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综合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10-2015.10期间的3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综合的有14例,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在61.2岁(50-81岁).受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也有牵引按摩损伤.受伤机制主要为颈椎过伸型损伤.所有病人常规进行X线摄片和MRI检查.11例行保守治疗,3病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2例.脊髓损伤采用ASIA评估.结果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综合病例14例存在不同程度脊髓受压.脊髓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的11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2例,后纵韧带骨化的1例.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型的9例,四肢型的5例.伤后6个月改善率为63.5±8.6%.伤后12个月随访10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或疼痛感,伤后24个月随访7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感.结论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综合病例多数存在脊髓受压.脊髓致压主要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神经功能障碍以上肢型多见.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但多数病例预后仍残留双手感觉功能障碍.关键词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创伤性颈中央脊髓综合(ATC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84例ATCCS患者资料。按照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3组,A组(<48 h手术)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3~76岁。B组(3~7 d手术)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41~78岁。C组(8~14 d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6~83岁。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术后7 d、12个月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ICU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入院时,术后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间术后7 d和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CU时长为42(26,61) h,显著长于B组23(16,35) h和C组24(14,3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3组患者间严重并发症和一般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ATCCS安全、有效,2周内行减压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康复 中央脊髓综合征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分析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栓系综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行手术治疗的双管型脊髓纵裂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后观察和3个月~5年的随访发现,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91%,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合并TCS的患者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症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纵裂 回顾性分析 手术后观察 手术禁忌症 神经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利用肌电图技术,分析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相关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髓栓系综合患儿临床及肌电图资料,按年龄分成~6个月组及>6个月组,于术前1~3d,接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Fw)、H反射(Hr)、同芯针肌电图(EMG)检测.统计各检测项目和各年龄组异常发生率,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MCV检测异常率60.20%,SCV为8.16%,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9.4918,P<0.01),MCV、Hr、Fw、EMG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2842,P>0.05).异常形式为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正常.提示神经根性病变,轴突变性.>6个月组异常率明显高于~6个月组(x2=8.4633,P<0.01),提示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异常率增升高.结论肌电图在了解儿童脊髓栓系综合的病变范围,制定疾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判断标准,指导康复治疗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儿童
  • 简介:患者女性,20岁。主诉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于2009年9月10日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长时间坐位或身体屈曲时症状加重。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成年人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M)与格林-巴利综合(GBS)重叠综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2月接收的20例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和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工作人员全面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效果。结果该重叠综合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以25岁左右为主),且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90.00%)等引发因素的高暴露率息息相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以肢体无力(90.00%)、感觉障碍(80.00%)、感觉障碍平面(70.00%)、尿潴留(60.00%)等较为常见。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15例(75.00%),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有5例(25.00%),还有10例(50.00%)患者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预后良好10例(50.00%);预后较差8例(40.00%);2例患者死亡(10.00%)。结论GBS/AM重叠综合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GBS与AM共有的临床特征与症状以及脊髓影像学检查均有利于临床对GBS/AM重叠综合的诊断。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征 对称性肢体无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髓栓系综合(Tes)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脊髓圆椎在椎管内的发育上升障碍、脊髓张力过高,发生缺血、缺氧及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疼痛、遗尿、大小便失禁或障碍、马鞍区皮肤麻木,感觉障碍、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及马蹄足畸形等症状。我院自1998年7月-2007年4月共收治45例脊髓栓系综合患儿,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 大小便失禁 马蹄足畸形 脊髓圆椎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的手术时机、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54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拴系发生部位及病理表现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接受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手术,术中拴系松解程度采用Kirollos和Van-Hille分级;术后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评判疗效。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完全松解率97%。对其中126例患者随访3个月~3.8年。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术前分级0~3级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4~5级患者;有1例术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症状或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杂脊髓拴系综合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和困难,手术难度较大,传统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对于该病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及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脊髓及神经损害,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CCS)患者急性期运动诱发电位(MEP)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观察组)患者资料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资料。采用magpro x100型磁刺激仪对观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经颅磁刺激诱发的MEP检查,在双侧拇短展肌进行记录。对比健康对照组,描述观察组患者MEP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及运动阈值的特点;分析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总分、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UEMS)]的关系;根据MEP诱发状态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静息组(n=19)、易化组(n=18)、无波形组(n=8),比较组间的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和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Ⅲ得分),并分析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30.16±6.32)ms]更长、波幅[(0.54±0.30)mV]更小、运动阈值(65%±11%)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EP潜伏期与ASIA总分(r=-0.730,P<0.001)、UEMS(r=-0.740,P< 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3组患者的ASIA总分和SCIM-Ⅲ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显著相关(r=0.668,P<0.001)。结论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患者的MEP潜伏期延长,波幅较小,运动阈值较高,其中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均有强相关性,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也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央脊髓综合征 急性 运动诱发电位 颈椎过伸伤
  • 简介: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平均年龄2.2岁。均伴有脊柱裂,合并单纯脊髓脊膜膨出20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椎管内脂肪瘤13例,畸胎瘤1例,皮样囊肿1例。行显微手术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切断牵拉的终丝。结果会阴部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0.0%,排尿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77.1%.结合矫形手术可明显改善运动障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及切断牵张的终丝.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的关键.结合矫形手术可提高病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马尾 脊髓压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髓半切综合表现为因皮质脊髓束受压导致的同侧肢体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同时伴有脊髓丘脑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对侧肢体痛温觉功能减弱甚至消失,临床多见于脊髓外伤、椎管内髓外肿瘤及血肿等,颈椎间盘突出很少引起脊髓半切综合。1928年,Stookey首次报道了1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半切综合的患者,至今英文报道尚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布朗塞卡尔综合征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脊髓栓系综合(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1。由于栓系部位对脊髓的牵拉与压迫,圆锥位置下降,致栓系平面的神经根广泛慢性缺血及脱髓鞘改变,神经功能障碍缓慢进展,最终发生不可逆的转变,患者多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等2。T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可能早期明确病因,尽早行手术进行松解3。2017年6月,本院病区内收治一名脊髓栓系综合患者,行脊髓栓系松解+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现将护理病历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医学界已经发现肥胖常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多种临床现象并存,这些现象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发生了障碍,因此早期把这些临床现象称为“代谢障碍综合”,以后逐渐发现具备这些临床特征的人群,很容易发展引起勤脉粥样硬化,发展到罹患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疾病,1998年WHO专家组将上述的临床症群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Metabolics,Syndrome,MS)”。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Syndrome 临床现象 代谢障碍 脉粥样硬化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近年研究表明,PCOS不仅存在生殖轴功能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代谢综合(metabolicsyndrome,MS)如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明显增高。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生育年龄妇女 生殖功能障碍 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