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城镇已婚就业人群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职业结构、时间分配和性别观念与两性生育意愿之间关系.研究显示:女性期望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比例低于男性;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更具社会性,男性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更具生物性.此外,'时间贫困'对两性生育意愿均有制约,时间自主性强生育意愿也更强;而'时间稀缺'仅对女性有影响,性别观念更现代女性较倾向于将闲暇时间为己所用而非生育子女.

  • 标签: 生育意愿 性别 职业结构 时间分配 性别观念
  • 简介: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生育微观影响,同时检验了个人资本(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和经济支持(丈夫收入)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妇女就业对其生育(生育数量和初育年龄)存在消极影响;总体上个人资本会增强妇女就业对生育消极作用,但经济支持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还针对妇女生育与就业矛盾及未来政策着力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已婚妇女 就业 生育
  • 简介:本研究基于安徽巢湖市农村妇女调查数据,通过与非留守妇女和准留守妇女对比,描述了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发现,代表'爱情'婚姻关系和代表'面包'生计策略对三类妇女主观幸福感都存在影响,但三类妇女追求'爱情'和'面包'侧重点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对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同等重要,二者对于主观幸福感影响相互独立;对准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也都很重要,但同时'面包'是'爱情'现实基础.

  • 标签: 农村留守妇女 主观幸福感 婚姻关系 生计策略
  • 简介:新移民是推动当代美国华人人口增长和结构变迁主要因素.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彻底废除了种族歧视性条款,按国籍分配移民配额,华人获得相对平等入境权;再加上配额外直系亲属移民,使得华人移民数量不断攀升.中美建交后,原先由台湾享用2万名移民配额转给中国大陆,1982年美国另给台湾2万名移民配额,此外还给香港和澳门一些移民配额.由于新移民持续大规模涌入,美国华人人口增速惊人,至2015年已超过450万,其中60%以上为移民,40%为土生华裔.华人移民不仅在来源地和类型上趋向多元化,而且在社会经济背景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

  • 标签: 美国移民政策 中国新移民 美国华人 人口结构
  • 简介: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女主外'观念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

  • 标签: 幸福感 相对收入 年龄差距 分工观念 资源交换
  • 简介:调研发现,'养儿防老'反馈式家庭养老在上海市近郊农村难以维系,'以工养老'为核心内容'自主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首先,东部地区近郊村快速就地工业化为当地低龄老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其次,深度嵌入市场近郊村家庭家产快速货币化,父子分家而来家庭财产个体化为老人自主分配提供了政治空间;最后,家庭结构核心化瓦解了传统家庭养老代际伦理,理性化新伦理为老人自我积累提供了内在动力.从而形成以低龄老人为养老主体'以自己务工为基础、以自主分配为原则、以自我积累为目的'养老新模式.

  • 标签: 东部地区 自主养老 半城市化 本地工业化 家产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