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和沙三,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 简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西斜坡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及三底部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青山口组二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分别命名为Eg4、Sg4,Eg3、Sg3。西斜坡青山口组二及三底部的沉积格局为滨浅湖沉积体(砂坝、泥滩、混合滩)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河口坝、远砂坝)共存。Eg4沉积时期发育了物源来自西部与北部的4个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沉积体之间发育滨浅湖混合滩;Sg4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体规模较前期扩大,并且发育了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的三角洲。Eg3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部及北部的三角洲向东推进,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沉积体萎缩;Sg3沉积时期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占优势,三角洲前缘沉积体错叠连片,滨浅湖沉积大量减少。青山口组二及三底部自下而上,沉积区范围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的规模逐渐扩大。

  • 标签: 松辽盆地 西斜坡 青山口组 高频层序 沉积微相
  • 简介:老爷庙油田位于河北省唐海县老爷庙村,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西北部.根据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结合东营组东一沉积时期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倾斜的古地形背景以及西南庄和老王庄凸起古物源的古地理位置,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一确定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了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微相,并对每类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测井相为基本手段,应用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勾绘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一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讨论沉积微相的演化.依据东一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确定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层微相,其孔隙度为15%~24%,渗透率150×10-3~500×10-3μm2,储层的物性较好.分流水道的游走摆动、沉积物的快速堆积、储层较低的分选性和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导致老爷庙油田东一油藏开发效果差的根本地质因素.恢复东一沉积微相,可以进一步弄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古近系 老爷庙油田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河北 沉积构造
  • 简介:新疆焉耆盆地开都河自察汗乌苏水电站流入博斯腾湖的河口之间,发育单一物源供给下的山间河段、辫状河段、曲流河段、顺直河段以及三角洲平原顺直型分流河道等多种类型河道沉积。通过探坑挖掘与观察、砂砾质沉积物结构的测量、碎屑组分与重矿物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开都河不同类型河段的砾石质沉积特征与搬运距离关系、砾质与砂质组合特征、砂质碎屑组分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变化等,认为沉积地形与坡度、沉积物组成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了不同河段类型的变化与沉积特征的差异。同时,建立了不同河型砾石径变化与沉积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在干旱气候与充沛物源供给条件下,开都河不同河型沉积中的有利储集体分布范围及其比例关系数据,可为陆相湖盆河流沉积相图的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焉耆盆地 开都河 河流沉积 砾石搬运距离 沉积相
  • 简介: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和须二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和须二优质储集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 标签: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 简介: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m、平均厚度3~8m的河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松辽盆地 中央坳陷 下白垩统 泉头组 沉积微相 (水下)分支河道
  • 简介:结合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简称沙三)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下切谷;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 标签: 山东 古近系 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下降体系域 界面
  • 简介: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Ⅰ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 标签: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 简介: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下亚(沙一下亚)沉积的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
  • 简介: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沉积时期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在200~1200m之间,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勘探工作。为此,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盆地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共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采用岩性、电性、地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再现了沙一4个沉积亚的沉积相展布规律: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分布在深泽—刘村低凸起、深南背斜以及宁晋凸起东北部,具有早期"大前缘小平原"、晚期"大平原小前缘"的沉积特征;衡水断层下降盘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白宋庄洼漕和榆科背斜一带分布滩坝。

  • 标签: 冀中坳陷 深县凹陷 沙一段 沉积相
  • 简介: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一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成因砂体。戴一沉积时期,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北部,主体为前缘亚相;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小型孤立扇三角洲;肖刘庄和周庄局部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地区浅湖相带多个砂层组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一亚各次凹中心。真2-1和真2-2断层、汉留断层以及吴1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等的构造活动,从(弱)氧化水环境为主、演化至各次凹中心以还原水环境为主的水体环境演变等因素,影响并控制着深凹带戴一沉积格局。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沉积充填分为3个阶段:三亚为明显的退积型式,二亚呈加积充填型式,一亚为退积—进积—退积充填型式;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水深和沉积充填过程呈现略有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 标签: 沉积格局 时空演化 沉积充填型式 砂层组 戴南组 古近系
  • 简介: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2a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各砂层组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多为1.5°~3.5°,紧邻孤岛凸起处坡度可达3.5°~5°;而5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则几乎全部小于1.8°。综合考虑5砂层组、9砂层组的代表性和盆地沉积构造背景、储集层砂体外围泥岩的沉积特征、纵向上的沉积组合关系、储集层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及其自身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渤南洼陷沙三主要的储集层砂体应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最下部9砂层组的储集层砂体为深水湖泊重力流沉积。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渤南洼陷 古近系 沙三段 地理信息系统 坡度分析
  • 简介: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南缘古新统沙市组四含盐岩系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时期研究区盐湖的特点是:成盐多期次、沉积连续、淡化—咸化周期性交替,因而成为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该区沙市组四盐层间的层由非砂岩组成,主要由单层厚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米、累积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几米的含盐韵律组成,为复成分的蒸发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陆源的黏土和细碎屑矿物等组成的混积岩。借助Fe、Mn、Al、Ca、Mg、Co、Ni、V、Cu等元素含量以及Sr/Ba、Mg/Ca、V/(V+Ni)、Ni/Co、Cu/Zn等值,对盐间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沙市组四盐间沉积环境为湖泊浪基面之下的缺氧还原环境,为常年性较深水分层湖泊。该时期的湖泊可分为微咸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根据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层)发育广泛和指示气候干旱程度的Fe2O3/FeO值特征,推断研究区在沙市组沉积晚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气候。

  • 标签: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含盐岩系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盐湖
  • 简介: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 标签: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 简介: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 标签: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辫状河三角洲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 简介:首次提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及盒3发育风暴岩。前人认为该区盒2及盒3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而风暴岩的发现证明还广泛发育一套湖泊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金2及盒3沉积时期,湖泊水面广阔,地形平缓,总体水体较浅,为浅水湖泊环境,易产生风暴回流。根据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资料,研究区内发育丰富的浅湖风暴岩沉积构造,主要有截切构造、渠模、丘状交错层理和冲刷面等典型的风暴成因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也反映出重力流和牵引流兼有的复杂的水动力机制。研究区风暴岩理想的沉积单元从下至上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即:A、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B、平行层理;C、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D、波状层理;E、泥岩。风暴岩是湖泊发育的典型标志,所以风暴岩的提出对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增加了新的认识,并且对下石盒子组的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下二叠统 下石盒子组风暴岩
  • 简介: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嘉一)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isp.,Diplocraterionisp.,Skolithosisp.,Psilonichnusupsilon,Palaeophycustubularis,Cochlichnusanguineus,Helminthopsisisp.,Protovirgulariaobliterata和逃逸迹。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和梯阶分布识别出2个遗迹组构:Arenicolites遗迹组构和Palaeophycustubularis遗迹组构,分别代表潮间砂坪和泥坪沉积环境。这2个组构都是软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 标签: 峨眉山 下三叠统 嘉陵江组一段 河口湾沉积 遗迹组构 Arenicolites
  • 简介: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为了查明研究区沉积相分布与演化规律,文中以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研究区流沙港组二沉积物源、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分析认为,流沙港组二物源来自于北部高地势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深水湖泊沉积序列,主要发育相对远物源的正常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单层厚度小、多层交互式分布。井震结合由下到上将流沙港组二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其中MSC2和MSC3层序为短期快速水退到较长期水进过程,物源供给较为充足,砂体发育程度高,是主力砂体展布层;流沙港组二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埋深及沉积相带约束,B油田物性好于A油田,三角洲前缘近源端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 标签: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东区 流沙港组 沉积物源 沉积相 沉积演化
  • 简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 标签: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滩坝 固体—流体相互作用 次生孔隙成因
  • 简介: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临南洼陷沙三中亚深水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滑塌沉积以包卷层理、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变形岩层与未变形岩层叠置为典型特征。碎屑流沉积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分布较广,以突变的底部接触面、块状层理、泥岩撕裂屑、土黄色泥砾、突变或不规则的上接触面为典型识别标志。浊流沉积则以正粒序层理、底部冲刷面和槽模、薄层砂泥互层、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典型识别标志。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斜坡根部,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流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的过程中,流体被稀释逐渐转化成浊流。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整体分为近源沉积、中部沉积和远源沉积3个部分:近源沉积主要发育具变形构造的滑塌沉积和厚层块状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沉积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远源沉积以薄层浊流沉积为主。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滑塌型重力流 临南洼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