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丰富的竹意象表明,上古时期,日本人熟悉竹子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竹文化;竹不但是重要的梳妆用具和巫术性用具,还是当时人们信仰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神圣性、神秘性、高贵性的综合性文化内涵。研究此2本书中的竹文化,有助于了解日本竹文化的起源和竹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期为日本竹文化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古事记 日本书纪 竹梳文化 内涵
  • 简介:本研究以6个月巨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对木质部发育的影响。外施GA3浓度在1.0-10.0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的伸长,外施1.0mg/LGA3时,新生木质部中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的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的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和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中S-木质素和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新生木质部细胞中纤维细胞和导管分子的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的分裂和次生细胞壁成分的合成来调控巨次生木质部发育。

  • 标签: 赤霉素 巨桉 木质部 纤维细胞 导管分子
  • 简介:通过对观光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南冬春季节,用0.1%的恶霉灵消毒,再用室温(20℃)的水浸泡12h,以河沙为基质,给予适当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通过药剂处理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种子,降低发芽率。

  • 标签: 适当的温度 基质 发芽势 发芽率
  • 简介:选用药膜法研究加入青葙甲醇提取物后,对苦参碱防治螺旋粉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终浓度为5000mg/L青葙提取物后,苦参碱对螺旋粉成虫的毒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0.50mg/L、0.25mg/L、0.125mg/L的苦参碱校正死亡率分别从89.15%、74.67%和52.97%提高到100%、100%和96.5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苦参碱使用浓度从0.25mg/L降低至0.125mg/L后,加入终浓度5000mg/L的青葙甲醇提取物,处理后5d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从77.80%提高到90.44%。

  • 标签: 青葙提取物 苦参碱 螺旋粉虱 生物活性 增效
  • 简介:介绍了海南紫荆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总结归纳了海南紫荆的保护应用和研究现状。目前对海南紫荆的人工繁育、引种迁地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可以完善海南紫荆分布信息,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结合起来,加强海南紫荆育苗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适生地区推广种植。

  • 标签: 海南紫荆木 珍贵用材 研究 建议
  • 简介: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了撞击力对丝棉金星尺蛾幼虫假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虫出现坠地假死和吐丝假死两种假死现象,随撞击力增大,坠地假死、吐丝假死和总假死发生率均有增大的趋势。(2)吐丝长度、收丝时间和假死持续时间在不同撞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吐丝长度与收丝时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果可为利用假死行为防治丝棉金星尺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丝棉木金星尺蛾 假死 撞击力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的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的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霉菌3种,其中哈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古树名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社会的十分珍贵的遗产与宝贵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晋城市古树名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古树名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古树保护应采取的对策。

  • 标签: 晋城市 古树名木 保护
  • 简介:为了研究格尔木市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特征,利用格尔木市1961~2015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逐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频数、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R/S方法分析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各指标均无突变发生;格尔木市汛期极端降水频数(极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月,而5月、8~9月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小;极端降水频数时间序列具有反持续性,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具有持续性。

  • 标签: 极端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