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的定义为撤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者定义为撤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28次撤成功,10次撤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失败组相比,撤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前,与撤失败组相比,撤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经验.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43例,中残10例,曹残6例,植物2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认识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时手术、术后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手术 脑梗塞 并发症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年来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结果死亡41例(60%),经手术治疗的50例,存活27例(40%),恢复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10例.未经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无一生存.结论加强对以颅底损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特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生存质量
  • 简介:1995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2例,其中并发脑梗塞42例,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塞
  • 简介: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85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7例,女28例,1岁以下5例,1~3岁13例,3~6岁31例,7~14岁36例.坠落伤38例,车祸伤41例,打击伤6例.

  • 标签: 儿童 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患儿女性,出生55d.因车祸致颅脑外伤伴不哭、拒食、反复抽搐30h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36次/min,潮式呼吸40次/min,体重4.5kg.头顶部头皮有一擦痕,少量渗血.前囟饱满,颈项强直,口唇发绀,双眼向左上方凝视,瞳孔针尖状缩小,光反射迟钝,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状,肌张力高,右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按GCS改良法[1,2]评分为5分,头颅CT示双额、左顶脑内及大脑镰旁血肿,脑沟脑池密度增高.

  • 标签: 婴儿 颅脑损伤 救治 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参数。撤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失败。撤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本研究观察头颅局部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可靠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选标准:①GCS计分3~8分,伤后昏迷6h以上或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1];②年龄18~70岁,平均49岁,发病前无心、肺、消化道溃疡及糖尿病史;③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出血;④伤后6h内入院治疗.

  • 标签: 局部降温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研究期内的4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昏迷时间大于10d的持续昏迷组和昏迷时间小于10d的对照组;持续昏迷组患者32例,入院时GCS=5~8分;对照组患者10例,入院时GCS=5~8分.两组患者伤后接受了昏迷期和苏醒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SPECT)扫描检查,同时进行临床评估;将SPECT所检测的脑区分为额、颞、顶、枕及丘脑5个部位.结果昏迷期SPECT扫描时两组患者均显示多脑区脑缺血,持续昏迷组则全部患者(100%)有双侧丘脑缺血,对照组则无丘脑缺血的迹象.持续昏迷组患者在苏醒期SPECT扫描结果单侧丘脑缺血率为17/25(68%),提示一旦双侧丘脑区缺血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或接近苏醒.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重症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状态可能与双侧丘脑区的缺血有关;长时间持续的多脑区缺血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 标签: 脑外伤 持续昏迷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SPECT) 脑缺血 丘脑
  • 简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危重,死亡率高。如何提高其救治水平一直是神经外科致力探索的重点之一。我院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并发症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镁制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镁制剂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总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行开颅手术分别为26例和22例,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和22%(P<0.05),手术病人脑组织Mg2+含量测定平均为(4.6±0.2)μmol/g,正常值(5~6)μmol/g.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Mg2+含量明显下降,早期应用镁制剂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但损伤脑组织中低镁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以及镁制剂对脑损伤的治疗和脑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镁制剂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 对照组 临床实验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漏诊与未漏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漏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漏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四肢骨折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漏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骨折患者漏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漏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骨折 漏诊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小脑幕切迹疝死残率高,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回顾我科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小脑幕切迹疝患者89例经手术治疗获救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