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分形研究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为一个十分活跃科学分支。本文综述了近年中国地震分形研究概况,及取得重要进展,并提出了急需解决主要问题。

  • 标签: 地震 分形 中国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以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对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大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指导和监管等建议,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尼泊尔8.1级地震 西藏地区 地震考察 震害特征
  • 简介: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西部地区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 简介:为了获得震源地下破裂尺度与震级经验关系,搜集了12个中国西部地区强震震源反演获得地下破裂尺度,并且与通过余震分布获得破裂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反演获得震源破裂尺度小于据余震分布得到破裂尺度结论;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建立了震源破裂尺度L与面波震级MS经验关系式:lgL=0.635Ms-2.8084;δ(lgL=0.64);本文经验关系在震级较小时与Wells等(1994)经验关系较为接近,在震级较大时与龙锋等(2006)建立中国华北地区经验关系接近。将本文经验关系与冉洪流(2011)建立中国西部地区走滑断层地表破裂尺度与震级经验关系进行比较,验证了地表破裂尺度比震源地下破裂尺度小结论。通过各种比较,本文提出了需要更多反演地下破裂尺度数据来得到更为准确经验关系建议。

  • 标签: 地下破裂尺度 震级 经验关系 西部地区
  • 简介:将1次大地震后相继出现6级地震缺震或连发与下次大地震事件连续过程称为关联序列.分别对中国大陆及邻区近百年来69次浅源大地震前出现6级地震缺震、连发异常图像结构特点,各类序列时程、时空分布及出现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有53次震例关联序列,包含超过1次6级缺震及连发2-4元序列,均在0.5~2年内完成,因此在大地震预测中,对大地震前出现6级地震缺震、连发关联序列类型与特征及时识别,可能作为一种新判定依据.

  • 标签: 6级地震缺震 连发 关联序列 大地震预测
  • 简介:介绍了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定结县房屋破坏特征,分析了定结县各类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 震害特征 西藏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地壳形变GPS点选址、埋设及建设。说明了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地震地质构造情况,选埋工作实施情况以及对埋石和观测工作建议等。

  • 标签: 选址 埋设 建设
  • 简介: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OS版)及B/S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在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服务系统 APP 智能终端 互联网 抗震设防
  • 简介:主要研究中国大陆西部(E107°以西)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可能发生强震区域。文中选用了可靠时段地震目录,应用震级一频度关系,计算6级以上各震级段年优势发生次数,对近100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地震波能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近30年来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应力场方向。结合断裂构造、应力场方向、缺震次数及不同区域能量释放情况,认为中天山南北区域、中印巴三国交界区域、青甘藏川交界区域及祁连地震带(即南北地震带中段和北段)等几个区域应为未来重点监测区域。

  • 标签: 大陆西部 强震 地震预测 危险性分析
  • 简介:按照中国大陆边界划分方案,使用Mapsis软件选取了1900年以来Ms6.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数学中19阶多项式非线性函数建模,模型中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对地震资料进行最佳逼近拟合,并递推未来1~2年时间尺度预测。在此引用了一种数学方法来描述中国大陆地区地震趋势规律。

  • 标签: 中国大陆 地震区 地震趋势 数学建模
  • 简介:分析了陇南武都应变资料近10年变化情况,发现在中国西部21世纪初2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陇南应变东西向、北45°西向受力元件,都经过了约2年挤压应力增强阶段。这种震前相同变化现象,对未来中国西部大地震发震时间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地震 应变 陇南地震台
  • 简介:选取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6.5级以上强震,对其震前周边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分析研究表明,88%6.5级以上强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ML4.0~5.0级中等地震呈现出大面积平静现象.研究认为平静-发震为该区强震主要发震模式.平静时段以6~15个月为主,平均为10个月左右.强震发生部位在平静区内部者居多,其余位于平静区边缘地带.该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未来强震时间、地点预测主要依据之一.

  • 标签: 6.5级强震 中等地震平静 强震标志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前身为1951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集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大地测量、工程地震和地震灾害等多种学科为一体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研机构。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 标签: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科技服务工作 简介 空间大地测量 科技体制改革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综合性研究所。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地壳动力学 简介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震源环境 社会公益性
  • 简介: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本文应用VPN组网技术,全省各地下属单位通过互联网建立与省局局域网虚拟专网隧道,通过配置防火墙IP访问控制,获取访问省局局域网中学位论文服务器指定IP地址范围和必要权限,查阅相关学位论文,有助于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 标签: VPN 网络安全 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