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儿童过敏疾病的快速增长,临床应采用适当的诊断策略,确定其免疫机制和致病过敏原,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过敏疾病。在此过程中实验室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儿童过敏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体内试验及体外试验。体内试验主要包含皮肤测试和过敏原激发试验,激发试验是确诊过敏疾病的“金标准”。体外试验主要包括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辅助型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和肥大细胞活动标志物等,这些试验可明确机体的过敏状态及其免疫机制,对过敏疾病的有效治疗,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疾病 实验室诊断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人疱疹病毒4型(EBV)DNA载量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进行外周血PBMCs及血浆EBV DNA检测的456例EBV感染住院患儿以及2 306例健康儿童的病毒载量,并分析其与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EBV感染组中,男253例,女203例,年龄在8个月至16岁;健康对照组中,男1 267例,女1 039例,年龄在8 d至16岁。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率的变异,Mann-Whiteny秩和检验比较拷贝数组间,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EBV DNA拷贝数对数的相关性。结果EBV感染相关疾病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占73.68%(336/456)。EBV感染组中EBV DNA在血浆中检出率为91.89%(419/456),在PBMCs中检出率为99.34%(453/456),在血浆或PBMCs至少1种标本中检出率为100%(456/456);健康对照组血浆检出率为1.13%(26/2 306),PBMCs检出率为30.01%(715/2 306)。儿童EBV感染相关各疾病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肺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扁桃体炎和淋巴结炎)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和PBMCs中EBV DNA载量均有显著差异(血浆Z值分别为-47.18,-34.41,-33.40,-31.71,-24.38,-20.86和-20.59;PBMCs Z值分别为 -33.17,-16.45,-11.33,-9.45,-5.57,-5.16和-5.45;P<0.0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治疗缓解期的血浆和PBMCs中EBV DNA载量显著低于感染期(Z值分别为-11.45和-8.53,P<0.05);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组血浆在感染期和缓解期EBV DNA载量有显著差异(Z=-4.13,P<0.05),而PBMCs中EBV DNA载量则无显著差异(Z=-0.817,P>0.05)。结论EBV感染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血浆和PBMCs中EBV DNA载量可作为EBV感染相关疾病有诊断价值的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升EBV感染的诊断能力。

  • 标签: 人疱疹病毒4型,EBV 儿童 DNA载量 血浆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瘤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瘤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瘤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较伯基特淋巴瘤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 标签: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在儿童人群中检出率不断上升,所引起的感染临床治疗失败率极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分离自儿童的CRKP所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呈现多样化,且多位于可传递质粒上,极易引起广泛传播和流行,临床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加强对CRKP所致感染的控制亟需多学科合作,临床医生应根据微生物室提供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感控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RKP感染率。

  • 标签: 卡巴配能类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分离细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所有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总体变化趋势。结果共分离细菌2 749株,革兰阴性菌1 912株,占69.6%;革兰阳性菌837株,占30.4 %。分离率前6位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749株,27.2%)、肺炎克雷伯菌(289株,10.5%)、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7.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7株,7.5%)、大肠埃希菌(204株,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9株,6.9%);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逐年增长显著,由2010年检出6株(2.8%)至2018检出39株(9.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8年耐美罗培南的检出率高达96.0%和71.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检出率均>70.0%;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敏感率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增长,由2010年检出率18.2%增高至2018年检出率50.0%,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PICU主要临床分离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增长趋势明显。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MRSA逐年增长,但仍保持对万古霉素的高度敏感性。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分布 耐药性检测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在全国多个地区招募参考个体,建立中国3 d至6岁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全国11个省市的18家医院中招募3 d至6岁表观健康儿童和无特定疾病儿童3 353例,分为3~28 d、29 d~1岁、1~3岁、4~6岁4个年龄组,收集其血清,使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其PCT进行测定,并采集末梢全血,使用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末梢血PCT,剔除离群值后通过Ma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间差异,不同的分组分别取右侧单侧95%可信区间作为其生物参考区间。结果参考人群的外周血PCT水平未检出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的末梢全血与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 d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氏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3 μg/L,29 d~6岁,<0.11 μg/L。诺尔曼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1 μg/L;29 d~1岁,<0.09 μg/L;1~6岁,<0.10 μg/L;末梢全血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6 μg/L;29 d~6岁,<0.15 μg/L。结论末梢全血PCT水平分布,静脉血清和末梢全血间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尤其是28 d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的PCT水平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故需分别建立其生物参考区间;另外考虑到儿童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不同实验室引用该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

  • 标签: 参考值 降钙素原 儿童 血液
  • 简介:摘要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低、个体差异大,更易造成耐药菌定植与感染。因此,全面快速精准检测肠道微生态失调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肠道病原体检测方法精确度差,抑或通量小。发展中的多组学技术可精准高通量检测已知和未知病原体,并可全面评估肠道微生态状态,在儿童肠道感染相关检测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 标签: 细菌感染 胃肠道 儿童 宏基因组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末梢全血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探讨末梢全血PCT检测在儿科感染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11所儿童专科医院出生28 d以上的1 898例患儿同时采集的末梢全血和静脉血清,分别检测PCT水平,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对静脉血清PCT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分组。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量数值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换成等级资料在不同的临床界限区间采用Spearman检验作分层相关性分析,转换成二分类资料进行一致性评价并初步探索末梢血PCT水平的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1 898例(男1 098例、女800例),年龄27.4(12.2,56.7)个月。末梢全血和静脉血清PCT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97, P<0.01),直线回归方程式为PCT̂静脉血清=0.135+0.929× PCT末梢全血。检测绝对值两者间的一致性欠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0.92, P<0.01),但等级资料分层分析提示两者实测值在各界限区的符合率为84.9%~97.1%。二分类资料显示两种检测法一致性佳(符合率96.8%~99.3%,Youden指数0.82~0.89)。从病情轻重设定的4个PCT区间(<0.5、0.5~<2.0、2.0~<10.0、≥10.0 μg/L)内,末梢全血PCT预判临床的效果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91 2~0.997 9)。不同静脉血清PCT切点值0.5、1.0、2.0、10.0 μg/L对应的末梢全血PCT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395、0.595、1.175、3.545 μg/L。结论末梢全血PCT与静脉血清PCT之间相关性良好,利用末梢全血PCT检测可以辅助判断临床病情的性质和轻重,而采血简便、快速报告并易重复检测的特点为其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前景。

  • 标签: 儿童 血清 降钙素原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住院病例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结合熔解曲线的判定方法对634份下呼吸道吸取物标本进行22种病原体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34份住院病例标本中,555份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87.54%,检出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FluA)及博卡病毒(bocavirus,BoV);多重感染的比率大于单一感染,多重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是ADV、RSV、FluA或者BoV伴MP共感染;在年龄分布中,FluA在"<2岁"和"2~5岁"这两个年龄组检出率较高,RSV在"<2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而冠状病毒在"2~5岁"和">5岁"的检出率要高于"<2岁"年龄组;结合临床症状的分析显示,RSV在非发热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发热患者的检出率,RSV及PIV在咳嗽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非咳嗽患者的检出率,RSV在喘息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非喘息患者,RSV及FluA中的H3N2引起肺炎的概率较大;FLuA、FluB及RSV具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应加强对MP、ADV、RSV、FluA及BoV等呼吸道病原体的持续性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及致病力的变化,为儿童中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感染(BSI)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流感染患儿分离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53株SA,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A的32种毒力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株SA菌株中,MRSA分离率达50.94%(27/53),ST398-t034-SCCmecⅤ(6/27,22.22%)和ST59-t437-SCCmecⅣ(4/27,14.81%)是MRSA分离株最常见的克隆型;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分离率达49.06%(26/53),以ST22-t309(3/26,11.54%)和ST7-t091/t1685(各2/26,7.69%)为流行分型。53株SA均携带≥6个毒力基因,33株菌株(62.26%)携带≥10个毒力基因,其中18株MSSA(69.23%)和15株MRSA(55.56%),pvl基因在MSSA的携带率高于MRSA(12/26,33.33%比6/27,22.22%;χ²=3.382,P=0.065),sasX仅在MRSA中检出(4/53,7.55%)。53株SA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8.11%、49.06%和41.51%,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结论儿童血流感染MRSA分离率较高,ST398-t034和ST59-t437是其最常见的克隆型。儿童BSI-SA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毒力基因pvl在MSSA中的携带率高于MRSA,sasX仅在MRSA中检出。儿童BSI-SA的耐药现状及毒力基因特征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血流感染 儿童 分子生物学 毒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