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肝外伤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 88例肝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肝外伤患者采取应用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诊手术 肝外伤 方法 临床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现代医学水平在逐步的完善与创新,因此会给我国国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安全保障。在医院的治疗管理工作中中药属于非常重要的临床药物。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中药炮制是将中药材变成临床用药的关键环节 ,其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效果 ,所以 ,在实际中 ,必须意识到中药炮制对于中药饮片的作用 ,并剖析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从而更加规范的开展中药炮制活动。

  • 标签: 药剂科 中药饮片处方 临床用药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对会阴侧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120例会阴侧切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为观察组( 60例),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为对照组( 60例)。对两组产妇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愈合、伤口美观程度、产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伤口美观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侧切连续缝合能减轻术后疼痛,切口美观,利于产妇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 260 例呼吸内科患者,对所选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以此为依据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患者中共有 242 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到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所选患者人数的 93.08% ;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及阿奇霉素等;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会同时应用一种或是两种抗生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及头孢他啶等药物使用不合理。 结论 :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抗生素滥用情况时有出现,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 针对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36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136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类型、用药疗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等,以此来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的136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占比为75%,其中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36例(35.29%),选择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19例(18.63%),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15例(14.71%),选择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25例(24.51%),选择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7例(6.86%)。患者的临床治疗疗程为3--35天,平均为(12±1.6)天。这些患者中,选择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患者有28例(27.45%),肌肉注射药物方式给药的患者有33例(32.35%),口服给药的患者有29例(28.43%),外用给药的患者有12例(11.76%)。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为70.59%。结论 经过分析临床肾内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资料,包括药物类型、药物应用等几方面,最终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肾内科 临床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临床研究注册后其结果在注册中心和期刊的发表情况。方法人工检索美国临床研究注册网站(www.clinicaltrials.gov)2009年7月24日前注册的中国临床研究,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筛选中国临床研究,调查其结果在注册中心和期刊的发表情况。结果共纳入654个中国临床研究,仅3.8%(25/654)在Clinicaltrials.gov发表了研究结果,11.3%(74/654)的临床研究的文献目录含有属于该临床研究的结果发表文献(有效文献)。临床研究从注册至完成时间和研究完成至结果发表时间主要间隔集中在2年和3年。结论我国注册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比例及质量较低,反映了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发布规则的不了解或不重视。

  • 标签: 临床研究注册 发表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阿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药理作用。方法:以“阿胶”为关键词在 CNKI ,万方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询其临床应用类型,频率及药理作用,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了 100 篇相关文献。中药阿胶共 23次用于滋阴养肺( 23.0%),补气血( 34.0%)和安抚胎儿( 28.0%)。 结论: 中药阿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显着的药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阿胶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究抗生素在儿科门诊中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抗生素在儿科门急诊中是否使用合理,从而为儿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 9000份 2019年全年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处方,分析评比和统计门急诊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合理。结果:医院儿科门急诊使用抗生素处方符合卫生部的 50%以下的要求,但存在儿科门急诊中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情况,且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比较频繁。结论:抗生素作为激素类药物对于儿童副作用较大,门急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于抗生素、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对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科 门急诊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在地区间的数量与分布,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设置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利用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报表数据,分析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在地区间的分布,利用泰尔指数贡献率探讨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截至2018年,我国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共181所,占全国1 245所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的14.54%。"985工程"院校中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比例为51.28%(20/39),非"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以下简称其他院校)中开设的比例仅为13.24%(150/1133)。平均每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5.84所;全国每千万人口和每10万平方千米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院校分别为1.30所和1.88所。地区内泰尔指数贡献率为81.58%。结论"985工程"等高层次院校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院校。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院校层次和数量在地区间差异较大。应当综合考虑地区内现有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院校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院校所处层次和临床医学学科实力等因素,进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设置和调控。

  • 标签: 临床医学 本科教育 数量与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DR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结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复查的300例产后6周的二胎产妇,于产后6、12个月随访,采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指诊断为DRA);产后12个月测量不良结果:采用徒手肌肉测试法行腹壁肌肉功能(力量和耐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价腰背部疼痛程度、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问卷-尿失禁简版(ICIQ-SF量表)评价尿失禁情况及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生命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R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产妇年龄(31.7±4.0)岁,两次均顺产者171例,顺产、剖宫产各1次者36例,两次均剖宫产者93例;双胎者10例,单胎者290例。DRA发生率,产后6周为51.7%(155/300),产后6个月为39.3%(116/295,失访5例),产后12个月为27.7%(80/289,失访6例)。产后12个月82例DRA、209例无DRA产妇年龄分别为(32.6±4.4)和(31.3±3.8)岁(t=2.53,P=0.01),孕期体重增加(15.6±4.6)和(14.6±4.5)kg(t=1.65,P=0.10),孕期腹围增加(28.8±6.7)和(26.5±5.8)cm(t=2.68,P=0.01),腹围比(1.41±0.10)和(1.38±0.08)(t=2.54,P=0.01),单胎者为72和209例、双胞胎者为8和2例(Z=-3.76,P<0.01),两次均顺产者34和131例、顺产和剖宫产各1次者10和25例、两次均剖宫产者36和53例(χ2=11.3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12个月DRA的相关因素显示,产妇年龄>35岁(P=0.03,OR=1.95,95%CI:1.08~4.28)、腹围比>1.5(P=0.04,OR=6.39,95%CI:1.16~47.63)、双胞胎(P<0.01,OR=17.88,95%CI:3.03~105.51)、两次均剖宫产(P=0.02,OR=2.06,95%CI:1.10~3.86)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产后12个月,DRA产妇的腹部肌肉力量(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27例、Ⅳ级50例)和耐力[19.5(15.3,30.8)s]均弱于无DRA产妇[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1例、Ⅳ级110例,Z=-3.62,P<0.01;50.0(30.5,61.0)s,Z=-8.91,P<0.01],腰背部疼痛重于无DRA产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3(13.3,28.9)比20.0(6.7,22.2)分,Z=-2.10,P=0.04],两者尿失禁发生率[18.8%(15/80)比14.5%(19/131)]、ICIQ-SF评分[均为0(0,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42;Z=-1.18,P=0.24);SF-36中生理健康领域得分较无DRA组产妇低[(70.0±12.7)与(75.9±12.4)分,t=-3.34,P<0.01],心理健康领域得分[(71.8±16.5)与(73.8±1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6)。结论二胎产妇产后DRA发生率较高。产妇年龄大、腹围比大、双胞胎、剖宫产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DRA可导致腹壁肌肉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及生命质量下降。

  • 标签: 妊娠,多胎 产妇 腹直肌分离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腺病毒感染的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775例,通过FilmArray检测84例为腺病毒感染。结果775例病例中检出84例腺病毒感染,阳性率10.8%。腺病毒感染全年散发,流行高峰为冬春夏季,尤其是冬季检出率20.8%,1月份检出率最高32.2%。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占47.7%)。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咳嗽(96.4%)、喘息(48.8%)、气促(14.2%)。15例(17.9%)伴有基础疾病,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最多(9例,10.7%)。混合感染53例(63.1%),合并人鼻病毒/肠病毒比例最高(21例,25.0%)。诊断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3例,肺炎76例,其中轻症肺炎55例,重症肺炎2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混合感染组住院天数、喘息例数、重症病例数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重症组住院天数、喘息症状、肺外症状、存在基础疾病、混合感染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儿童,冬春夏季高发,1月份为感染高峰。临床表现以高热、咳嗽、喘息为主。有基础疾病、喘息症状、肺外症状、混合感染的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FilmArray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病原,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腺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儿童 FilmArray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方法:选取临床护理人员 83名,时间选择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实施现场护理核心制度有关知识考核,包含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对比分析制度掌握情况、考核得分。结果 : 针对4项核心制度,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对其掌握情况不一致,护理交接班、查对制度 、 身份识别、医嘱执行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未掌握及部分掌握占比较高 ,基本和全面掌握相比占比较低, 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情况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不同分级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相较于 N1级护士, N2级护士的掌握情况最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是,两组的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考核得分均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而 N1 、 N2 级 83 名护士对核心制度,掌握执行得不好, N3 、 N4 级 72 名护士掌握执行好 。 结论:针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现其并无较强掌握护理核心制度情况,所以需积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对不同级别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核心制度 相关知识 掌握情况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创新护理运用在白内障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视力情况 进行分析。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了白内障治疗的 94 例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的分组措施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47) 和观察组 (n=47) ,对照组中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创新护理,对比两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差于观察组,住院时间则长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护理白内障手术患者时,使用创新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情况,为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例临床诊断为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进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部分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临床诊断的10例患者经基因检测9例可确诊为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为肢带型肌萎缩;9例确诊患者男女比例8∶1;6例存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区域大片段缺失,3例为点突变。DMD基因3个可能点突变分别为c.10222delA、c.5697dupA、c.676_678del。结论症状典型但家系不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的患者仍要进行DMD遗传检测;MLPA检测阴性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对于伴随智力发育落后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序列分析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在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5000例患者,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检验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明显比末梢血好,但两种血液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且(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末梢血和静脉血都为临床检验提供血液采集样本,但临床检验时尽量选择静脉血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能提供更好的帮助,保障血常规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推广。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6年至2018年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运行情况。方法调查南京市33家医疗机构(15家三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临床路径运行情况,统计3年间开展临床路径的专业数、病种数、应入径例数、入径例数、完成例数、变异例数等相关数据。结果2016年至2018年,南京市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较为平稳,维持在80%与90%左右;变异率、临床路径管理比例逐年升高,分别由7.06%升至16.50%,由25.18%升至39.90%。结论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专业数和病种数仍有提升空间;应从制度设计、路径细化、技术融合等方面扩大临床路径的覆盖面,提升路径的管理比率和运行效率。

  • 标签: 临床路径 管理现状 运行分析 南京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 。 方法: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70 例结肠癌患者 , 采取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n=35 )和观察组( n=35 )。 对照组使用开腹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使用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 ,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 组 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 组 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 疗效显著,患者在治疗后的预后恢复情况好。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术 结肠癌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接诊胃癌根治术患者共9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7月),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取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比较常规护理、全程护理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差异。结果:术前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性结果,P>0.05;术后2周,观察组KPS、QOL评分均显著上升,ZPS评分下降显著,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全程护理 胃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慢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以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酸、口服B族维生素等,并静脉滴注5.0 g溶于250 ml 5%葡萄糖的维生素C混合液,1次/d,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1.8 g溶于250 ml 5%葡萄糖的谷胱甘肽,1次/d,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质(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清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71例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64.79%(46/71),胸部X线检查异常率为26.76%(19/71)。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131.82 ± 25.62)、(109.84 ± 26.28)U/L,(81.47 ± 20.93)、(57.38 ± 15.25)μmol/L;观察组治疗后:(58.93 ± 12.03)、(51.20 ± 10.57)U/L,(25.66 ± 7.94)、(16.49 ± 4.92)μmol/L;对照组治疗前:(128.95 ± 31.20)、(107.39 ± 29.81)U/L,(83.21 ± 17.95)、(55.39 ± 16.30)μmol/L;对照组治疗后:(76.42 ± 15.73)、(74.33 ± 14.80)U/L,(36.72 ± 9.32)、(23.74 ± 7.35)μmol/L,P均<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25.47 ± 3.98)μmol/L,(85.72 ± 23.54)、(1 729.84 ± 379.50)U/L;观察组治疗后:(46.31 ± 7.49)μmol/L,(122.31 ± 28.53)、(2 410.29 ± 512.31)U/L;对照组治疗前:(26.02 ± 4.11)μmol/L,(84.95 ± 21.03)、(1 749.52 ± 405.28)U/L;对照组治疗后:(38.92 ± 6.27)μmol/L,(103.12 ± 25.68)、(2 097.42 ± 478.52)U/L,P均<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清抗氧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89%,34/37)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26/34,χ2 = 4.254,P < 0.05)。结论燃煤型砷中毒慢性肝损伤患者可同时存在机体多系统损伤。谷胱甘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功能的改善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砷中毒 燃煤型 慢性肝损伤 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