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究广西北海大冠沙、党江以及山口地区的红树林群落组成与结构,以其红树林内典型红树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设置8个样地进行典型取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红树林群落物种的种类、株数、盖度以及幼树、幼苗层树种的种类、数量和高度。结果表明:大冠沙地区白骨壤群落林相整齐,群落结构单一,仅生长有白骨壤树种,且林下无幼苗,亦未见有其他植物生长。党江地区桐花树群落长势繁茂,林下桐花树幼苗生长密集;该地区无瓣海桑人工林群落树体高大,树冠较稀疏且连续。山口地区秋茄群落冠幅较大,林下稀疏,秋茄根部发达且粗壮,该群落伴生有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该地区的秋茄、木榄群落内均伴生有其他树种且林下有幼苗以及幼树更新。

  • 标签: 红树林群落 植被调查 群落特征 物种组成
  • 简介:2016年在赣州新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marmorata(Uhler,1878)],首次发现菊科蔬菜紫背天葵[GynurabicolorDC.]是其寄主。菊方翅网蝽在赣州野生的紫背天葵、菊芋、苍耳、向日葵、小蓬草、女菀、鬼针草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易见,并对菊芋、苍耳造成较严重危害,9—10月受害严重的叶片平均有成虫、若虫25~30头,叶片提前干枯。推测菊方翅网蝽是随菊科花卉从广州周围流入,侵入赣州时间有8~10年。鉴于菊方翅网蝽会对菊芋造成较严重危害,建议有关省和部门立即开展菊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评估。

  • 标签: 菊方翅网蝽 入侵害虫 赣州
  • 简介:为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的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的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的增加,物种的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的综合影响下,物种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的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三是较小的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的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