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大样本数据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发布盈余预测时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我们发现管理层、证券公司和分析师自身对盈余预测准确性都有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都是显著的,并且分析师自身的影响要比证券公司的影响更大。而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准确度会越低。进一步,我们也发现分析师自身对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很少一部分是被可观察到的分析师个人特征(比如性别、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声誉、教育背景)解释,大部分都是被一些不可观察的或者难以计量的个人特征影响。我们的研究强调从管理层层面、证券公司层面和分析师个人层面来分析盈余预测准确性的重要性。

  • 标签: 利益冲突 盈余预测准确性 证券分析师个人特征 固定效应
  • 简介:现有文献仅仅从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而较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经济后果。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是否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了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增大了审计复杂性。

  • 标签: 公允价值 审计 复杂性
  • 简介:会计作为一个反应性系统,环境的变化始终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环境变化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受到极大的环境影响。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角度来探讨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旨在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角度,获得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文中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变化应运而生,要更好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必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和监管作用、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密切与评估界的合作,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公正性。

  • 标签: 经济环境 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
  • 简介:当前的公允价值俨然成为一个基于市场参数和主观判断的估计价格。因而,市场的无效、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导致所估计的公允价值在事实上并不"公允",从而产生了公允价值的基础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针对公允价值失真的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分类治理模式。

  • 标签: 公允价值 失真 经济学分析 治理
  • 简介:<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从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转向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传统计量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应当强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力度,扩大其应用范围。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传统会计计量观念即投入价值观,是以一个投资主体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即投入价值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标准,从而形成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一计量观念具有数据易取得、可验证、较客观等优点,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主流会计计

  • 标签: 计量观念 历史成本计量 财产物资 盈利能力 未来经济利益 金融工具交易
  • 简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刘家义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阐释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十二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也理应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科学发展 审计事业 审计工作会议 审计人员 实践探索
  • 简介:企业内部控制是集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于一身的管理手段。从起源探究,内部控制包括作为审计方法的内部控制和作为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并且不同类别的内部控制其功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企业风险防范,后者侧重企业价值创造。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捕捉发展机会与控制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但是权衡的出发点绝不应该是企业风险最小化。

  • 标签: 企业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价值创造 成本效益原则
  • 简介:本文认为会计数据价值相关性的大小取决于会计数据和股价各自反映客观事实的能力,即其各自的“有效性”。进一步地,针对我国某些文献选取t+1年4月30日为股价截止日计算会计数据价值相关性的现象,本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会计数据和股价越有效,会计数据价值相关性越大;且在更有效的会计数据和股价下,相对选取t+1年4月30日为股价截止日而言,选取与会计数据同期的t年12月31日为股价截止日计算更为合理,且能得到更大的价值相关性.

  • 标签: 股价计算区间 会计数据 价值相关性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对加强新时期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 标签: 组织文化 价值观建设 内部审计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 综合国力竞争
  • 简介: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基本CAPM模型的总体可决系数科的演化指标(以下表示为SYN-MAR)和股价波动同步性(以下表示为SYN-RATIO)两种指标来衡量资本市场同步性和个股层面的同步性,以期系统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宏观(即资本市场)和微观(即个股)层面同步性的影响。我们发现,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会显著增加资本市场的同步性。同时,在个股层面的研究结果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显著降低微观层面的同步性,有助于公司特质信息的传递。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宏观和微观层面结果分歧的内在原因,并将样本按照市值高低分成10组分别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市值较低组公司同步性会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而减小,而市值较高组公司的同步性会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而变大。由于市值最高的一组公司占到了资本市场总市值的50%以上,因此按照市值进行加权后,资本市场总体的同步性是上升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大力推行,虽然有助于中小规模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传递并提高市场有效性,但是会加剧大型上市公司股价的同质化波动,弱化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对于资本市场整体的资源配置角色有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大型上市公司中推行时,更应该关注和监管相关公允价值的计量、披露与会计核算,以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使得该模式顺利推广。

  • 标签: 公允价值 计量资本 市场同步性 个股同步性 公司特质信息 市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