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 标签: 蕅益智旭 天台家法 《周易禅解》
  • 简介:一般来讲,诵经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解佛教义理作为自己的修行指南.或者是为弘经说教而读经及参阅古德注疏等,详研经义。二是以诵经作为修行。这是大乘佛教的传统.佛教史传中就有许多关于诵经可增长福慧功德乃至开悟的记载。印光大师曾特别说到这一方法.

  • 标签: 诵经 佛教义理 大乘佛教 印光大师 修行 功德
  • 简介:天台宗人间佛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基于心性论,以“一心三观”思想断除人们将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两截的执见,解除人们对出世间的执着,将人们的兴趣重心拉回到当下,依靠自身菩萨行来获得佛陀之道;对儒家思想的会通体现出具体性与深入性。此种会通,其宗教目的在于,将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内圣外王理念融摄到菩萨道践行之中。天台宗人间佛教思想为解决转型期出现的社会矛盾可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 标签: 天台宗 心性论 一心三观 人间佛教
  • 简介:佛教天台宗思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三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三种:一是,对立而相即、“会二归一”的“三一”模型;二是,圆融无碍、“会三归一”的“三一”模型;三是,中道实相、“主一”式的“三一”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中最基本的是“会三归一”这种模型,从逻辑上分析,它最初表现为第一种模型,上升至第三种模型。天台宗“三一”思维模式的核心是“主一”式,它也体现了天台宗要论证的根本思想——“中道实相”。

  • 标签: 中道实相 性具善恶 一心三观 圆融三谛
  • 简介:止观原是佛教徒普遍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佛教各个流派也都是十分强调止观双修或定慧并重,早在《奥义书》中就有类似的思想,如《瑜珈真性奥义书》说“盖瑜珈而无智识,则其为解脱也无力。是故欲得解脱者,必瑜伽与智识坚定双修。”意思是说,只有将瑜伽(调整呼吸,凝神观想)修行与智识(智能)、禅定修习与理论思维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解脱。

  • 标签: 止观 述略 学说 《奥义书》 修行方法 印度佛教
  • 简介:“本”与“迹”是一对既相互区别又相即不二的佛学范畴,智者在《法华玄义》卷七上中对之进行了详细解释。智者说“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法实相,其余种种,皆名为迹。又,理之与事皆名为本,说理说事皆名教迹也。又,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为迹。

  • 标签: 智者 实相 修行 名教 佛学 范畴
  • 简介: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头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立宗依据,故亦称法华宗。天台宗后世厘定的该宗早期的传法谱系是以大乘中观学说的创始人龙树为东土初祖,

  • 标签: 天台宗 中国佛教 佛教宗派 《法华经》 智者大师 龙树
  • 简介:天台宗与华严宗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两个以教立宗的宗派。智颤在四教判释中判《华严经》为“高山顿说”、“圆教兼别”,体现出他诸经并尊的融合思路。法藏判《法华经》为“三乘教”、“逐机末教”、“同教一乘”,反映出他为本宗宗经而与天台宗争锋的思想倾向。澄观以《华严》为“顿顿”而《法华》为“渐顿”,湛然判《华严》为迹门“兼权”而《法华》为“超八”之教。天台山家与山外还就《起信论》的判释及法藏的《义记》展开了争论。两家的判教之争最终确立了中国佛教两大教宗并峙的局面。

  • 标签: 天台宗 华严宗 佛教 法藏
  • 简介:天台山佛像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个性鲜明、影响深远”四个特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这四个特点,认为其佛像历史可以上溯到东吴时代,其工艺以石雕和木雕而闻名中外,体现在观音文化和罗汉文化的个性,影响流传海外,至今不缕。

  • 标签: 天台山 佛像艺术 个性 影响
  • 简介:在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研究的重大成果中,凡是涉及到天台宗的,大都注意到了天台宗的判教。纵览先贤时彦的这些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关天台宗判教的共识;在这些成果的相互比较中,又可以看出各家研究的个性和特色。有关天台宗判教的共识大致有以下几点:1、都将智岂页大师对全部佛教经典和理论所作的“五时八教”判释视为天台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当作天台宗与其它宗派互相区别的基本标志。2、都对“五时八教”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尽而明晰的解释和说明,由于所据原典大致相同,所以大家在此一点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3、都注意到智岂页对南北朝时期所谓“南三北七”十家判教的批判,从而视天台

  • 标签: 天台宗 佛教 判教 《法华经》 教义思想
  • 简介:鸠摩罗什(Kumarajiva,350—409年),又作鸠摩罗什婆或鸠摩罗耆婆等,略称罗什,意译为童寿。据《高僧传》卷二、《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等记载: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父名鸠摩罗炎(Kumarayana),母名耆婆(Jivaka),兼取父母之名为罗什。七岁随母出家,

  • 标签: 译经 天台宗 鸠摩罗什 沙弥
  • 简介:慧思被尊为天台宗祖师,素以解、行并重著称。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融合大乘义理的止观修行思想之中。慧思的大乘止观思想,与大乘佛教核心范畴二谛紧密相关。慧思基于二谛阐述大乘止观法门,同时,通过大乘止观思想的论述来开显二谛。基于第一义谛“心体平等义”以及世谛“心体缘起用义”,通过真心与染性、理体与事相、止行与观行三个方面的阐述,慧思安立了“真心本具染性”、“心外无法”、修止行离世谛、修观行知世谛等命题,由此开显真、俗二谛与止、观二门之互摄圆融。

  • 标签: 慧思 大乘止观 二谛
  • 简介:大觉义天是韩国天台宗的创始人,但他并不象一般的宗派祖师那样,只是弘扬一宗一渗,而是兼容并包,诸宗并弘。更可注意者,大觉义天对诸宗之兼传并举,并非是以天台宗为中心,而是以华严宗为中心的,其所谓天台思想中实包含着浓厚的华严特征。正传华严,兼传天台,是义天佛学思想的总体性格。

  • 标签: 义天 天台 华严 教观
  • 简介:宋代一朝的佛教,禅净二宗的兴起而逐渐取代天台华严二宗在江南地方的影响力。在总体上,天台华严两教团在思想上虽较前朝渐有衰退的倾向,然就宋初而言,于教团内部思想论争以及教理发展反而给後世留下较多宝贵的资料。

  • 标签: 华严禅 教学研究 华严宗 思想史研究 金光明经 日本
  • 简介:当我们来到天台山国清寺时,只见这里古木参天,层林叠翠,仿佛置身于浓墨重彩的国画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然而,你可曾知道国清寺僧众为了管理和保护这里的山林,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远的且不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国清寺僧人在修禅研教的同时,耕种百亩稻田,经营三千六百余亩山林,发扬了我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为了保护好祖祖辈辈培育经营的这片汪洋林海,国清寺长年有七、八位僧人日夜巡逻在雾山云海之中。现任住持唯觉法师,早年就是一位管山的头

  • 标签: 天台山 雾山 古木参天 百亩 令人 风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