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金刚》一经为般若学之根本。《般若》诸经以《大般若》之第二分(《大品般若》)为根本,此依龙树判有前后两分,皆以《善现般若》为主。《善现般若》精义《金刚经》赅摄之。又二分之判,分详般若道与方便道,对比观之,自以方便道为究竟。方便道二十一品要旨,《金刚》一经具备无遗,井然不乱,故谓《金刚》一经为般若学之根本,实亦般若学根本之根本也。

  • 标签: 《金刚般若经》 讲义 《金刚经》 般若学 龙树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戒律是宗教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产生的。在历史上,道教戒律包含有科、戒、律、清规等多种形式,对信教人士的思想信仰、日常宫观生活、斋醮科仪、修炼养生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是信教人士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教戒律不但对于信教人士具有重要的规约作用,其融摄的一些世俗伦理道德对普通群众的生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道教戒律 国家法律 行为规范 国家强制力 思想信仰 斋醮科仪
  • 简介:教会法典大于同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

  • 标签: 法典 教会法 国家法律 首先 责任和义务 权力
  • 简介:《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 标签: 蕅益智旭 天台家法 《周易禅解》
  • 简介: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天师道在汉末兴起后的再次勃兴时期。它历经了曹魏时期(公元220-265年)对它的制约,而又盛行于大江南北;并且在教团组织形式及教义上均有较大的变革与发展。这是道教发展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兹据史籍记载,略述梗概。一、曹魏之制约天师道及天师道之传播曹魏时,太平道随黄巾起义的被镇压而衰微;天师道(即五斗米道)随系师张鲁之归顺曹操与移民北迁,造成组织分散,其势大减。在社会历经黄巾起义之后,魏统治者深知对方士、道徒们的活

  • 标签: 道教史 陆修静 上清经 杨羲 老君音诵诫经 三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