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布氏硬度计在金属鉴定工作中虽然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率高的计量装置,但是一旦其长期操作不当极容易造成检验硬度失准现象,给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重大不良后果。本文就布氏硬度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误差现象加以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总结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 标签: 布氏硬度计 检定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制造技术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相关文件中对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合理利用来提升压力容器制造的水平成为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主要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硬度检测的定义、方法、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向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压力容器制造 硬度检测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为了控制航空发动机的重量,保证重要部位的特殊质量要求及型腔内的复杂结构,并提高零件的可修理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一般的组件在关键的配合部位都是通过在壳体内部压入衬套来达到以上的性能要求。

  • 标签: 薄壁衬套 铬层 高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 标签: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将右侧腕骨软组织剥离后,用慢速锯分别在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标本。舟骨选取舟骨结节、腰部内外侧和舟骨体部,月骨选取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选取外层皮质不同区域,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骨硬度值。观察不同骨骼间及骨骼内部不同区域的骨硬度值差异。结果3具标本中共取得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标本切片18片,测量位点255个。腕骨不同骨骼骨硬度从高到依次为钩状骨(39.04±5.79)HV、头状骨(38.98±6.17)HV、舟骨(37.72±5.85)HV、大多角骨(35.89±4.75)HV、月骨(33.65±5.42)HV及小多角骨(31.82±5.54)HV,不同骨骼间总体骨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3,P<0.01)。舟骨、月骨内部不同区域骨硬度分布近似,舟骨结节、腰部外侧、腰部内侧和舟骨体部骨硬度分别为(37.07±5.77)、(37.51±6.39)、(40.00±5.64)、(36.31±5.47)HV,其中腰部内侧骨硬度最大,舟骨体部骨硬度最小,4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05)。月骨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骨硬度分别为(33.57±3.61)、(34.58±6.04)、(35.47±5.24)、(30.97±5.88)HV,其中背侧骨硬度最大,远端骨硬度最小,4个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0,P>0.05)。结论健康人腕骨不同骨骼间硬度各有不同,舟骨和月骨内部各部位骨硬度分布均匀一致。测量腕骨显微骨硬度值,了解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腕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亦可指导腕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腕部骨骼假体及建立腕部肌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BPR-17010818。

  • 标签: 腕骨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舟骨 月骨 头状骨 钩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柱和后柱的硬度分布特征,探索骨硬度分布的科研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所用两男一女3具标本均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选取3对髋臼前后柱样本,取出全部髋骨后剔除软组织,运用微型台锯将髋骨分割为髋臼前柱和后柱,后用高精慢速锯将髋臼前后柱切割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后用砂纸打磨。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骨组织切片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值。本研究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在人体髋臼前柱和髋臼后柱随机切取骨片,代表了髋臼前后柱纵向的不同位置,测量共计450个有效值,3个样本髋臼前柱总体硬度范围在18.9~33.8 HV,均值(25.2±3.1)HV;髋臼后柱硬度范围在23.1~39.1 HV,均值(31.9±3.8) HV。男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8.8~33.8 HV及23.1~39.1 HV;女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9.4~33.8 HV及24.6~38.9 HV,所有标本中后柱平均骨硬度值均大于前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4.724、5.487,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髋臼前柱与后柱均存在硬度分布差异。结论人体髋臼前后柱骨硬度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均为后柱骨硬度大于前柱。骨硬度值的研究可为髋臼骨折内植物的置入位置、置钉长度及方向等提供参考,同时为研发符合人体梯度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及骨盆髋臼假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髋臼 硬度 骨骼 成像,三维
  • 简介:摘 要 维氏硬度试验是静态硬度试验中的一种, 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从试验条件,试验过程及结果,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等方面重点讨论维氏硬度检测中如何正确操作和减小试验误差。

  • 标签: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 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并联电容器组是现代交流电力系统的主要无功补偿装置。由于产品制造原因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支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支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 000、1 200、2 000、4 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上支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上支=9.540、F下支=12.890, 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均高于上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3.432、tB=4.280、tC=3.874, P值均<0.01)。结论人体耻骨下支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上支。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支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 标签: 耻骨 耻骨支 维氏骨硬度 显微骨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 ]: Q390GJCZ25钢采用火焰切割后焰割面产生淬硬层,淬硬层对冷弯成型和焊接加工存在有害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需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淬硬层的硬度。通过本文的 5组实验得出,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焊前对焰割面进行预热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淬硬层硬度的目的。

  • 标签: [ ] Q390GJCZ25钢 淬硬层 焰割面 硬度
  • 简介:摘要:电站锅炉受热面管屏失效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异种钢焊接接头开裂泄漏是受热面管屏泄漏的一种常见原因。异种钢焊接接头出现失效较多的是铁素体钢与奥氏体钢的焊接接头,此类焊接接头多采用镍基焊丝。其成分与焊接接头两侧的母材差异较大,尤其铁素体一侧的熔合线两侧会形成一种异质界面。该异质界面两侧由于相成分的差异,其结合力较弱;两侧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机组热负荷变化时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两侧材料化学电位存在差异,在腐蚀性环境中易产生电化学腐蚀。

  • 标签: P91炉管焊接 硬度值低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在某型机中试车中发现某级GH4169材料的静子叶片出现了尾缘掉块,对其进行硬度检查时发现硬度偏低。该叶片为采用真空钎焊成型,因此针对该情况研究不同的真空钎焊及时效次数对GH4169静子叶片硬度的影响。运用显微镜、布氏硬度计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H4169静子叶片只进行钎焊工序会大幅降低硬度值,但钎焊后进行时效可以大幅提高硬度;反复进行钎焊或钎焊及时效四次以上后,硬度值将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将该试验结果运用至工艺中,有效地杜绝了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 标签: 硬度 钎焊时效次数 失效
  • 简介:摘要:目的: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卡维地和美托尔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开展的目标,在本次研究开始之前,首先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对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6 例患者进行分组,共设置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个不同的小组,保证两组之间的患者数量不存在差异。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分别选择卡维地和美托尔来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开展治疗,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卡维地口服的治疗模式,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P > 0.05 ),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卡维地和美托尔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卡维地相对更加安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高血压患者应用卡维地、美托尔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开展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样本资料为时间段内的 72 例高血压患者,以用药方案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 36 例对照组(美托尔治疗)、 36 例实验组(卡维地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临床疗效更显著,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论证显示为 P < 0.05 。 结论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相较于美托尔治疗方案,卡维地临床疗效更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使患者的血压数值趋于正常,以此来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 标签: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应在压力容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检测,以保证其性能良好。检测人员要结合实际检测环境及压力容器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要能够测定出压力容器中存在的不足,保证压力容器的正常安全使用,要确保较高的性价比,避免资源浪费。要不断研究开发新型无损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准度,强化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 标签: 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 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