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CIs)的出现,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患者,ICIs往往有较好疗效,其临床应用也逐渐从晚期后线移至一线治疗;然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患者,ICIs单药并无明显作用。近年来,随着ICIs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应用,ICIs治疗MSS型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得到改善。本文拟对近年来免疫检查治疗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分子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白癜风一种新的治疗方向。但值得重视的是,免疫检查分子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发挥效应也不同,免疫检查分子上调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无法预测的不良反应。如何有效的利用免疫检查分子,避免其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其在临床中的有效作用,需要更多的大量的深入研究。

  • 标签: 免疫检查点分子 白癜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ICIs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器官系统内,但极少累及肾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肾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本文报道1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ICIs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并阐述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标签: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坏死,急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被纳入医保,已有大量肿瘤患者从中获益,但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毒性的出现导致了肿瘤患者非预期死亡率增加,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建议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已发布的指南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重点围绕“防”和“管”两大主线,贯穿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毒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切实提高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的毒性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用药安全的实践建议,以进一步促使各地区防治和管理达到同质化水平。本建议包括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毒性的概述、风险评估、监测、随访建议,还描述了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建议,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管理者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毒性 防治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抑制剂(ICI)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上市时间短,中国人群的ICI不良反应数据不够充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国内ICI不良反应监测。目前ICI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包括院内监测不足、院外监测不足、缺少特殊人群监测研究以及缺少对不良反应相关机制和预测指标的深入研究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ICI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对社会药店应加强ICI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可通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等形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ICI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CI)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新进展,其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由于ICI特定的作用机制,在发挥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能诱发其他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甲状腺功能障碍(TD)是ICI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内分泌irAEs之一,以甲状腺功能减退最为常见。ICI诱发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轻微,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ICI相关TD的发生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管理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甲状腺
  • 简介:摘要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是Siglecs受体超家族中的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最新研究结果表明Siglec-15除了在免疫细胞中高表达,在部分肿瘤细胞中同样高表达,并针对机体免疫起抑制作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使肿瘤迅速发展且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可通过免疫检查相互识别,传递抑制免疫信号,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促进肿瘤的恶性发生发展。随着对Siglec-15的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该分子有望成为新型肿瘤免疫检查,为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新策略。现就Siglec-15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免疫及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CIs)治疗显著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质量,但同时出现了多种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ICIs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MH)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严重程度不一,为更早的确诊IMH并进行个体化诊疗,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毒性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具有恢复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近年来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因其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活性,破坏免疫稳态的作用,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组织器官,其中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性肠炎的发病率较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进行综述,并特别关注难治性肠炎的最新诊疗进展。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肠炎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抑制剂(ICI)治疗作为各种恶性肿瘤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常规化疗相比,ICI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攻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可能会损害正常组织,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CI相关肺炎是ICI治疗过程中不太常见但较为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临床表现多变且缺乏特异性,CT影像在诊断和疗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障碍是在免疫检查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简称ICI)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其机制未彻底明确。临床医生特别需要提高对ICI有关甲状腺不良反应的了解。本文将回顾相关文献,并概括总结了ICI有关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不良反应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大约30%的原发子宫内膜癌(EC)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MSI-H)型,13%~30%的复发性EC为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鉴于EC中存在免疫失调,免疫检查阻断(ICB)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用作单一疗法,也可与细胞毒化疗、其他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在MSI-H型或dMMR型晚期EC中,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49%和57%,而PD-L1抑制剂阿维鲁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27%和43%。在微卫星稳定(MSS)型或PD-L1阳性的晚期EC中,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多塔利单抗以及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均有一定程度的抑癌活性,缓解率为3%~23%。基于一项Ⅰb/Ⅱ期研究得到的实质性成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9年加速批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MSI-H型或非dMMR型、治疗后进展的晚期EC。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但深入理解疾病缓解和耐药的分子及免疫学驱动因素对优化下一代EC治疗研究的设计至关重要。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检查点阻断 PD-1/PD-L1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查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所有接受免疫检查抑制剂(ICI)治疗的2 06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系列胸部CT图像,并按照CIP诊断指南纳入CIP患者,分析其发生率、开始用药至出现CIP时间、用药周期、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模式、CT分级及转归等。采用χ2检验比较有、无肺基础疾病患者CIP的发生率。结果2 067例接受ICI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67例出现CIP,CIP发生率为3.2%。386例肺部有基础病变患者CIP发病率(7.00%,27/386)与1 681例肺部无基础病变患者CIP发病率(2.4%,40/1 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2,P<0.001)。开始用药至出现CIP时间为7~367 d,中位时间52 d,用药1~12周期,中位周期为2周期。CIP的影像学征象以磨玻璃影(54例,80.6%)、实性结节(26例,38.8%)、实变(25例,37.3%)、网格影(24例,35.8%)为主;CT表现模式以机化性肺炎(OP)模式(34例,50.7%)最多,其次是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模式(14例,20.9%);CT表现分级为低危级26例,中危级17例,高危级24例;43例低、中危级患者中OP样25例,占比58.1%,24例高危级患者中DAD样13例,占比54.2%。52例随访病例中43例初始未干预,其中23例患者病灶进展,17例病灶缩小,3例病灶完全吸收。随访患者中8例病灶吸收后或停药后出现复发。结论CIP患者的影像表现以磨玻璃影、实性结节、实变、网格为主,影像学表现模式以OP和DAD模式为主,高危级别中DAD占比最高,低、中危级别中OP占比最高。有肺基础病患者更容易得CIP。

  • 标签: 肺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CI)能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其临床适应证在不断扩展,极大地改善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随之增加。心包疾病是最常见ICI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起病隐匿,在急性期具有高致死率。该综述展示了近几年来ICI相关心包疾病的发病概况、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监测和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包疾病 心脏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免疫检查抑制剂在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相关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病早、大多数程度较轻,但也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本文综述免疫检查抑制剂所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药物毒性 CTLA-4抗原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皮肤表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检查抑制剂(ICIs)治疗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情况,以期提高对irAE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ICIs(信迪利单抗)治疗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irAEs,包括不良反应的种类、分级、发生时间、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irAEs,总体发生率40.0%,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4.857周,其中7例免疫性输注反应,4例免疫性皮炎,2例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免疫性胃肠道毒性,1例免疫性肺炎;1、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1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和维持治疗后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结论irAEs发生率较高,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晚期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查抑制剂(ICIs)所致免疫相关性肌炎(IR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以提高该病的诊治率。方法结合2例IRM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复习近10年来有关IRM的文献资料,共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IRM多见于男性,共47例(79.7%),IRM通常发生在用药45 d或2次给药后出现,临床表现以肌痛、肌无力为主,多见于四肢,部分患者以眼部为首发症状,常见的为上睑下垂、复视。50例患者(84.7%)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免疫检查中18例患者检测出了抗横纹肌抗体阳性,肌炎特异性抗体、肌炎相关抗体检查多为阴性。34例患者(75.6%)肌电图有异常,多数患者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伤。8例患者肌肉MRI提示肌肉水肿及炎症。18例(45.0%)患者肌肉活检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坏死肌纤维。57例患者(96.6%)出现IRM后停用了ICIs,54例(91.5%)患者使用了激素,20例患者(33.9%)进行了其他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等。结论IRM可在ICIs治疗早期发生,对可疑病例肌电图、肌肉MRI及肌肉活检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尽早使用激素、IVIG等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 标签: 肌炎 免疫相关性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或其配体PD-L1研制的系列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于肾脏而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这几个方面对ICIs所致肾脏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肾脏相关免疫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炎,间质性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