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中学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最佳方案.

  • 标签: 中和热 反应热 误差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该过程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浓度和反应物质量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产生显著影响。我们观察到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浓度的增加也导致反应速率的上升;而反应物质量的增加对反应速率同样具有正相关性。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工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酸碱中和反应,动力学,温度,浓度,反应速率
  • 简介:摘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一种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和化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到酸碱的性质和强度、滴定曲线的解读等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在实践中常常遇到困难。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学习效果。

  • 标签: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教学策略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初中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都能溶于水)。初中常见的碱有KOH、NaOH、Ba(OH)2、NH3·H2O(都能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u(OH)2、Mg(OH)2、Zn(OH)2、Al(OH)3、Fe(OH)3(都难溶于水)等。要证明以上酸与碱的反应,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由此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非常重要。

  • 标签: 探索美中和反应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就应当从“中和反应”实验的视角下,来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化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设计,进而顺利的进行化学课堂的教学,进而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与其他的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同时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思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实验的分析与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 标签: 初中 化学 中和反应 分析与创新
  • 简介:摘要: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实验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传统的中和反应实验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过度追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等,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中和反应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创新。

  • 标签: 中和反应 实验 初中化学
  • 简介:利用pH传感器,把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研究中和反应,使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变得可视化、动态化,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溶液酸碱度不同的原因及教材实验设计的原理,发现中和反应的实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标签: 中和反应 数字化 滴定曲线 酚酞变色范围
  • 简介:儒教说性的本体是仁,说基督教文明主宰着西方社会也非过言,基督教说

  • 标签:
  • 简介:采用三维电极/Fenton试剂/中和法对广东某包装厂高浓度油漆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漆废水通过铁板三维电极在电压18V、极板间距4cm、pH自然和电解3h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7.1%;电解水在H2O2投加量为13mL/L(30%)、Fe^2+投加量为40mL/L(10%)、反应时间为3h时,COD为109mg/L;将处理水pH调至6-9,出水COD可降至100mg/L以下,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 标签: 三维电极 FENTON试剂 中和法 油漆废水 水处理
  • 简介:摘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组分和危害,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133.32 Pa、常压下沸点50~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挥发的有机固体或液体。它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成分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常见的组分有碳氢化合物、苯系物、醇类、胺类等等[1]。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量一般都在12个以下。自然界里的有机化合物,估计有400多万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挥发性。VOCs大部分是没有毒的,但是少部分不但有毒,而且还可以致癌。

  • 标签: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实验室空气
  • 简介:中:分清虚实.调和持中。中在得横.胯平保中。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虚实即是阴阳,分清虚实,是执其阴阳两端.调整平衡而持其中.

  • 标签: 太极拳 中和论 右腿 阴阳 拳术
  • 简介: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1.摩擦起电.将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它们将带有等量的不同性质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摩擦起电.例如: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而将丝绸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带负电、丝绸却带正电了,这是为什么呢?

  • 标签: 摩擦起电 中和 玻璃棒 丝绸 正电 胶棒
  • 简介: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 标签: “中和” “致中和” 审美智慧 生态意蕴
  • 简介:【摘 要】“证据推理核心素养”是化学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就是事实证据,因此注重在实验中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显得尤为必要。受时间、实验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进行实验的次数有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好实验,立足于现有证据,将推理过程向同类型其它实验进行迁移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 标签: 证据推理 核心素养 滴定实验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学科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并以中和实验设计为例,提出了“数字化+传统化”的中和实验设计模式。首先,对学科能力培养进行了概述,强调了学科能力的综合性和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传统实验器材在学科实验中的价值与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其直观性和操作性的优势。接着,通过实验目标与要求的设定,确保实验设计符合学科教育的理论指导。最后,在实验步骤与流程中,结合数字化技术和传统实验器材的优势,提出了“数字化+传统化”的中和实验设计模式,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 标签: 学科能力培养 中和热实验 数字化技术 传统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 简介:阳明对《中庸》诸范畴多有新解,特别是在对"中"与"和"的阐释上,阳明提出了"中和一体"、"和上用功"、"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以及"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逹道也"等重要思想。阳明晚年思想归结于致良知,他用良知来诠释中和。阳明的这一良知中和观,在宋明理学中和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和 已发 未发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