因“右上腹疼痛10余天伴呕吐1次”于2004—06—24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肝功能:TB19.3μmol/L,DB7.4μmol/L,IB11.9μmol/L(均偏高),GPT190U,总胆固醇5.24mmol/L,余无异常,肝胆B超示:脂肪肝,肝囊肿,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

  • 标签: 老年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内免疫营养营养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0月8日~2021年10月8日本院收治的90例胃肠肿瘤病患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干预方式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病患术后接受营养疗法;观察组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BG、ALB、BMI、MAC值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分数明显更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营养情况更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完毕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护理期间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可积极改善病患营养情况,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 标签: []肠内免疫营养 全素营养疗法 胃肠道肿瘤 术后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RV)炎并发无症状肠道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RV-Ag)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确诊为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结果发生肠外脏器损伤64例;临床均无相应的症状。其中35例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升高,15例ALT和AST升高,6例CK-MB、ALT和AST都升高,3例蛋白尿,5例血小板下降。结论RV肠炎除了要观察胃肠道症状和脱水程度,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相应的指标。特别要时刻高度警惕RV引起的无症状肠道损伤。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肠道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来说明胃肠道肿瘤的易患因素,并对营养与胃肠道肿瘤关系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的意义,提出了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期营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营养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儿,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情况。结果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占63.00%,其中Ⅰ度肠道菌群失调、Ⅱ度肠道菌群失调分别占33.00%、30.00%,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比例高达80.00%,与幼儿组、儿童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儿组肠道菌群组成比例变化明显,与健康儿相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而言,应慎重应用抗生素,选用窄谱抗生素,保护其正常肠道菌群。

  • 标签: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肠内免疫营养营养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将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在我院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 80例患者纳入其中,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分为 A、 B两组, A组:术后护理采取肠内免疫营养法, B组:术后护理采取营养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A组各项机体营养指标均优于 B组, p< 0.05。结论 针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考虑采用肠内免疫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肠内免疫营养 全素营养疗法 胃肠道肿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致婴幼儿肠道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方法收集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113例,合并肠道损害共74例(发生率65.49%)。分析肠道损害发病情况,肠道损害与轮状病毒肠炎脱水程度,年龄大小的关系。结果呼吸道感染49例,循环系统损害47例,肝脏损害16例,神经系统损害5例,皮疹7例;且见同时多系统损害病例,其中2个系统损害39例,3个系统损害3例,且病情相对较严重。此外,临床发现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而无明显肠道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6例。年龄越小,肠道损害发生率越高。肠道损害发生率与脱水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婴幼儿肠道多系统脏器损害,尤以呼吸道损害,心肌损害及肝脏损害较多见。应警惕肠道同时多个系统脏器损害可能,且年龄越小,肠道损害发生几率越高。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肝损害 多系统损害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92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表现。对患者病变的形状、部位、密度及大小等进行观察,总结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发生部位,肠系膜、结肠、空回肠、十二指肠、胃部分别为4例、4例、28例、10例、46例;肿瘤类型,腔内型、跨壁型、腔外型分别为26例、18例、48例。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显示,肿块信号和密度不均,有坏死、囊变和出血。增强扫描后实行部分强化,坏死、囊变和出血等强化不明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经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准确性,通过增强检查判断强化、坏死及囊性改变等。同时,清晰的观察肿瘤同周边结构的分界,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检查 胃肠道外间质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