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纵隔淋巴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纵隔淋巴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纵隔淋巴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操作步骤:第1,显露心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第3,离断左肺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静脉;第4,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第5: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纵隔淋巴时间为(38.6±10.3)min,纵隔淋巴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纵隔淋巴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纵隔淋巴水平达到左肺静脉。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胸骨劈开纵隔淋巴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医师工作中的重要术式,目前对2野与3野淋巴的利弊与风险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两者的特点,我们提出食管2.5野淋巴的理念,其要点在于上纵隔超胸顶下颈部淋巴。根据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改良,我们提出食管悬吊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翻卷式"喉返神经保护、"多角度提拉"经胸清扫颈部淋巴等操作方法,现将其操作技巧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转移。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综合委员会(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前上纵隔淋巴(Ⅶ区)淋巴转移也已从第7版的N1b更改为N1a(VI区或VII区淋巴转移,单侧或双侧),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进行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颈淋巴的解剖分区及术式选择、中央区淋巴的定界(前上纵隔淋巴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以及前上纵隔淋巴清扫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进一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外科手术是Ⅰ,Ⅱ期和部分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最佳治疗方式,Wright等对NSCLC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论认为由于缺乏较好的试验方法和样本量的不足,很难得出对于局部NSCLC外科治疗的显著疗效,但发现完全性淋巴术后会比淋巴采样术后获得更好的生存受益;同时也显示对于ⅢA期NSCLC外科手术的作用尚不清楚.而AJCC2003年对Ⅰ期NSCLC治疗指南指出:对于Ⅰ期NSCLC单纯的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模式,而且外科手术必须达到彻底切除并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和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手术.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清扫 应用指征 NSCLC 最佳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
  • 简介:随着对直肠癌的解剖、病理、生物学特性及淋巴转移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对直肠癌手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根除肿瘤,降低局部复发尤其是吻合口或吻合口周围局部复发,又要尽可能地保留患者排便、排尿功能,维持性功能,减少术中副损伤,降低并尽可能避免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侧方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转移规律 直肠癌手术 局部复发 生物学特性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①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联合中央区清扫术)的患者;②手术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术者经验丰富,解剖娴熟,操作精细;③第一次行甲状腺手术;④术前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均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甲状腺 中央区淋巴结 甲状旁腺功能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术、如何确定颈淋巴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 标签: 头颈肿瘤 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术、如何确定颈淋巴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 标签: 头颈肿瘤 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LLN)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是对侧方淋巴(LLND)的临床意义,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对于LLN的概念,以及LLND的确切定义,文献报道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在东西方学者间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主张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LLND,而较少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欧美学者则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加TME,不推荐采用LLND。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大肠癌规约》对LLN及其清扫范围等有清晰定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是否采用TME加LLND,尚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微创外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地选择低位直肠癌规范的手术方法,需要东西方学者共同努力,开展多中心、高等级的临床试验,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放化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乳腺癌患者应用乳腔镜腋窝淋巴术与常规淋巴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收治Ⅰ期乳腺癌患者 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3例,对照组 33例应用常规淋巴术治疗,观察组 33例应用乳腔镜腋窝淋巴术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 33例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淋巴术,应用乳腔镜腋窝淋巴术治疗Ⅰ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常规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域淋巴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04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102例。研究组患者行区域淋巴术治疗,参照组行常规的病灶清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部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区域淋巴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效果理想,可有效保护患者的颈部功能,且恢复快、术后不易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复发率 颈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淋巴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70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模式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也有所提升,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综合护理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目前世界范围内,胃癌的总体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外科手术是唯一有希望治愈胃癌的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在不断提高。东西方对胃癌根治性手术时进行淋巴的必要性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规范开展淋巴术已成为目前讨论的焦点。本文回顾胃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对胃癌规范化淋巴的价值进行探讨。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外科治疗 胃癌 外科手术技术 围手术期监护 手术切除率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位,其淋巴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的热点问题及AEG淋巴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更合理地进行AEG淋巴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
  • 作者: 邓靖宇 任宝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淋巴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极其重要的操作步骤,也是临床富有争议的焦点之一。目前,依据胃癌的病因机制、病程演进和诊治转归,对于淋巴的范围和数目已经达成初步的共识,但现阶段在胃癌淋巴中仍然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是降低淋巴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前提,围手术期合理治疗策略的实施则是进一提高进展期患者淋巴后生存率的重要方式,增强淋巴转移的术前和术中检测准确性则仍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合理淋巴范围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国内外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D:根治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但由于JCOG9501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其结果未能明确国内常见的T4期和N3期胃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No.16淋巴清扫的意义。行脾切除术彻底清扫脾门淋巴(No.10淋巴)的意义尚待JCOG0110研究的最终结果证实;虽然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将肠系膜上静脉根部淋巴(No.14v淋巴)和胰头后淋巴(No.13淋巴)转移阳性归为远处转移(M1期),但对于幽门下淋巴(No.6淋巴)明显阳性及远端进展期胃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患者,仍推荐行D2根治术+No.13和No.14v淋巴术。淋巴数目与淋巴外软组织清扫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淋巴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实施甲状腺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针对研究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此次研究的45例行实施甲状腺恶性肿瘤颈淋巴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甲级愈合41例,占91.11%,乙级愈合2例,占4.44%,丙级愈合2例,占4.44%。术后住院天数,最长30天,最短15天,平均15.6天,院内零死亡率。经术后对切口引流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采取不间断恒定的负压吸引、营养补充等有效的护理措施,2例淋巴漏患者均顺利愈合,未有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颈淋巴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康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