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青春一定与某些介质有关。比如,一首老歌,一首歪诗,一件T恤,一个书包,甚至,包括随风而来或者绝尘而去的花香。青春正当时,我们专横跋扈,自以为时间漫长得都没耐心等到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自以为那些挥霍掉的时光,会一直站在来时的老站台下,静静地等待明天的到来与回归。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我有很多想法,比如有一天可以去国外旅游,也比如拍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希望有一天我的梦想都能成为现实。常常回想起大学的日子,那个时候的快乐很单纯。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 简介:佛教入华,约在西汉之末,势力始盛当在东晋之初。其时经典传播未广,学者理解未深。自陈而至隋唐,中土佛学大成。法朗、吉藏、昙迁、玄奘开三论、法相之学;智首、道宣,道信、弘忍光大律宗、禅宗;而昙鸾之于净土,智颚之于天台,智俨之于华严,信行之于三阶,金刚智、不空之于密宗,俱开隋唐之大宗派。魏晋以来南北佛学风格殊异之势至隋唐而综合,

  • 标签: 《宋高僧传》 20世纪 综述 隋唐 佛学 佛教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公众的怒火演变为个人的牢骚、从大街上的战斗演变成书房里的打赌的过程,其间存在着他们关于资本主义叙事和政治表述的巨大逻辑变迁。正是在这两点上,他们成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异端,今天的后马克思主义更是试图以新政治表述和激进“革命”策略替代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位置。理解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迁,不仅需要关注其对所经历的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的反恩和经验概括,而且需要把握其是如何在历史认识论、资本主义经验和政治话语三者之阀进行整合的。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整体风格 逻辑变迁 政治话语
  • 简介:米芾《画史》中这样记载吴道子线描的特点:“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汤垕《画鉴》中说李公麟的线描“行云流水有起倒”。从“挥霍如莼菜”到“行云流水”,正是唐宋时期道释人物画线描风格的转变过程。敦煌莫高窟103窟的《维摩诘像》与《维摩演教图》就体现了这种转变。

  • 标签: 唐宋时期 维摩诘 线描 流水 风格 《维摩演教图》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的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三是卢卡奇等人最早提出后又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们之间的争论在哲学上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三种思潮在哲学上的争论与分歧是紧紧地同社会理论方面的争论与分歧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为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改良的态度;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革命的态度。后两种思潮尽管都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理论出发点截然有别。共产党的理论家出发点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出发点则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 标签: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异化劳动理论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的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的经验性特性。"文化与社会"的传统、文化研究的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性的文化、美学与理论的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