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1857年,马克思应邀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关于利瓦尔的词条。在该词条中,马克思基本否定了利瓦尔所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讨论为什么马克思会如此贬低拉丁美洲。通常的解释是:在马克思写作的时候,关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资料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接触到的都是贬低拉丁美洲的资料,马克思不自觉地接受了对拉丁美洲的偏见。但这个解释具有很大的缺陷,不符合以批判表象为基本职责的马克思的思想。其原因可能在于,在马克思那里还残留着来自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马克思认为拉丁美洲独立进程没有发挥释放革命潜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职能。

  • 标签: 马克思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
  • 简介: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想想高考之前的那些日日夜夜,莘莘学子吃不香睡不安,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书,精神高度紧张,生怕自己考不上大学,怕失败,怕羞辱,怕让父母、老师失望,想想真是让人心疼。每当高考成绩公布,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事如所愿,以优异的成绩进人理想的大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 标签: 高考 成绩公布 大学 老师 理想
  • 简介:钢铁的质量是靠熔炼来提高,人生的高质量则是靠一个人的智慧来实现。硬骨铮铮,宁折不弯,甘为玉碎,不为瓦全,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应展示的气节忠魂;然而,在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的岁月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靠的恰恰不是倔犟和固执的锋芒,而是靠灵活机智的迂徊,是靠充满智慧的“柔”来吸纳或化解一问题的“刚”。早年,人们为了研究出能在公路上高速平稳行驶的汽车轮胎,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想法是加大轮胎的硬度以抗拒道路不平所造成的一颠簸,可是,其结果不是轮胎被不平的路面撕成碎条,就是颠簸所造成的轴断或车毁。这种设计显然无助于车速的提高;后来,他们改变了思路,设计出柔软的轮胎,为了增加柔软度,又把它设计成中空的,让它吸纳路面的一切不平给车轮所造成的压力以减少颠簸,结果,他们成功了!吸纳和接受一切不平所造成的压力,并不仅仅只是汽车能高速平稳行驶的保证,实质上它更体现了我们人类的一种较高境界的生存智慧!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能吸纳一压力的智慧,那么他就会有宽容海涵般的襟怀,就会有一个不以个人得失为衡量标准的高尚灵魂。在美国的历史上,林肯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总统,然而,就因为他是一个地位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在渴望从政的同时,不知...

  • 标签: 压力智慧 吸纳压力
  • 简介:作为部派佛教的一支,有部承认佛乘(菩萨乘)的存在,并从各个方面对佛、菩萨、波罗蜜道及三乘差别进行了深入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本文所做的只是对相关材料的归纳与梳理。

  • 标签: 佛教文化 大乘观念 波罗蜜道 菩萨
  • 简介:莫蓝和陈子安没想到这么快就对婚姻厌倦了。没有人有外遇,没有人升官发财,都还是从前那份工作,两个小公务员,每天坐着地铁从东城到西城,从前恋爱时要一起去上班,从地铁里也要搂着抱着,半分钟也离不开的样子。如今,他们宁愿一个人去坐地铁,反正在一起也不知说什么。

  • 标签: 婚姻关系 中国 恋爱 家庭生活
  • 简介:<正>一篇题为《也应惩治行贿者》的短评(见《人民日报》1992年4月14日)写道:“公诸极端的贪污贿赂要案,只见受贿者服法,少有行贿者受惩。”这种情况确实是极不正常的,因为轻纵行贿者,受贿罪案难于查处彻底。列宁主张严惩一涉及受贿的行为,才是治本之道。

  • 标签: 行贿者 列宁 受贿罪 受贿者 工作人员 贪污贿赂罪
  • 简介:本文着眼于文献,从佛经音义中整理出六条《周易》经文异文。通过对照发现,它们与今本、帛本、竹本《周易》经文,皆不相同。初步考察表明,《周易》在佛教界流传,他们所继承的版本系统,与外界所行当有所不同。

  • 标签: 《一切经音义》 《周易》 版本
  • 简介:<正>人是脆弱的,常常会出现喜怒哀乐;生活是复杂的,时时都有甜酸苦辣。于是,不平衡的心理时常影响我们的健康。因为我们无法避免来自外界的刺激和完全抑制自身的条件反射,这就给我们的性情修炼增加了一个任务——学会心理平衡。

  • 标签: 平衡术 不平衡 我自己 我害怕 生活环 热爱生活
  • 简介: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法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本论文专题探讨部派佛教一有部的涅槃学说。一有部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关于法的实有学说的基础之上,所谓法的实有,是指宇宙构成成分的实有,每一种实有的成分又包含有不变的法体与刹那的作用。所谓涅槃就是指止灭刹那的作用,达到唯有法性的寂灭状态,或者说是圣者证入法体的解脱状态。有部的涅槃是一种实有自体的存在,这是以法体实有为基础的涅檠概念。有部的涅檠概念又称作择灭无为,而最终的解脱状态又细分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本论文对这些与涅槃相关的概念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并指出,一有部是以脱离现象界的生命,消融于无生命的绝对界为解脱的最终目的,与印度哲学中的解脱论的传统,尤其是胜论学派的解脱论从思想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 标签: 实有涅槃 法体 刹那作用 择灭无为 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
  • 简介:四无量是佛教所有宗派所共有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的修行实践,通过这种实践,可以使行者的心量变得更宽大、更善良,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作为部派佛教影响最大的说一有部(简称有部),对四无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做了清晰的解释和论证,认为四无量只能对治烦恼,但不能断除烦恼。修习四无量应当遵循从亲到疏,从内到外,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的修学次第。本文主要是从四无量的建立、性质、行相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有部
  • 简介:  在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十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十二生肖印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标签:
  • 简介:“一为天下”就是“无我为人”,“天下为公”。建立大慈意”,就是发“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弘愿。“建立……意”即发愿;“大慈”就是“同等的大慈,同体的大悲”,就是“菩萨观诸众生与一己为同等同体,无条件地也就是无我地起拔苦与乐之心”,这种“无我的真慈悲”就是“大慈意,大悲愿”。“仁”既包括儒家一

  • 标签: 同体 修仁 救世 乐之 菩萨道 心士
  • 简介:就像小娃娃只知道戏台上有好人坏人,经济学家只知道有公有制私有制一样,哲学家只知道物质精神,逻辑学家只知道是、不是和有、没有,不知道还有既不是物质又不是精神,既不是是又不是不是的东西。超越好人坏人就懂人事了,超越公有私有就达到联有了。如果能够超越物质精神,超越有、没有,就进入佛学了。

  • 标签: 世界观 综合论 表述 物质精神 经济学家 逻辑学家
  • 简介: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的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的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的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的痛快。最扫兴的是,参加过一些“带功”的报告会,当大师的话音震荡,引得大群虔诚的听众如醉如痴,都承认有异常感觉的时候,我却微澜不兴,甚至有不甘心的气功师把手贴近我的身体反复试探,我也毫无感应,只好自认鲁钝,永作门外汉。其后再研究道教,不免要按照常人理解的科学逻辑,对道教养生作些考究,历年以来,略成条理,因草此篇,号为门外谈,祈得高明教正。一、养生与道教的关系“养生”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养生”一词初见于《庄子.养生主》,其中说到文惠君听庖丁讲“解牛”之以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所谓“生”,指人的生命体及其生命力。养生本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医术就是从人类的养生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医术主要是用药治疗已病之身,但也包括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一般养生主要是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但在实践上,养生和治病的过程往往互相交织,而养生的...

  • 标签: 养生术门外 道教养生术 门外谈
  • 简介:<正>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当自己尚处劣势之时总是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以蒙敝、麻痹强大的政敌。三国时期刘备早年投靠曹操时,就曾行过韬晦之。他平时装成不问大事的模样,每天都到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一次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字)与操耳”之时,刘备大惊失色,慌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拿不

  • 标签: 三国时期 青梅煮酒论英雄 使君 曹爽 灯色 平陵
  • 简介:道教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最微小的机体均有神灵,这就是身神,而每个神灵均有各自不同的姓字、状貌、服色。如能存神于体内则身体安康;若为外物诱引,神灵出游则身体多病;如果身神不存则生命消亡。因此,欲祛除病邪,延年益寿,就要存守身神,使神不外驰;若神外游,则需要存思使之回归于形体;如欲长生成仙,则必须运用许多复杂的存思方法

  • 标签: 道教 存思修炼术 道家思想 《太平经》 神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