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我第二度朝礼九华山了。作为佛教名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本来就很令人神往,今番圣地重朝,自然是更生恭敬心,也更生一番亲切感。

  • 标签: 九华山 佛教 甘露寺 祗园寺 天台禅寺
  • 简介:1.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则已。——弘一大师

  • 标签: 智慧 弘一大师
  • 简介:河州(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河州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河州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袍罕、导河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河州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回族文化 河州 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
  • 简介:在塔院寺大白塔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木构建筑物。这就是五台山最大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为两层三檐硬山顶的木构建筑,面宽二十五点三米,进深一十三米,宏伟高大,雕饰华丽,酷似宁波“天一阁”。在藏经阁的中上方,悬

  • 标签: 华藏世界 转轮藏 藏经阁 木构建筑 大白塔 文殊
  • 简介:当两种不同的文化有所接触时,必然发生相互激荡。从宗教的观点而官,基督教和佛教都是超越文化的。然而从人类文化现象来看,两者若想在抽象的理念信仰之外融入生活,它势必是一种文化,必然在文化的范围之内。抽象的信仰理念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当地世俗化。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有四次入传教的经历,即唐朝景教的传播、元朝也里可温教的入华兴衰、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入、以及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各派的相继传入。同样是外来宗教来华,基督教和佛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本文想以佛教初传来华的经历为衬,通过景教与佛教两者不同经历的比较,分析一下基督教(景教)在唐朝传播最终失败的原因。

  • 标签: 景教 佛教 中国 宗教文化 宗教传播
  • 简介:<正>虞对儒家的基本态度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都受到他的攻毁。但他对战国末年的儒学大师荀子却是个例外。本来虞对荀子亦持基本的否定,但后来经过他对《荀子》的重新审视,又以为荀子的见识度超越儒家与诸子,甚至视荀子为儒学中的路德、中国古代学术界的培根。并写作了《荀子之政治论》、《荀子之〈天论〉与辟机祥》、《荀子之〈劝学〉及〈礼论〉》等三篇论著,来阐发荀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与人性修养学说,对荀子的学说作了高度的评价。

  • 标签: 吴虞 君主主义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儒家德治主义
  • 简介:清代,松江府娄县有一个诗才敏捷、颖慧绝伦的女子,名叫学素。后来,嫁给了翰林院编修顾伟权。

  • 标签: 嵌字诗 翰林院 吴学素 清代
  • 简介:儒、道、释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宗教,儒和道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佛教是由外传入中国的。但关于佛教初传入我国的历史时间,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确论。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所列有十说,黄忏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八说,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九说,蒋维介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列有七说。其实,佛教初传之说还不止这些,本文仅就一些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简单罗列,为读者作一参考。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说法 两晋南北朝 历史时间 先生 学术界
  • 简介:澄在理气问题上提出"理"与"气"不可分,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的观点,认为理气不可以先后言.亦不可以有无言,这既跟他的治思想密切相关,也是对当时主流思潮以"有"、"无"、"先"、"后"言理气的一个反动.澄易学理气论思想的提出,在学术史上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其一是在本体问题上,发展了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澄区分理与气,区分功能与实体,比张载仅立"清虚一大"为万物源有更多的合理性,为儒家的成圣成贤的修养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理气论 易学 儒家 有无 张载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