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h和7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d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d明显增高,差异�

  • 标签: 周围神经 瓦勒变性 脂多糖 髓鞘碎片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致死致残率高,幸存的患者预后多不同程度的患有偏瘫等后遗症,但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卒中后的治疗关注点在于神经元的保护,割裂了神经元和周围细胞的联系。2001年,“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角度。此外,有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神经、血管再生过程,对于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修复有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从神经血管单元和Notch信号通路两个切入点综述了二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作用。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NOTCH信号通路 缺血性卒中
  • 简介: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JournalofNuclear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靶向作用生长抑素受体的肽类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在治疗除神经内分泌瘤(NETs)之外的其它恶性肿瘤上的潜能;研究者表示。

  • 标签: 疗法 科学家 生长抑素受体 癌症 开发 神经内分泌
  • 简介: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FNB和PCI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d(T3)、术后2d(T4)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h、12h、24h、48hCFN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P〈0.05)。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较T1升高,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振幅(MA)较T1降低,PCIA组患者R、K较T1降低,α角、MA较T1升高,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R、K高于PCIA组患者,α角、MA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FNB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PCIA,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股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凝血功能
  • 简介: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参与机体发育的信号分子(特殊蛋白)同人类干细胞进行合适混合就能够诱导人类干细胞成为体节样(somites)的细胞,在发育的胚胎中。

  • 标签: CELL 前体细胞 细胞转化 骨骼肌 科学家 R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