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的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一命题的危害是,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的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的这一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一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的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的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的伦理行为获得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 标签: 自由 生态 本真性
  • 简介: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的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一命题的危害是,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的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的这一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一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的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的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的伦理行为获得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 标签: 自由 生态 本真性
  • 简介:马克思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 标签: 马克思 思辨理性自由 哲学人道主义自由 劳动自由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开始得并不晚,几乎可以说是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同步。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是融入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之中的,所以它在众多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声音中表现得并不抢眼。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和观点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而且这一批判对整个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以及我国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批判仍没有突破西方马克思主义惯有的"重批判、轻替代"的局限。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自由 技术资本主义 霸权 启蒙悖论
  • 简介:黄裕生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的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的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的绝对优先性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的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的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关于个人与社群谁更优先和本质的辩论,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伪问题。在黑格尔的自由—权利辩证法政治哲学看来,法权—道德—伦理,以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都是人类自由本质实现的不同方式或环节。它们既不是平行的具有同等价值的罗列,也不是严格按价值或本体论优先次序的前后排列,而是共同构成人类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具体权利获得全面实现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因此,个人与社群或个体自我与伦理共同体,实际上是个体生命中自在统一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品格的外在实现和存在形式,属于个体自我全部内容获得整体性表现的有机构成要素。谁都不是固定静止的起点或终点,它们共同处于人类自由—权利及其社会制度的永恒运动发展中,亦即人类自由和理性精神愈益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文明进程之中。

  • 标签: 黑格尔 自由—权利辩证法 个体自我 伦理共同体
  • 简介:多米尼克·洛苏尔多教授早年求学于德国,曾担任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在欧美马克思主义者和民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经比利时友人MariaMcGavigan教授的推荐与约请,笔者同王成军博士一道,有幸于2014年10月24日上午访谈了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新书推介的洛苏尔多教授;这次访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洛苏尔多教授的个人经历(包括思想历程)、主要学术贡献等诸多方面。洛苏尔多教授于2016年春天访问武汉大学,笔者得以再度与这位意大利学者进行了几次长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思想背景、自由主义批判等观点。本次编译的访谈录主要以巴黎访谈为蓝本,并穿插了武汉访谈的部分内容,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关联、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反殖民斗争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

  • 标签: 价值访 学者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意大利学者
  • 简介:摘要:提到20世纪的抽象艺术,我们会想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这两位作出了独到贡献的大师,他们让抽象作为艺术的一种主导特征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抽象艺术作为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运动,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的面貌,享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抽象艺术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它对表象世界的不依赖不遵从,对自然原本的抛弃,追求纯粹精神的写照,标志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新时代的到来。

  • 标签: 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 抽象艺术 交错 平行 理性
  • 简介: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一、序众所周知,北齐佛教奠定了隋代佛教的基础,对其所面临的佛教教学、教团统治等诸多教内外问题方面都有着极深刻的影响。另一方,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看,隋朝建立以前的北齐疆域及其域内佛教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标签: 司马消难 韦孝宽 尉迟迥 北周武帝 韦世康 摩崖石刻
  • 简介:马克思早期需要解决自由的普遍化和现实化两大问题。从"博士论文"(1)阶段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阶段,马克思研究自由问题的路径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研究重心从"自我意识"哲学过渡到"国家与法的现实关系"上。其理论原因在于马克思不断深入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研究;其现实原因在于,马克思在参与编辑《莱茵报》期间,开始关注现实的政治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在现实关系中考察主体和共同体的关系问题。但是,这一阶段的马克思尚未彻底完成从一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 标签: 马克思早期思想 自由 自我意识 国家与法 现实维度
  • 简介: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旨在批判、改造和重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另辟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其中,最具影响的莫过于赖希的微观革命论和性革命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革命论和爱的说教以及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他们着力于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出发去重塑人和社会,同时也并不否认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心理特征,把心理层面的变革看作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内容,却无视经济政治条件和环境对一般(而非个别)心理问题的决定作用,从而颠倒了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最终陷入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幻象。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人的自由和解放 抽象的人 解放幻象
  • 简介: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色简洁、清晰、深沉、庄重,非常独特。从埙曲《楚歌》的源起与文化意蕴、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于埙曲《楚歌》进行审美特征分析,并以黄河泥埙九孔埙吹奏实践用为案例来验证。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埙教学之方法,探究埙乐谱之韵涵,借鉴中国与西方之音乐元素,挖掘传统与现代之创作手法,才能不断赋予黄河泥埙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黄河泥埙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 标签: 埙曲 《楚歌》 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