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使得针灸经络腧穴的信息更加丰富。对穴位解剖结构的研究是临床治疗指导的前提基础,本研究则针对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关系的模型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经络腧穴 人体 解剖关系 模型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视力障碍中采取经络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 52 例视力障碍患者,时间选为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对所有患者患儿均采取经络推拿治疗,并对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 52 例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为 98.08%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 ADL 评分更高( P < 0.05 )。 结论 对视力障碍患者给予经络推拿,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视力障碍 经络推拿 中医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医学美容学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完善,经络美容逐渐受到现代女性的认可、青睐。作为经络疗法的一种,穴位埋线疗法在经络美容中体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穴位埋线疗法在经络美容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综述,以期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在经络美容当中的有效性。

  • 标签: 中医 经络美容 穴位埋线疗法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 标签: 经络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SMR)的脑电频谱特征,从神经电生理学角度揭示ASMR的神经机制。方法自2019年6月至12月对从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中招募的33例健康受试者随机播放ASMR音频和白噪音,同时采集受试者听音频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以及脑电δ、θ和α节律的功率信息。结果16例受试者听ASMR音频时触发ASMR,纳入ASMR组;17例受试者未触发ASMR,纳入对照组。在听ASMR音频时,与对照组相比,ASMR组受试者的愉悦度及δ、θ节律的功率明显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MR组中,受试者听ASMR音频时的愉悦度及δ、θ节律的功率均明显高于白噪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MR可以提高个体的愉悦度,其机制可能与δ、θ节律的功率增强有关。

  • 标签: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 脑电频谱特征 情绪反应 神经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不同部位身体疼痛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47例,后者接受推拿治疗,前者采用温灸仪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 72.34%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9%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 P< 0.05);治疗前,两组的 ISO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不适评分分别为( 1.21±0.78)分、( 2.48±0.99)分,步行距离评分分别为( 2.15±1.04)分、( 3.15±1.22)分,日常运动痛评分分别为( 0.95±0.48)分、( 1.13±0.64)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温灸仪治疗身体疼痛的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温通经络 温灸仪 ISOA评分 疗效
  • 简介:[摘要]:《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可见肺在一身脏腑中的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主要在肺,肺有病变可则可见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亦可导致肺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即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饮,甚则水泛而肿。结合中医经络学的健康宣教,通过点穴刺激手太阴肺经,可缓解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的功能 经络学 手太阴肺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949—1959年间,中医界在探索"针灸科学化"道路过程中,对经络学说的认知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初期"去经络化"、中期"巴甫洛夫化"和后期重回本原。经络学说的学术地位亦随之沉浮。这一变化受到当时外部环境和学科生命力的共同影响。在经过学界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实践后,经络学说重获重视,成为今日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经络学说 新中国 科学化 认知变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丰富。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针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本文探讨了数字化人体解剖学学习平台在高职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

  • 标签: 高职教育 人体解剖学 数字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19年 12月 -2020年 4月参与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8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生活能力、情绪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 11.52±1.83)分,生活能力评分为( 92.62±5.17)分,情绪评分为( 17.38±2.16)分、运动功能评分为( 77.13±6.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医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正确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对于后期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临床上一大进步,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经络推拿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以膳食模式、膳食结构、营养素、食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为中文检索词,dietary、nutrition、nutrients、food、diet、vitamin、immune、immunity、inflammator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逻辑组合,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从收录起始日期至2020年1月10日相关文献,逐步筛选后进行归纳探讨。结果共纳入1篇中文文献和22篇英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9篇、干预性研究7篇、队列研究6篇以及巢式病例对照研究1篇。膳食模式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膳食炎症指数(DII)、膳食炎症评分(ISD)、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评分(EDIP)、膳食依从性评分和健康饮食指数。地中海膳食模式和以蔬菜、水果、豆制品、鱼和奶制品摄入较高的健康膳食模式研究较多,共13篇。地中海膳食模式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计数(WBC)和纤维蛋白原等炎症标志物,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功能评分等代谢性指标水平,改善慢性炎症性疾病,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健康膳食评分越高,促炎因子水平越低,即使未达到膳食推荐量,其饮食越健康,炎症因子水平越低。西方膳食模式可增加CRP、IL-6、E-选择素、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等炎症因子浓度,以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也有1研究未发现其与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论膳食模式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膳食模式根据食物摄入特征具有不同的炎症潜力,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 膳食模式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探讨灵芝胶囊对人体皮肤水分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采用试食组和对照组的自身与组间对照模式进行分析。其中试食组服用灵芝胶囊,对照组食用安慰剂,各自服用30 d后,再次测定受试者皮肤水分。研究结果表明,服用灵芝胶囊后,受试者皮肤水分增加,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常规、血生化等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也未观察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该灵芝胶囊具有改善皮肤水分保健功能,且安全无毒。

  • 标签: 灵芝 麦冬 皮肤水分 人体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日本"古方学派"著名学者山胁东洋(1706—1762)发现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关于身体结构的描述存在差异,于1754年在京都进行了一次尸体解剖,这次解剖被认为是日本解剖学发展的开端,通常被描述为山胁东洋个人的成就。然而,仔细梳理史料却可以发现,日本对解剖的兴趣并不是在此时突然出现,而是伴随着17世纪中期西方医学的到来而开始。笔者论证了外国和本土的医学、社会、政治及宗教因素如何逐渐激发日本人对尸体产生新认识,并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解剖观察的价值。早在山胁东洋解剖人体之前的几十年,一位眼科医生就发现了眼睛的功能,他通过观察腐尸绘制了骨骼连接图,并将这种观察方法作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山胁东洋的成就不在于他获得的解剖结果,而在于他的解剖获得了政府允许,成果付诸出版,为后来的解剖者开创了先河。在山胁东洋的效仿者中,河口信任的突破性成就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可。1770年,河口信任进行了一次解剖,他既没有参阅古籍,也没有因为刀和体液的刺激引发超然的联想和敬畏之心,而是通过测量大小、确定位置、观察颜色等"临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旨在获得新知的冷静而大胆的尝试。文章最后对日本和欧洲解剖插图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

  • 标签: 解剖学史 人体解剖 不浄观 尸检 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