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enofovirDF)是一种的口服前药,是一种核酸类似物,对HIV-1、HIV-2和乙肝病毒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被吸收后将很快地转化为,在细胞内很快地合成二磷酸代谢物,而竞争性地抑制HIV-1逆转录酶,从而阻止了病毒DNA链的合成。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HIV-1 HIV-2 HIV-1逆转录酶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应用恩(ETV)与(TDF)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TDF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ETV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对比,HBV-DNA和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 HBV-DNA治疗后22周、48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T治疗2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不可检测率观察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HbeAg转换、HbeAg 阴转率观察组为29.17%和3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3%和29.17%(p

  • 标签: 乙肝 ETV TDF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应用恩(ETV)与(TDF)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TDF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ETV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对比,HBV-DNA和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 HBV-DNA治疗后22周、48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T治疗2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不可检测率观察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HbeAg转换、HbeAg 阴转率观察组为29.17%和3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3%和29.17%(p

  • 标签: 乙肝 ETV TDF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TAF)与富马酸二吡呋(TDF)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31日),收集采用TAF(试验组)和TDF(对照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血脂异常的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1项RCT,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4项(HBV亚组),治疗艾滋病的研究7项(HIV亚组),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偏倚风险。11项RCT共涉及患者11 888例,试验组6 273例,对照组5 6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DL-C和T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2.9%(157/5 347)比0.8%(37/4 727),RR=3.39,95%CI:2.35~4.89,P<0.001;TC:0.7%(36/4 880)比0.1%(6/4 397),RR=4.25,95%CI:1.91~9.45,P<0.001;TG:0.5%(16/3 157)比0.3%(8/3 102),RR=1.83,95%CI:0.81~4.15,P=0.140]。对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升高值(14.00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TAF可明显升高LDL-C和TC水平。

  • 标签: 替诺福韦 血脂异常 乙型肝炎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采用为主要治疗药物,关注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进行治疗,观察组用,分析治疗成效。结果从治疗结果上看,首先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情况,在CD4+、CD8+以及比值分析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上,也以观察组表现程度更好。结论采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伴乙肝女性患者使用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按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9.10~2020.4收治的妊娠伴乙肝患者(n=40)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0例。甲组选择常规保肝治疗,乙组选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乙组的妊娠中期和晚期HBV-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的头晕、腹泻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甲组,P<0.05。结论 对于治疗妊娠伴乙肝患者疗效优于常规保肝,且副作用较小,有利于保护母体和胎儿生命安全。

  • 标签: 妊娠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和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差异比较。方法 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20年3月~2021年6月)以入院单双日(获得患者认可和同意)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均为30例。对两组患者通过和恩进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ALB、AST、ALT)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恩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与恩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分析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治疗,分析组采用治疗。比较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治疗中,与恩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考虑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慢性 乙型肝炎 初治 效果
  • 简介:摘要(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属于五环核苷类似物。于21世纪初期方被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相关感染,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以及合适性,已经成为临床一线药物,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言是效果较佳的新药。本文中,主要对新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新进展情况进行相关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效果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等。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研究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常规组 40例,采用恩治疗;观察组 40例,采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指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采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多药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则采取保肝药物联合阿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Child-Pugh评分和TBIL、AST、AL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是80%,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是100%。治疗前两组Child-Pugh评分和TBIL、AST、ALT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和TBIL、AST、AL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TBIL、AST、ALT,提高治疗的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多药耐药慢性乙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多药耐药慢性乙肝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纳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多药耐药慢性乙肝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纳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母婴阻断情况。方法:本次纳入60例患者,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按照是否同意服药分两组(每组30例),不同意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同意药物治疗为试验组,行药物。比较两组服药前后、分娩前相关血清水平。结果:两组服药前ALT、HBV DNA水平无差异(P>0.05);试验组服药后ALT(48.95±7.24)U/L、分娩后ALT(26.89±4.02)U/L均低于对照组(56.84±8.36)U/L、(64.12±9.54)U/L(P<0.05);试验组服药后HBV DNA(4.57±0.71)pg/mL、分娩前HBV DNA(2.48±0.32)pg/mL均低于对照组(7.35±1.12)pg/mL、(7.52±1.08)pg/mL(P<0.05)。结论:治疗该疾病的母婴阻断情况疗效显著。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肝 妊娠 血清水平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两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12年第4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共26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R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PRR法共有信号。结果通过使用ROR法和PRR法共得到恩ADR信号104个,ADR信号187个,筛选出的恩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肝胆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筛选出的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泌尿系统损害,骨骼肌肉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结论经挖掘所得的恩不良反应信号均提示两药可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损害、胎儿异常、新生儿和婴儿异常及男性生殖系统损伤,恩除上述ADR外,恩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呼吸系统损害及视觉损害,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关注感染HBV的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监测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并提供药学监护,做到个体化用药。

  • 标签: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不良反应信号 比例失衡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HBV-DNA方面优于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