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化疗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状况,营养不良极易导致胃癌治疗耐受程度及营养预后。因此,应对患者实施全程营养支持护理。本文主要对胃癌化疗患者采取全程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对营养支持的方法全面研究,并对研究进展进行展望。

  • 标签: 胃癌 化疗 全程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支持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体重(BW)、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全程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生命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胃癌化疗病人护理中开展全程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择取88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全程营养支持护理,对比分析患者营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血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MIS和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化营养支持护理 胃癌化疗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患有严重疾病的患儿,由于不能自主进食,疾病和治疗干预等因素,往往存在分解代谢亢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和负氮平衡等情况。为了满足机体的需要,人体不得不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如果这个过程过长或过于激烈,则可能损伤器官功能。因此适度的营养支持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营养支持 治疗干预 抢救成功率 分解代谢 糖原分解 负氮平衡
  • 简介:在处理明显存在的主诉症状时,常常忽视营养不良的存在。纠正营养不良是有意义的——因营养不良对骨骼肌肉、胃肠道、心肺功能、免疫系统甚至心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体重丧失超过20%的病人,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来鉴别营养不良的病人,绝大多数医院

  • 标签: 医院 人工营养 营养支持 免疫系统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指标、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32 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自愿参与,全部患者均予以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护理前后效果。 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血清总蛋白( TP )、前清蛋白( PA )、清蛋白( ALB )水平 明显较高 ( P< 0.05)。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P< 0.05)。结论 :为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予以全程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加速康复效果。

  • 标签: 全程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脑卒中 营养指标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状态和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70例来我院接受重症脑卒中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TP、PA和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重症 肠内营养 全程护理干预 营养状态 康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老年重症脑卒中预后效果,探究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对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抽取72例开展本次研究,分析其资料,两组患者均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按护理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即常规护理用在36例对照组中,基于此,全程护理用在36例观察组中,就2组并发症、机体营养状态做对比。结果:(1)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少,P

  • 标签: 全程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老年重症脑卒中 并发症 机体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评价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实施合适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48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分3组A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B组综合治疗+肠外营养;C组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4周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5%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指标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需要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 标签: 肝硬化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此一年期间我科收治的 101例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 51例)和对照组( 5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前者基础上给予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 7d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 p< 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用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全程精细化营养支持 食管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98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做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一般情况差判定为营养不足。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情况。结果398例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3.7%;营养不足发生率居前两位的是消化内科(19.6%)和肿瘤内科(16.9%);免疫科(8.6%)发生率低。营养风险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肿瘤内科(47.5%),消化内科(42.9%)和神经内科(41.7%),内分泌科(21.4%),免疫科(13.8%)发生率低。398例患者中,31例应用肠内营养(EN),92例应用肠外营养(PN),8例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PN∶EN=3∶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0.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3.6%;有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96.4%,无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2.5%。结论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重视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 标签: 营养调查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以2017年1月—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全科·老年病区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符合调查标准的422例老年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1%,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总的比率为19.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4%,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结论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但营养支持比率较低,且不合理的营养支持普遍存在。

  • 标签: 老年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作者: 金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通常,肠外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 标签: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实践对提高营养支持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6月开始,至2021年7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34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营养支持的对照组共67例,以及通过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进行专业化营养支持的观察组共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营养支持的患者在通过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的干预下,患者所拥有的护理质量水平更高,更加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实际使用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专科小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实践对提高营养支持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6月开始,至2021年7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34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营养支持的对照组共67例,以及通过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进行专业化营养支持的观察组共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营养支持的患者在通过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的干预下,患者所拥有的护理质量水平更高,更加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实际使用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专科小组 护理质量
  • 简介:外科营养对于目前外科医生来讲是应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危重病人的处理上,特别是腹部外科病人经常遇到能量供应短缺的问题,营养支持也就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本文作者就多年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由于营养补充不足而致死亡和经非正规营养支持治疗成功的病例之中,选择几例较为典型的病例来阐述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以期能引起广大医院同仁的重视。例1:男性,45岁。因“胃溃疡”病史5年,长期服药治疗。饮食差,入院前2周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在外院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转来我院。体检发现:面色苍白,呈消瘦体型,皮肤弹性差。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块。

  • 标签: 营养不良 非正规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ICU患者的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对其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尤其不必强调满足热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以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维持其基本结构,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临床结局,宜在进入ICU病房24-48h后开始。待病情平稳、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后根据患者的代谢需求与代谢能力,按患者的营养需要量供给。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