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复数地震道属性概念的初次引入仅仅是为了方便显示,而今却和其他源于地震的度量方法一起构成了一种对岩性预测和储层描述的有效工具。为了澄清一些关于属性与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复数地震道属性的分类和特征,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文献。

  • 标签: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类 地震属性特征
  • 简介:地震矩张量能够对点震源进行一般性的数学描述,而通过这样的数学描述可以区分微地震的不同震源类型。利用井检波器组合开展了合成地震试验,以了解可靠地估算全矩张量的6个独立分量所需的几何条件。要完全确定这些分量要求采用3分量检波器,同时分析P波和S波,而且检波器组合所对的立体角(Ω)(从震源的方向看)非零。此外,广义逆矩阵的条件数与Ω^-1呈线性关系,这表明矩张量倒数(moment—tensorinversion)的稳定性随立体角增大而增强。在斜井把检波器放置在靠近震源的位置上,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 标签: 地震矩张量 地震模拟 合成 检波器组合 独立分量 数学描述
  • 简介:地震属性的定义、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概要叙述;对当前在用的地震属性做了分类,给出了其拾取方法。介绍了三维储层表征平面动画显示、地震属性分析与成因地层学综合、谱分解属性检测储层品质等方面的技术。指出,在地震属性定量解释,用实验数据导出法建立的关系是实现地震属性定量解释的必要步骤;总结地震属性分析的应用经验,找准与储层岩石物性相关的地震属性是成功解释的关键;地震属性分析存在陷阱,使用时要引起注意。

  • 标签: 地震属性 储层 地层学 定量解释 岩石 地震解释
  • 简介:通过对成像点处的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匹配分析可实现基于单散射近似的地震成像。互相关是一种波场匹配分析的常用方法。经Kirchhoff积分法偏移或波动方程偏移后,地表地震数据成为关于空间和时间变量的深度域波场。简单的成像条件即利用零时间延迟的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互相关提取成像值。互相关成像条件可以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实现应用。基于延迟波场的互相关成像可用于成像准确性分析以及实现角度域成像。介绍了一种时移(时延)波场的互相关成像条件。由该成像条件得到的成像结果是关于源点波场与接收波场之间时移量的函数,可用于积分法偏移、波动方程偏移或逆时偏移的时移道集和反射角度道集成像。利用模型数据数值试验展示该方法的主要特点。

  • 标签: 源点波场 波动方程 偏移 成像条件
  • 简介:地震反射法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煤和其他矿业勘探以及地球深部地壳地层研究。陆上和海上油气的成功勘探促进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持续发展。解释流程(包括构造、地层和沉积、地震振幅分析和地震属性的同化作用、岩石物理分析和可视化)均需要钻井、实验室研究以及航磁、重力和电磁测量等相关数据的支持。毋庸置疑,只有详细了解目标区地质情况,才能发挥地震反射技术的优势,实现详尽而一致的解释。

  • 标签: 地震反射 构造解释 3D数据体 地震属性 曲率 裂缝
  • 简介:国外经过3/4世纪,国内经过半个世纪,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单一地震(地面一地面)到多地震(地面一地面、地面一井孔、井孔一井孔);从单分量到多分量(海底4C、井孔三分量、陆地数字传感器);从一次野外采集到多次时间推移;从早期初级的勘探一体化到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专业方向。在这个过程,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而且在很多应用领域,国内目前的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地震技术研发方面,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曾经一度缩小的差距正在加大。面对万道单点数字多分量采集技术的重大变化,处理技术的研发成为勘探领域的新课题。一个综合集成的多地震一体化的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时代正在到来。

  • 标签: 地震勘探 多地震 多分量 处理技术
  • 简介:在储层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信息,探索储层横向变化规律,是储层研究和高精度地震解释不断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地震属性的含义、分类和参数提取及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对胜利探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实例。

  • 标签: 地震属性 地震资料解释技术 计算机技术 储层 分析方法 振幅
  • 简介:四川盆地川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地质背景复杂,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反射特征多变;并且存在低速硅质白云岩,其纵波阻抗与储层接近,利用单一纵波无法准确区分硅质白云岩与储层。因此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而多波技术在储层预测、流体识别、裂缝检测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在纵波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该区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采用了改进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转换波高分辨处理技术和转换波各项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该区转换波深层成像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地震资料;同时通过多波层位标定和层位匹配,消除了纵波和转换波的旅行时差,将转换波压缩至纵波时间域,二者波组对应关系较好,结合测井数据的统计和实际纵波和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利用横波阻抗能够有效区分低速的硅质云岩和储层,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 标签: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 转换波 静校正 高分辨 各向异性
  • 简介:在地形起伏剧烈、浅表层激发岩性多变、高速介质裸露、构造形变复杂等特定的地震地质条件下,山前带地震勘探仍存在震源激发、观测系统设计优化、静校正处理等问题。本书以新疆米泉等地区的地震攻关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激发介质形变和地震波振幅、频率的关系;论述了倾斜界面一次覆盖长度与排列长度的关系和剖面信噪比与单炮资料信噪比、覆盖次数间的关系等等。

  • 标签: 地震地质条件 山前带 勘探实践 构造形变 震源激发 激发介质
  • 简介:在过去几十年里,在哥伦比亚丘陵地带中大部分地区进行了2D地震资料勘探。用重复处理或重新处理的2D资料无法得到好的地下成像资料。在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遇到的问题是由于地面地形陡峭,变化剧烈,地下地质条件复杂,传播到地面的地震能量较弱,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

  • 标签: 资料采集 资料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山前带
  • 简介:针对浅层地震反射信号具有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大,受震源因素、初至影响大,面波干扰严重,对速度敏感以及动校正拉伸畸变严重等特点,进行了叠前去噪、拉伸畸变切除及反射系数畸变切除、静校正、浅层偏移成像等方法的研究,并在实际资料处理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去噪 动校拉伸畸变 切除 静校正
  • 简介:地震模拟和成像是用来验证委内瑞拉某陆上油田复杂地质区域的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的有利工具。通过分析PSTM成像问题并结合附近井的信息,导出了一个新的构造/速度模型,对采集于该新模型的合成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再现成像问题。通过对比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PSTM成像,验证了新的解释观念,并证实在PSTM成像,目标层构造被超覆逆断层所扭曲,必须用PSDM来生成精确构造成像。为了给这个特殊成像目标选择一个合适的PSDM速度模型建立流程,必须用同样的合成数据集来评估不同的PSDM模型建立方法。对基于层析成像的网格和模型流程都进行了评估。对比了两种不同的PSDM成像方法后认为,没有构造表面约束的网格层析成像法不适于获取目的层的成像,而基于模型的速度校正法则适合获取其成像。

  • 标签: 地震模拟 成像 速度模型 合成地震资料
  • 简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储层预测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钻井成功率和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波多属性分析技术可对官渡下沙溪庙组进行储层研究,分析有利储集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属性分析方法包括地震波瞬时属性计算、品质因子提取和裂缝检测的差分技术。应用这些属性分析方法原理提取地震波属性参数,通过参数的二维剖面标定和三维沿层平面的切片显示,分析和描述了川东南官渡下沙溪庙组砂体的展布特征,对潜在的有利储集区块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 标签: 属性分析 储层预测 瞬时属性 品质因子 差分技术 下沙溪庙组
  • 简介:地震解释层面为趋势约束,结合断层平面组合关系建立构造模型,用三维地震体对层位及断层进行空间校正以保证构造模型的准确性。以反演体为软约束条件,提取波阻抗反演体的平面属性图,以此建立砂体的概念平面分布图及沉积相模型,为建立属性模型及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基础及约束条件。

  • 标签: 趋势约束 构造模型 波阻抗反演 概念分布图 三维地质建模
  • 简介:地震属性技术能够从地震资料中提取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在石油勘探开发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地震属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EPOS3软件在冀中油田文安地区的应用,从地震属性中提取的振幅和频率信息有助于该地区的储层预测,从而划分出该区油气聚集地有利区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EPOS3软件 振幅 频谱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 简介:51980-1990年5.1属性的进一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随着余弦瞬时相位、主频、振幅、频率和其他属性的发展,地震属性技术迅速普及开来。余弦瞬时相位得到发展是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参数,不像相位本身在±180°有一个间断。这样一个连续属性可以被内插、平滑、处理甚至偏移。80年代还出现了一些对层段和地层属性的相关介绍,这些属性可以测量以拾取层为中心或两拾取层之间由用户限定的时窗内的平均特性。当地震反射波来自非均质油藏并影响到追踪所有地震道上某一波峰或波谷时,常用这种开时窗的属性。这些时窗化属性在统计上比瞬时属性合理,正如测井对比那样,把若干薄层和不连续砂层单元综合起来得到的是一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图,而非识别单个砂体的厚度图。

  • 标签: 地震属性技术 历史 瞬时相位 有效厚度 非均质油藏 地震反射波
  • 简介:地震属性在地震勘探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地震属性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因素,属性选择对地震属性的模式识别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地震属性约简是十分必要的。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基于不同情况下楔形体模型和实际地质情况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约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比较方便地找出属性核,消除冗余属性,从而避免盲目工作,为地震属性应用提供参考作用。

  • 标签: 约简 奇异值分解 楔形体模型 地震属性
  • 简介:地震属性是对目的层地震特性的量化测量。自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始将旅行时拾取到野外地震记录上的20世纪30年代起,属性分析在反射波地震解释方面已经变得相当重要。现在已经从地震资料中计算出50多个明确的地震属性,并将其应用到了地质构造、地层和岩石/孔隙流体特性的解释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天,能够将不同资料综合成大数据体并计算大量地震属性的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已经成为地震解释人员从地震资料中寻找地质和油藏工程信息的日常工具。在庆祝SEG75界年会的回顾文章,我们列出了现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 标签: 地震勘探 地震属性 显示技术 发展史
  • 简介:随着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和大连片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处理资料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在普通微机上运行传统的基于SEG-Y格式的地震数据体,在抽取显示剖面的效率方面受到挑战。本文打破了传统的存储方式,学习并应用了一种新的数据体格式LDM。通过LDM文件的存储格式、特点以及转换原理,实现了各种地震剖面的高效率抽取。

  • 标签: 地震数据体 SEG-Y LDM文件 存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