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国内聚乙烯、聚丙烯工业生产、需求和发展状况,分析了产品和消费结构、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的市场趋势。

  • 标签: 聚乙烯聚丙烯市场消费结构
  • 简介:骨骼一直处于更新状态。骨骼的组成与构造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都在变化着。这种可变性具有重要的健康暗示,因为许多医疗状况会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骨髂。亍解这些疾病需要对骨骼生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密度测定 骨骼 可变性 生理学
  • 简介:中国大规模超标低效的新城建设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债率。本文将城投债数据与新城特征数据进行匹配,研究发现,新城建设是促使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2009年以后大规模的新城建设推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率;密度更高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离主城区更近会逐年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理论运用于研究中国的新城建设模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印证了密度和距离两个关键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的重要影响。

  • 标签: 密度 距离 负债率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一个居民点达到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人口密度就可以设为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个城市的合理规模,与政府设立一个城市的最低人口规模标准,是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问题。

  • 标签: 人口密度 城市 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合理规模 规模标准
  • 简介:摘要:经济地理学家普遍认为,城市经济的高密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创新水平,因为密度有利于商品和服务的获取,并减少了城市居民的旅行距离,并加强稀缺设施的共享。然而,密度提高所带来的拥挤也导致城市内迁移的成本更高,并加大人们暴露在污染和疾病中的风险。本文通过对目前经济地理学密度方面的前沿研究进行梳理,讨论最新文献中关于密度的测量、密度的益处与成本、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启示。

  • 标签: 密度 地理 建筑
  • 简介: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重点将是客户资源的竞争,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把握了市场。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把握好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增强客户亲密度将是银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健、高效经营的关键。

  • 标签: 商业银行 客户亲密度 客户满意度
  • 简介: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 标签: 企业异质性 相对要素密度 制造业 生产率 比较优势
  • 简介:本文引入建筑日照间距约束视角,基于中国63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日照间距政策引起的人口密度外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建成区人口密度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地理纬度和旨在保证有效日照时间的城市规划政策显著降低了北方城市的人口密度,进而抑制了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张。这一结果在使用了夜光数据反映城市增长后仍然是高度稳健的。本研究评估了地理因素和规划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理解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日照间距约束 人口密度 经济增长
  • 简介:保险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而在社会所需的各种保障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因素与财险市场的关系,尽可能地降低市场集中度,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在新型城镇化和人口布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各地人口逐渐增长并向中小城市聚集,这将直接影响财险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变化对财险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发现人口密度对财险市场集中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以规模最大的3个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CR3)、规模最大的5个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CR5)和市场中所有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平方和(HHI)作为衡量财险市场集中度的因变量建模,所得结论均一致。人口密度对CR3、CR5和HHI的影响随分位点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意味着提升人口密度更能有效地降低市场占有度大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 标签: 财险市场 集中度 人口密度 地区差异 面板分位数模型
  • 简介: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都强调,贸易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 标签: 贸易结构 技术密度 经济增长
  • 简介: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率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经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