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又一个阳光灿烂夏季如期到来,我争脱在家蜗居“宅男”日子,心怀急切心情趁温暖夏日奔向远方,欲圆心藏多年意愿,揭开积攒已久心灵困惑.

  • 标签: 《风从西伯利亚来》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一篇综述性质文章,探讨用科学技术和工程“应对气候变化”。文章从能源、运输和工程3个方面进行论述。核心思想是:要想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同时又不造成气候变化加速,就将需要出现新科学技术和工程。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技术 英国广播公司 世界经济 工程
  • 简介:印度能源以及气候政策将对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有很大影响,也将对巴黎气候大会后全球气候合作成败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清楚了解印度能源和气候政策动态和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印度能源发展现状和与能源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次整理并介绍"新政策情景"下印度未来能源供需情况和能源政策主要内容,最后文章在搜集整理印度国内外学者对气候政策评述基础上,总结了巴黎气候大会前后印度气候政策主要变化。文章在对印度政策以及中印对比分析基础上对印度气候政策未来提出了评论和展望。

  • 标签: 能源政策 气候政策 能源安全 印度
  • 简介:由中国气象局、国家编委和财政部组成调研组一行9人,在中国气象局温克刚副局长带领,在青海省气象局徐建伟局长、施守智副局长、王国祯局长助理及有关处室领导陪同下,于1995年5月30日抵达海东地区气象部门进行调研"关于国务院(1992)25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和指导工作。在地区局职工大会上,听取了地区局领导工作汇报和地委刘汉文书记讲话后,温副局长发表了重要指示,他首先代表中国气象局向海东地区局同志们,并通过他们向全区气象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同时,也对海东地委和行署、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海东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工作关心表示衷心地感谢!对海东气象部门近几年来在建立新型三大部分事业结构、科技服务、综合经营、分流人员、基础业务等方面所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海东气象工作为全区社会经

  • 标签: 海东地区 指导工作 气象工作 气象部门 气象局 青海省
  • 简介:建德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亚热带中部,山区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本文试以1957~1991年35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变化某些事实,对建德近35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一初步探讨。一、年平均气温变化建德气温常年平均值为16.8℃。从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见附图)来看,历年年平均气温变化主要可分为以下二个阶段:1.1959~1968年偏暖阶段此阶段除1962、1965年年平均气温16.7℃略低于常年平均值外,其余各年均高于常年平均值(见

  • 标签: 气候变化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值 日照时数 建德 山区丘陵
  • 简介:为促进我区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去年11月下旬我们对辽宁省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考察,学到了不少好经验和作法,留下了很深印象。一、基本情况省局设服务中心,负责全省有偿服务宏观管理及协调工作,省气象台、资料室、科研所、检供站、通信台5

  • 标签: 有偿服务 气象专业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服务工作 气象事业 宏观管理
  • 简介:采用2011年发布20世纪全球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结合长期观测序列,分析了百余年来大气中南极绕极波强弱变化和传播过程.结果显示,南极绕极波有显著年代际变化,在1940~1960年和1980~2000年附近出现和活跃,而在其他年代消失.东南太平洋南极绕极波振幅最强,该区域海气耦合过程可能是绕极波信号增强关键之一.初步揭示了百年南极绕极波和南极涛动对应关系,偏强南极涛动有利于南极绕极波出现,但并非决定绕极波产生唯一因素.

  • 标签: 南极绕极波 年代际变化 南极气候 南极涛动
  • 简介: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相关性。

  • 标签: 中国 极端降水事件 气候变率 时空特征
  • 简介:随着风电场大规模开发,其对气候影响受到关注,自2000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等国陆续开展了一定研究,中国也开展了一些观测和模拟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可指导这项工作进一步开展。通过对文献梳理,总结了风电场对气候影响研究进程、研究方法、影响机理和研究成果。大量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风电场会导致地表气温上升,风电场下游一定距离范围内风速衰减,并间接影响降水、蒸发等其他气象要素,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结论具有较高信度;部分模式模拟结果显示未来大规模风电场(群)开发对全球气候也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风电场 气候影响 局地气候 气温 风速
  • 简介:利用西安市区及郊县国家级一般气象站1971年12月至2011年11月年、季、年代平均气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回归线性拟合、距平分析、变异系数、冷(暖)冬期、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总结近40a市区及郊县气温变化特征:(1)市区及郊县逐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市区增温速率高于郊县0.27℃/10a;(2)市区逐年极端最高气温基本持平,逐年极端最低气温明显升高;(3)市区及郊县1990年代前升温缓慢,1990年代后升温迅速;(4)市区和郊县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贡献;(5)市区及郊县冷冬基本都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暖冬均出现在1990年代末以后,且市区冬季气温距平上升率高于郊县;(6)郊县突变时间早于市区。

  • 标签: 西安 市区和郊县 气温变化 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该地区2800年极端干旱事件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极端干旱事件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极端干旱事件。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树木年轮 极端干旱事件
  • 简介:近42a青海湖水位持续性下降,且其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入湖流量、湖面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明显;入湖流量、湖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特别是其上年值对当年湖泊水位影响显著,据此建立青海湖水位模型可对以上因子对水位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未来10a青海湖水位仍以下降为主。

  • 标签: 青海湖 水位 气候变化 预测模型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地区2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3年共和盆地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秋、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是由于夏、秋季平均气温升高引起;年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南部大于北部,但整个盆地降水增加或减少变化趋势不十分突出,仍维持暖干状态;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除秋季以微弱趋势增加外,年和其余季节均以微弱减少趋势为主,年和四季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变化不突出。盆地北部仍以暖干化趋势为主,南部气候向暖湿化转变趋势。共和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出现了突变,但较北半球突变早;冬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由少向多突变;年、春季、冬季蒸散量分别在1961—1983年、1962—1983年、1962—1984年间发生突变。

  • 标签: 共和盆地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以来,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改革思路逐渐明晰。2002年召开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内容。2003年突发“非典事件”,使中央和各级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绝不能以忽略社会发展、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从而坚定了改革“以人为本”、

  • 标签: 政府改革 服务型 综述 国内 中国共产党 经济调节
  • 简介:以历史文献记录为基础资料,根据文献记录中描述台风“典型词语”,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判别相结合方法,建立了960AD以来登陆台风年表。据此分析历史上台风分布时空特征和我国登陆台风与ENSO相关关系。指出1600—1911年间LaNifia年登陆台风数明显多于E1Nifio年,LaNifia年多个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可能性大于E1Nifio年,这与近50a观测资料分析结论一致。

  • 标签: 登陆台风 ENSO 历史文献记录 观测资料分析 计算机检索 基础资料
  • 简介:研究海洋波候变化是了解海洋动力过程对气候变迁响应关键。渤海所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波候在长期风场变化影响下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文章采用1950~2011年NCEP再分析资料中渤海海域10m风场资料,利用SWAN模式模拟逐月渤海波浪有效波高、波向、波周期,分析该海区波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950~2011年期间渤海海域有效波高呈现下降趋势;波向角度均呈现上升趋势,波周期相对平稳,略有上升;有效波高平均下降0.3cm/a,波向角度平均增加0.12°/a。有效波高在1968年前后显现突变点,波向角度约在1960年突变,波周期在1965年左右出现突变点。渤海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是大尺度大气环流变异导致结果,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环流天气系统长期变化(包括东亚季风强度、夏季风北界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强度变化、脊点位置西伸与北进,以及西风指数强弱变化等),是影响和控制渤海海域波气长期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波候 有效波高 西太平洋副高 西风环流 东亚季风
  • 简介: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在年际尺度上,该区域暴雨量、暴雨强度存有准两年及6~8年周期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尺度看,在时间域上,存在12-14年周期变化。具体地,汛期区域平均暴雨量、频次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一个相对平稳时期,1990年代开始则进入一个高值期,21世纪以后又开始回落。相比较而言,暴雨强度年代际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域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雨带向淮河流域推进,暴雨量、频次、强度在苏北、皖北增强。从趋势分析看来,过去50年汛期暴雨量、频次呈现较大范围增加趋势。暴雨强度也表现一定程度增加趋势。

  • 标签: 长江中下游 汛期 暴雨 年际 年代际 趋势
  • 简介:1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人们不仅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且更加关注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及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经济发展所造成影响。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等灾害天气与降水有密切关系,降水作为气候最基本要素之一,一直为人们所研究。而对于降水研究,也由过去单一地对降水量研究转向对降水量、雨日综合研究。因为只有综合地研究雨日和降水量才能更好地体现降水强度变化。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已经表明了雨日和降水量不同步变化。顾骏强等研究了浙江省雨日气候变化,指出了浙江省除了7、8月份雨日是增加以外,其它月份雨日数都表现为减少。王颖等圆对全国范围雨日研究指出,降水量及雨日气候变化是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汪青春等对青海省研究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有越来越集中趋势。本文对福建省年、季、月降水量和雨日变化特征以及各级降水日数变化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得到福建省雨日及雨强气候变化规律。

  • 标签: 区域气候变化 福建省 雨日 雨强 月降水量 气候变暖问题
  • 简介:本文以青海省刚察、海晏、共和、天峻4个站代表青海湖地区,利用1981-2014年气温、地温及冻土资料,对青海湖地区气温、地温及冻土变化进行分析,得出: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称逐渐升温态势,这同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升温态势,青海湖地区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55℃/10a,变暖季节主要是冬季;青海湖地区地温变化同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也称逐渐升温态势;最大冻土深度变化与地温变化关系并不明显,而与极端最低气温有着反相关。

  • 标签: 青海湖地区 地温 冻土 气候变化
  • 简介: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分析了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周期性波动规律,并阐明当地主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气候总体趋向于暖湿方向发展,其中非作物生长季增温幅度较大,而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增加幅度较大。气温与降水周期震荡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在10年尺度下表现为频繁偏高期和偏低期循环交替,反映出短期气候变化复杂性和无常性。箭杆杨、柳树、新疆杨和榆树4种主要木本植物落叶末期和生长季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说明物候现象均有不同程度提早发生趋势。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4种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同时建立了木本植物物候期和气候因子之间最优回归方程。

  • 标签: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周期性波动 木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