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水产养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中国市面上的溶解氧传感器存在价格昂贵、不能持续在线测量及更新部件维护困难等问题,难以在水产养殖物联网中大规模推广和发挥作用。本研究基于荧光淬灭原理,利用水中溶解氧浓度与荧光信号相位差的关系进行低成本、易维护溶解氧传感器的研发。首先利用自制备溶氧敏感膜,经激发光照射后产生红色荧光,该荧光寿命可由溶解氧浓度调节;然后利用光信号敏感器件设计光电转化电路实现光信号感知;再以 STM32F103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编写下位机程序实现激发光脉冲产生,利用相敏检波原理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计算激发光与参照光的相位差,进而转化为溶解氧浓度,实现溶解氧的测量。荧光探测部分与系统主控部分采用分离式设计思想,利用屏蔽排线直接插拔连接,便于传感器探测头的拆卸、更换、维护以及实现远距离在线测量。经测试,本溶解氧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 0~20 mg/L,响应延迟小于 2 s,溶氧敏感膜使用寿命约 1年,可以实时不间断地对溶解氧浓度进行测量。同时,本传感器具有测量方便、制作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为中国水产养殖低成本溶解氧传感器的研发与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溶解氧传感器 荧光淬灭 水产养殖 STM32微处理器 溶氧敏感膜
  • 简介:采用HNO3-H2O2微波消解稻谷样品中的硒,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稻谷中微量元素硒.方法的检出限为0.14-ng/mL,线性范围为0~10-ng/mL,回收率为97.3%~101.6%.此方法可适用于富硒稻谷中硒含量的测定,一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
  • 简介:砷是一种至癌至畸的有毒元素.砷在水生生物体内有很强的浓集能力,可浓缩水体中的砷高达3300倍,所以对水体中砷含量的控制应十分严格,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最高浓度限量为0.05mg/L.以往水体中砷含量的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和砷斑,前种方法操作烦琐,而后者检测限高.目前还有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但该所需仪器复杂、昂贵,不宜普遍采用.本文采用了装有气动进样装置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以KBH4为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砷,并进行了有关测定条件的实验和研究.此法检测限为0.1ug/L,平均标准偏差为3.6%,回收率为96%-108%.通过标准样品及实际监测表明,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环境水样中痕量砷的分析测试.

  • 标签: 中的痕量 原子荧光法测定 发生原子荧光
  • 简介: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养猪业当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质量安全,二是效益提高,三是环境治理。由这三大问题直接表现出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繁、环境污染等已成为限制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 标签: 养猪法 生物发酵 养猪业发展 集约化程度 质量安全 环境治理
  • 简介:据菲律宾国内大报之一的《菲律宾每日问询报》和《菲律宾星报》2006年11月和12月多次报道,11月24El凌晨,菲律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燃料在由上下两院代表组成的二院制委员会上获得通过,该法事实上已得到议会的最终承认。作为一部优先法律,在获得总统府认定后,经阿罗约总统签署,于2006年底生效。

  • 标签: 生物燃料 菲律宾 生效 总统府 委员会 国内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reportermolecule)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1,2].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FISH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染色体
  • 简介:目前已完全证明利用草鱼作为水利渠道系统的生物改良水土是可行的,且效果大,还可从渔业生产方面尚未利用的水域中获得高质鱼品。草鱼能够清除贮水池冷凝器热动力设备中的丛生,清除休闲水稻田中的莠草。为了除掉水稻田里的细杂草,可以养殖草鱼幼鱼。由于草鱼能除去鱼池中的丛生,因而可以显著地提高鱼池的生产效能。

  • 标签: 草鱼 草食性鱼类 鱼池 水稻田 利用 改良
  • 简介:适用于绿色食品肉猪生产的重金属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一直是决定和影响绿色猪肉质量的瓶颈问题,近年对猪肉产品中砷、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多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但在实际检测中,该方法传统的试样前处理,无论是湿法消解还是干灰化消解样品,都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制备时间长而达不到"快速"检测的目的.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猪肉样品,与湿法比较,既保证了检测的精度,又达到了快速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 标签: 绿色食品猪肉 重金属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微波消解法
  • 简介:了解菜心光能利用效率的规律性,可为具优良光合性状菜心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据此,本研究选用在二份耐热性强和二份耐热性弱的菜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强和温度的上升和下降的日变化,四份菜心材料的初始荧光(Fo)、相对可变荧光(VJ)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能量(DIo/RC)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则出现先降后升的情况;除Fo的最大峰值在四份材料中均在13:00时外,耐热性强的材料其余参数的最大或最小峰值出现在光照强度最大的13:00时且变化幅度较小,而在耐热性弱的材料中这些值的变化幅度大且出现在日最高温度的14:00。另外,随着光强和温度的降低,各荧光参数又逐渐向初始水平恢复,但耐热性强的菜心品种的恢复速率高于耐热性弱的菜心品种。这一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考虑作为评价菜心材料耐热性强弱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菜心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 简介: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型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原子荧光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充分利用IF—T模拟监视曲线来调整仪器工作条件参数,在短时间内达到检测稳定性、准确性高的方法——即让所进样品的元素荧光信号全部采集。希望能与同行共同学习。

  • 标签: 原子荧光分析 模拟监视 多元素同时分析 光谱分析技术 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
  • 简介:磁珠核酸自动提取仪可以简单、快速、高效和经济地实现各种标本核酸的自动提取。本文概述了核酸自动提取仪的原理及分类,磁珠核酸自动提取仪原理、分类、特点及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磁珠 核酸 NAT 核酸自动提取仪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大白藤〉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黄藤〉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大白藤〉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黄藤〉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 标签: 棕榈藤 黄藤、大白藤、小白藤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 简介: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采集时间的大飞扬草整株、叶、茎、根水提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得出了可以用于鉴定的共有峰位置。绘制了峰位置分布图,直观地展现了各个荧光物质存在的部位。结合文献,指出了部分荧光峰的归属,未归属的荧光峰可能是属于新成分。

  • 标签: 三维荧光光谱 大飞扬草 峰位置
  • 简介:魏捷等(1998)对不同海拔地区珠芽蓼激发荧光F736F689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F736F689比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光能随海拔升高更有利于向PSII分配。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测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基粒片层逐渐减少,基质片层逐渐增多。PSII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PSI却相反。较少的PSII和LHC-II分配较多的激发能,可能在于基质中存在较多的游离的LHC-II和LHC-I,它们有利于状态II向状态I的转换,使激发能有利于向PSII分配,从而使两个光系统间的光能分配达到平衡,维持最大的光合效率和光化活性

  • 标签: 珠芽蓼 激发荧光F736F689比值 超微结构 状态转换
  • 简介: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 标签: 干旱胁迫 禾本科牧草 叶绿素荧光
  • 简介:为建立鸭瘟病毒(DPV)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出DPVUL30基因中510bp的保守序列,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DPV的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5×101拷贝,与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小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H9亚型流感病毒和鸭副粘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DPV的检测。

  • 标签: 鸭瘟病毒 UL30基因 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