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减少足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换节能灯泡。11瓦节能灯就相当于80瓦白炽灯的照明度,使用寿命要比白炽灯长6-8倍,不仅能大大减少用电量,还节约了更多资源,既省钱又环保。空调的温度设定在夏天26℃左右,冬天18℃—20℃对人体健康比较有利,同时还可大大节约能源。购买那些只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丟弃旧冰箱时,打电话请厂商协助淸理氟利昂。

  • 标签: 碳足迹 照明度 节能灯泡 节约能源 人体健康 能效标识
  • 简介:基于2012—2016年邵武市森林资源年度变更建档数据,采用国家认可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分年度对邵武市林分储量进行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分年度估算邵武市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和未成造的储量,并分析其汇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2—2016年,邵武市年平均储量为3254.7393万t,年平均汇258.6442万tCO2e;林地平均密度140.15t/hm^2,林分平均密度150.77t/hm^2;森林储量年平均价值21.48亿元,占GDP的12.02%;汇年平均价值0.47亿元,占GDP的0.27%。

  • 标签: 森林植被 碳汇 估算 经济价值
  • 简介:草原、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汇。相对森林而言,草原的汇功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其固能力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草原汇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草原汇政策所采用的政策工具进行计量和分析。从基本政策工具和汇产业竞争力两个维度对我国草原汇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未来相关政策制定和应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草原汇政策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草原碳汇 公共政策 政策工具 频数分析
  • 简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库,汇集了全球植被库的86%和土壤库的73%,在调节全球平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

  • 标签: 碳储量 土壤碳库 生态系统 全球碳平衡 生物量 气候变化
  • 简介:本文运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影像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依据土地利用碳源/jr-理论,结合区域实际特点,利用排放系数法和能源消耗法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进行时序变化特征分析。并引入排放风险指数指标,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结合运用GIs对准格尔旗排放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3年间共增长了872.62万吨,其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2)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和草地是主要的汇,二者的排放(吸收)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排放量对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与研究区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从空间上看:排放风险指数在不断增大,排放风险为负的区域在慢慢减少,排放风险为正的区域越来越大,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和大路镇,大多都为城镇用地,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小区间的区域,主要为远离城镇的地方及周边的一些林地和水域。

  • 标签: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空间格局 准格尔旗
  • 简介:研究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的分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实施人工恢复30年后,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和阔叶林(BF)3种典型林分在0~60cm土层的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有机与总有机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林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以>2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均在60%以上),而在水稳性团聚体中,以<0.05mm粒径占优势。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顺序依次为BF(53.38%c~84.27%〇>SP(52.22%c~70.86%〇>PB(22.70%C~47郾83%〇。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量分数均以PB最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有机质量分数总体髙于相应土层的总有机质量分数,而微团聚体的(<0.25mm粒径)则低于后者,说明有机对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和水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土壤团聚体有机与总有机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有机的增加,对总有机的积累具有正面影响。保留密度大、灌木(草)层盖度髙的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更髙;因此,在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初期,可通过适当密植、增加林下灌草覆盖等措施,增加有机的输人,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加速了退化土地的土壤结构改善和功能恢复。该研究可为南方严重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中的林分类型选择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人工恢复林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红壤
  • 简介:为研究关键环境因子与烟田生态系统水、通量日间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2016年攀西干热河谷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烤烟成熟初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晴天内烟田冠层导度及水、通量的日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VPD和净辐射日间变化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蒸散量(ET)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冠层导度的变化是影响烟田水、通量日间变化的直接因素;研究区烤烟成熟初期水、通量呈现显著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相同的净辐射强度下,下午的CO2通量和E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WUE对净辐射的响应特征与净辐射强度有关,当净辐射强度小于230w.m2时,下午烟田WUE大于上午,反之,上午烟田WUE大于下午;气温、饱和水气压差(VPD)与净辐射在日间的非同步变化是导致烟田冠层导度和ET在日间非对称响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从而间接影响烟田水、通量及WUE的日间动态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攀西干热河谷烟田水、通量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变异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烟田生态系统 碳通量 非对称响应 攀西干热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