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鲁甸地震交通、通信和电力等三类生命线工程震害特点及应急抢修情况.鲁甸地震是一次较典型山区地震,地震地质灾害和强地震动共同作用是造成生命线工程破坏主要原因.交通系统主要震害是山体滑坡引起道路中断,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形,道路抢通困难.电力系统小型水力发电站破坏严重,龙头山变电站破坏直接导致其下级2个变电站也断电.通信系统在本次地震中受影响相对较小,恢复也较快.

  • 标签: 鲁甸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特点 应急恢复
  • 简介:“设定地震”概念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一距离组合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 标签: 设定地震 时程包线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对街面水库周边地区地形、地貌详细调研考察,对一些重要生命线工程及危险源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丰富了尤溪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 标签: 街面水库 生命线工程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至今缺少好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通过对西宁市区28个街道办事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调查了解,进行了对西宁市区房屋建筑静态震害预测,当西宁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波及西宁市区时进行快速评(盲)估工作提供较为科学定量参考数据。

  • 标签: 房屋建筑 震害预测 西宁市 破坏性地震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我国小城镇抵御地震能力非常脆弱,5级以上地震就会造成很严重破坏,原因是大多数小城镇建筑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汶川地震深刻教训告诉我们,规范小城镇建筑、设计和施工,提高小城镇建筑抗震能力,已迫在眉睫。而现有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城镇,小城镇建筑、设计和施工缺乏有效约束。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小城镇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的确定提出了一些意见,总结了小城镇抗震设防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提高小城镇建筑抗震能力建议。

  • 标签: 小城镇建筑 抗震设防 设防目标 设防难点 设防建议
  • 简介:总结国内外大量地震灾害经验教训得知两条重要事实,一是地震对建筑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重要原因;二是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它可以在几十秒钟内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导致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亡,并使城市及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地震灾害并不是不可逾越劫难。目前,国内外各界都在为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在建筑抗震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深入地研究、开发与应用。此文仅就日本建筑抗震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抗震能力 日本建筑 建筑物 设计思路 地震灾害 财产损失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同时从1998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标志我国从事建筑活动和防震减灾活动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新阶段。本文闸述了作者在实施这两部法律时若干思考: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是抗震设计研究重点.本文基于广义层间位移谱,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对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影响,并通过调整结构侧向刚度比,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层间位移变形类型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固有周期增加,仅取一阶振型进行分析将会显著低估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高阶振型影响决不能忽视;从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角度分析,高阶振型将会显著增加结构中上部位层间位移需要;高阶振型将增加长周期结构剪切变形和中上部位弯曲变形需求,但对中下部位弯曲变形影响并不明显;针对长周期结构设计和分析,除计算最大层间位移角外,建议考虑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分布情况.

  • 标签: 层间位移谱 高阶振型 层间位移分布 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 简介:根据工作实践,围绕爆破地震效应及其对附近建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爆破地震效应影响附近建筑因素,有助于减少爆破危害,对生产过程中爆破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爆破 地震效应 影响因素
  • 简介:依托工程实例,对粉土场地强夯加固振动衰减规律及其对建筑影响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振动加速度与强夯能量、传播距离之间关系,建立了2种能级夯击振动加速度衰减公式;提出了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及减轻强夯振动影响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强夯振动加速度峰值近似按指数函数衰减,且强夯能量越大,振动衰减速度越快;夯击振动卓越频率为8-10Hz,振源距对振动卓越频率影响不大;振源距达到50m时,2种能级强夯振动对建筑物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 标签: 强夯振动 衰减规律 最小安全距离 振动测试 粉土场地
  • 简介:建筑物信息完善是震前风险评估和震后损失评估重要基础,决定着评估结果精度。为了实现城市建筑物信息快速采集,笔者对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核心功能实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Android城市建筑物信息外业采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示范区进行了现场采集测试。实践证明,与传统采集方式相比,该系统人机交互简便,有利于现场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建筑物信息外业采集,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信息采集效率,为地震灾害评估过程中建筑物信息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外业采集系统 建筑物信息 Android终端 移动GIS 地震损失评估
  • 简介:村镇建筑多以砖混结构为主,抗震性能相对较弱,砂垫层摩擦滑移隔震技术由于诸多优点较适合广大农村建筑.本文介绍了砂垫层基础滑移隔震设计原则和分析模型,以常见两层砖混结构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摩擦系数、不同加速度峰值下隔震层滑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隔震层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摩擦系数及滑移量建议限值;通过验算不同砂浆抗震受剪承载力,得出不同摩擦力作用下满足抗震受剪承载力最低砂浆标准,所得结论对农村滑移隔震建筑选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村镇建筑 滑移隔震 摩擦系数 滑移量 基底剪力
  • 简介:尽管在汶川大地震中大量房屋建筑遭受了严重破坏,然而,不同类型房屋建筑所表现出反应特征各不相同。本文在地震灾区震害现场调查所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着重对几类主要房屋建筑,如砖木房屋、多层砌体房屋、钢筋混凝土房屋等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及震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认识,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房屋建筑 震害现场调查 反应特征 恢复重建
  • 简介: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抗震能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 简介:强震动观测是获取地震地面运动最基本手段,但其观测质量会受到观测台站周边环境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场地条件观测台站和附近不同高度建筑物,开展建筑物对观测场地地震动影响模拟分析,探讨其对强震动观测影响规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粘弹性边界方法,建立了8个场地-建筑物体系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4种不同剪切波速场地和4种不同层数框架结构建筑物,计算分析了建筑物高度、观测点与建筑之间距离对强震动观测及场地土波速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强震动台站附近地面建筑存在对观测结果将产生明显影响,近距离建筑物影响相对误差可高达20%以上;建筑物高度变化并没有明显改变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较大地震动周期范围,但较高建筑影响程度会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减慢;场地土越软,周边建筑物对观测带来影响越大。建议:对于较软弱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低至21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距离应不小于40m,对于较坚硬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大于250m/s),强震动台站避让建筑距离应不小于25m。同时还认为,如果强震动观测要求较高精度,需进一步增加避让距离,且应具体考虑建筑物高度等因素影响。

  • 标签: 强震动观测 观测台站 场地条件 建筑物影响 数值模拟
  • 简介:根据高层建筑不同结构类型讨论了高层建筑震害预测方法,分析了东营市城区高层建筑在Ⅵ~X度下抗御震害能力.东营市城区高层建筑普遍具有抗御Ⅷ度地震作用能力,在Ⅸ度地震作用下,各建筑仍具有一定延性,不致被毁坏.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相对较弱,在Ⅷ度地震作用下即发生中等破坏,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在本地区设防烈度(Ⅶ度)地震作用下至多发生轻微破坏,呈现出良好抗震能力.

  • 标签: 高层建筑 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简介:2007年9月6日,《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市东山宾馆召开。会议由广州大学科技处处长周云教授主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30名建筑消能减震技术领域专家学者及规程主管、归口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技术规程 消能减震 建筑 组成 编制 广州大学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9.0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 标签: 单元破坏度指数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群体建筑物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