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中国律史研究发展历程的论著并不少见,其中以王志强“中国史学研究取向的回顾与前瞻”、许章润“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刘广安“20世纪中国史学论纲”、梁治平“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这四篇最具代表性。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代表作 专题史 中国法律史学 法律史研究 民国
  • 简介:分析了法学界关于中国研究方法问题上史学化和法学化分歧的实质。认为由于受到学科发展阶段和程度的限制,无论是史学化还是法学化,在解读中国传统法制的问题上,都有比较严重的缺陷。从长远的眼光看,探寻中国传统法制中理据的内容才是中国研究的未来方向。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史学化 法学化
  • 简介:中国有着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因素,历史文献与文艺文献联系密切。中国教学通过讨论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分析法律及其价值问题。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如何将这种"无用之学"生动、形象地展现给低年级学生,关系到学生的法学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用文学的表述阐释法律,用艺术的表达讲述法律,能够拉近法制与生活的距离,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法律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果。同时,中国教学中也应当在文学表述和艺术表达时,注重素材的关联性、必要性,适当、合理地通过辅助手段剖析法律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及其价值问题。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文学 艺术
  • 简介:我国现有高校《中国》教材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采用西方法学教材编排结构,与中国传统法制文明不完全适合。二,部分重要内容被简单化,甚至遗漏。三,内容单薄、观点陈旧。四,部分内容选取失当,挂一漏万。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谋体教学方式和比较分析方法,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材 教学方法
  • 简介: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用“新常态”来概括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目前,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新常态”这一“习式概念”也日渐成为统领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 标签: 中国法治 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经济发展 阶段性特征 社会科学 社会共识
  • 简介: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 标签: 法律 法治 法律文化 法治文化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主题一打击违法犯罪【热点综述】材料一:湖北高院维持对刘汉、刘维一审死刑判决。2014年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五人上诉案依法公开宣判.维持一审对刘汉、刘维的死刑判决.2015年2月12日下午3点.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7·5杭州公交车纵火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包来旭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标签: 中国 平安 精神 法制 高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 简介:通常,担保制度用于担保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特定债权的实现。但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银行与借款人、生产商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经济来往,仅有一次即归寿终正寝者,实属罕有,大抵以接连反复继续往来或交易为常。~③在此背景之下,如果采取一债权一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琐,交易成本较高,而且也不利于当事人之间交易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为此,最高额担保制度即随之产生。通过这一制度设计,当事

  • 标签: 最高额保证 担保制度 抵押权登记 借款人 抵押人 法上
  • 简介:法治建设的好与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价值尺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纳入到法治建设当中,我国的法治建设已提上日程,这是一次伟大的上层建筑改革。文章就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合理性、法治建设的本质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进行探究,希图有利于国家法治建设。

  • 标签: 法治建设 必然性 合理性 相关举措
  • 简介:绪论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②各为独立的不动产(权利),但是基于土地与建筑物的天然联系,为使建筑物有其存在根基,并符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宗旨,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建筑物处分时应与其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处分;建设用地使用权处分时应与其上的建筑物同时处分。这一原则被称为"房随地走,地随房走",亦即"房体一体原则"。为方便本文论述,此处的"房"指建筑物,"地"指建设用地使用权。

  • 标签: 建设用地使用权 抵押权登记 法律关系 地上权 所有权人 一体原则
  • 简介:自法理学引入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治之理"尽管高度被强调却仍未得到有效重视。与之相随,法理学科以及研究者的身份地位也在传统政治与现代法治之间来回摇摆。然而,在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之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法学原理的政治行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现实社会也需要用法治之理进行打量和改变。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作用来看,我们只有在构建了成熟的法治之理基础上,才能用法治理想改变中国。在此过程中,需要基于法理学科和法理学者的身份焦虑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对当代中国理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进行反思。

  • 标签: 法治 法理学 法学理论体系 法治中国 法治思维
  • 简介:随着当代中国治实践的深入,法律的激励功能日益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仅仅将法律激励理解为一种有关于“赏”的法律策略,则并不符合激励理论的完整表述,也容易使人们对法律激励理论产生片面的解释趋向。事实上,当代中国律激励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层面上表现为“赏”与“罚”两个维度,在具体制度设计策略方面表现为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机制运行模式,并在理论发展上面临着本土化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当代中国律激励理论的本土开发同时意味着由激励功能出发从整体上对当代中国学理论进行重构。

  • 标签: 法律激励 赏罚一体 期望模式 本土化
  • 简介:章太炎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革命者也是个学问家,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前,章氏发挥了很大作用。章太炎的法律思想可谓独具一格,他认为法律的产生源于社会之特质,亦因为人类本身所造就,人类社会愈发向前发展,法律的严密性则与之剧增,人民违法犯罪的机会则愈发加大,所以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中国的法律发展道路曲折,秦汉时代是中国律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这段时间里既继承了先秦法家从事法律研究的积极成果,更开启了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发展的大门,从秦汉一直到明清,甚至于近代之后的中国,我国法律发展始终以一种独立于西方的道路向前迈进着。透析章氏的论述,使我们对于中国律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

  • 标签: 章太炎 中国近代思想史 道路曲折 秦汉时代 人类社会 违法犯罪
  • 简介:我国《刑法》第3条是刑法直接记载并表达罪刑法定的条文,因而可认为它是罪刑法定在中国体系里,唯一的法定“住所”。中国语境里罪刑法定到底包含哪些义项,并非考究罪刑法定之中国典表达的主题;它只在乎罪刑法定在中国刑法典存在的真实样态。罪刑法定在中国典里的存在方式如下:《刑法》第3条是以刑法规范架构容纳着罪刑法定,并以两个规范分句作为整条表达着罪刑法定之全义,为突出罪刑法定为本条之唯一显义,甚至有意对刑法调整对象——行为主体的有些行为——予以隐藏,以简化其可能出现的多义,为最大限度地涵盖罪刑法定之丰富含意,以多种类型的双维视域予以表达;但相对于显著表达行为与犯罪行为间法定,罪与刑间的法定关系则仅有提示,未予强调,两个分句现有排序,并不减损罪刑法定本义,但如果更换顺序,可能更加有助于显明罪刑法定意义的逻辑顺序。

  • 标签: 《刑法》第3条 罪刑法定 规范架构 双维视域 顺位优化
  • 简介: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反思” 史学理论 20世纪 问题提出 史学发展
  • 简介:今年以来,国人对于我国法律教育屡有不满的表示.其中对于我国法律教育之现状能加以详细之分析及正确之批评的,固非尽无;但其言论失当或流于空泛的,实也不在少数.这类言论,可略分为二派;现在为便利起见,可以把两种称号加给它们,就是“高调派”与“低调派”.那些高调派的言论,只知从事于现状之批评与攻击;虽口口声声说中国的法律教育亟须改良,而对于改良之具体方法,则毫无主张提出,以供国人之参考.

  • 标签: 法律教育 中国 补救 言论 批评 现状
  • 简介:清末法律改革以来,中国学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继受、批判和反思的过程。然而直到现在,中国学仍然没能在整体上获得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尊重,这其中有外部语言文化和社会政策条件的限制,也有法学界内部缺乏规范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反思并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促使中国学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 标签: 中国法学 外部支持 规范性 自主性 批判性 问题意识
  • 简介: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为适应经济上的新变化,中国涉外投资法制也需要随之进行变革。目前其新格局已基本显现,主要表现在中国涉外投资法制新格局顶层设计雏形出现,中国外国投资法制修订和整合基本确定,中国境外投资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缔结投资条约进入新阶段。可以确定,中国涉外投资法制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 标签: 涉外投资法制 外国投资法制 境外投资法制 投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