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有机大米 产业化 野生稻种质 利用
  • 简介:【背景】红棕象甲是外来危险I生有害生物,近十年来在我国南方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方法】为了确定其调查抽样方法、准确获得虫情,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红棕象甲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在lwao模型中,α=0.4208〉0,β=1.5133〉1,这说明了红棕象甲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分布图式为聚集型;用马占山重新解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红棕象甲幼虫空间格局归属于聚集型,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结论与意义】红棕象甲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型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运用1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为该虫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红棕象甲 幼虫 空间格局 序贯抽样 Iwao模型 Taylor幂法
  • 简介:随着全球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原理,研究中国榛属植物分布规律,评价适生区气候,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分布影响,并根据适生气候相似性,探讨榛属植物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榛属植物纬度分布范围在24°31’N~51°42’N.经度分布范围在85°55’E~132°12’E,主要分布区从东北-华北山区、秦岭和甘肃南部及河南-华中-西南呈斜带状分布,分布种数在华中地区达到最多;垂直分布自东至西随经度降低海拔逐渐升高,纬度对各种质分布海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气温和冷温是影响榛属植物分布关键气候因子;榛属植物分布种数与各气候因子间回归方程为:Y=11.883—0.051X1+0.131X2-0.003X4-0.004X5-0.001X6+0.051X8,根据分布区气候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榛属植物分为3类:平榛和毛榛为一类,川榛、华榛、刺榛、绒苞榛和滇榛为一类,维西榛为一类。

  • 标签: 榛属 种质资源 分布格局 气候评价
  • 简介:【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在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在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人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占20.00%,云南省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粵西地区相对次之,粵北和粵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广东省 外来入侵昆虫 地理分布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 简介:油茶被划归成木本油料特有的类别,培植区段很广。油茶树提炼得来油料,固有的营养属性最优。发展各地段内油茶产业,能促动整体范畴内林业进展,促动林业特有的经济延展。为此,有必要明辨油茶生产注重事宜,摸索最优产出路径。

  • 标签: 油茶生产 林业产业 发展途径
  • 简介:瑞典是诺贝尔故乡,瑞典生命科学研究享有优良产业及科学传统.在生物技术领域.瑞典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具实力国家之一。近年来瑞典成了国际瞩目的创新者.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发明专利和专利申请最多国家之一。瑞典创新指数和知识经济全球排名均列第一。瑞典在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环保与节能等方面具备雄厚科研实力.拥有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哥得堡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等1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 标签: 生物技术领域 产业现状 瑞典 世界一流大学 斯德哥尔摩 科学传统
  • 简介:即时检测(POCT)是临床诊断领域新分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标本量小,快速得到结果等优势.我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基数大,国民自我保健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未来POCT市场需求相当可观.但是由于我国POCT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想要在国内乃至全球POCT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POCT 即时检测 社区卫生机构 家庭化检测
  • 简介: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工业生产对机器设备零件要求越来越高,零件形状、构造、组合形式等也越来越复杂,对零件精确度也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然而,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促使研制、生产产品周期也大大缩短,传统制造工艺和技术已难以甚至无法适应产品复杂、多样等特点。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当前数控技术与产业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为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数控技术 数控产业 现状 发展
  • 简介:2007年底,Burrill公司对2008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做了预测。作为投资者消化年末收益和第一季度结果,尤其是整个美国市场对次级贷款危机及其对经济影响担忧,2008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仍将是动荡。但在这一年里,生物技术优秀企业将继续获得令人难忘金融收益,而中型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也将紧随其后。到2008年末,

  • 标签: 生物技术产业 美国市场 预测 生物技术公司 资本市场 投资者
  • 简介:特色产业对县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县城特色产业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导致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对永善县特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 标签: 特色产业 制约因素 对策
  • 简介:7月23日上午,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及评审会上,该区管委会副主任夏士杰表示:东湖高新区作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要在基地建设及未来生物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头作用,有前瞻性、高标准地做好规划,抢占生物产业制高点。

  • 标签: 生物产业 武汉东湖 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评审会
  • 简介:本文根据高校女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说明从需要,目标,语言,情感等几方面对学生加以激励,对学生体育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 标签: 激励法 体育教学 高校女生
  • 简介: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以产销量较大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突破口,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

  • 标签: 产业技术 食用豆 品种混杂退化 “十一五” 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
  • 简介: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生产机械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文化 三维农业
  • 简介:文章介绍了黑河市'十一五'期间林业产业取得成绩,指出了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将按照生态建设产业产业建设生态思路,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 标签: 黑河 林业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 简介:本文从美学角度针对形体美、姿态美、技术美、难新美、编排美等审美特征分析了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运动美和艺术表现美,认为体育艺术类项目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实施大学生体育素质与艺术素质教育重要途径。

  • 标签: 体育艺术 运动美 艺术表现美
  • 简介:DNA甲基属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中胞嘧啶上,是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一种反应。DNA甲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综述了植物DNA甲基特征、调控机制,及其对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研究进展。

  • 标签: DNA甲基化 植物发育 调控
  • 简介:随着国家工业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区呈现石漠问题,岩溶石漠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最为突出矛盾和问题,已经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结合多年以来治理石漠治理经验,提出合理解决方案,配合政府管理,让石漠地区恢复生态平衡,满足群众发展和生存需要,实现统筹治理,协调发展治理策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标签: 岩溶石漠化 治理措施 森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