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界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天敌正是自然界的一种控制力,它调整着动植物间的数量,使生态保持平衡。现在,人们参加到这一斗争中来了,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用来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农林业害虫的天敌有三类: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和捕食害虫的脊椎动物。其中“以”的办法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以虫治虫 病原微生物 天敌昆虫 林业害虫 动植物 脊椎动物
  • 简介:每年11月至次年清明,特别是春节后一段时间,海南石斑鱼养殖区都会暴发鱼虱幼虫大面积寄生危害。主要症状:口腔出现成簇分布的红疮,鱼体消瘦无力,食欲减退,严重的幼虫寄生上下颚处出现细菌继发感染溃烂,甚至下颚烂穿,每天都有死亡。但大多养殖户并未意识到病因是虫害(鱼虱幼虫体小透明,难以肉眼发觉),见有红肿和溃烂就天天以抗生素洗鱼,或杀虫用药使用不当,致使久治不愈。

  • 标签: 寄生虫病 石斑鱼 食欲减退 继发感染 使用不当 久治不愈
  • 简介:1鹅球虫病鹅球虫病是危害幼鹅的一种寄生病,主要发生于2~11周龄的幼鹅.耐过的病鹅往往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常引起急性暴发,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90%~100%,死亡率10%~96%不等。多发生于5~8月。

  • 标签: 寄生虫病 病鹅 防治 发育不良 球虫病 地方性
  • 简介:生产实践中,由寄生引起的奶牛疾病很多,奶牛一旦感染寄生病,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病况,甚至危及生命,常给奶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奶牛常见的几种寄生病概述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1奶牛球虫病1.1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消瘦,喜躺卧,被毛粗乱,体温略高或正常,粪便稀薄稍带血。病中期体温升高至40R2~41.5~C,前胃驰缓,肠蠕动增强,排带血的稀粪,其中混有纤维性薄膜。恶臭,后肢及尾部被粪便污染。病后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为血液,病牛极度贫血、衰弱。

  • 标签: 奶牛疾病 寄生虫病 粪便污染 防治 生产性能 体温升高
  • 简介: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 标签: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轮作 病、虫、草害
  • 简介:昆虫属变温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许多昆虫利用滞育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昆虫滞育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进行描述,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昆虫滞育期及感应光周期敏感阶段昆虫生物学特性。

  • 标签: 昆虫 滞育 滞育虫态 光周期 敏感阶段
  • 简介: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 简介:调查了重庆市山羊隐孢子感染情况,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重庆市武陵山区和山峡库区6个种羊场共301份粪样进行了检测(其中每个羊场抽检率大于10%)。结果检出隐孢子阳性样品16份,平均感染率为5.32%,场感染率为50%,均在山峡库区,种羊场阳性率最高为21.1%.

  • 标签: 感染情况调查 隐孢子虫 种羊场 重庆市 山羊 武陵山区
  • 简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茚威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9d、16d、25d450g/hm^2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5%、95.2%、83.5%,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mL/hm^2的处理防效相当,未达极显著差异。试验药剂综合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10%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