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闽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闽江流域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对策.

  • 标签: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控制对策 闽江流域
  • 简介:江流域以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以上流失比重大和崩岗点多面广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是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又一特点,95.56%的流失集中于林地;52.86%的流失集中在长汀.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解决该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汀江流域 水土流失 福建 产业结构 生态恢复 崩岗
  • 简介:采用固定后剥离卵膜后拍照的方法,在平均水温1.61℃下系统观察了黑龙江流域江鳕(LotaIotaLinnaeus)的胚胎发育。根据发育特征,将江鳕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六个大的发育阶段。黑龙江流域江鳕受精卵为淡黄色,近似圆球形,具有微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内部紧靠卵膜分布大量的脂肪滴,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01±0.11mm,在平均水温为1.6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至破膜共历时1746h,需4106.98℃.h,进一步细分为21个发育时期。将黑龙江流域江鳕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江鳕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黑龙江流域江鳕的人工养殖和自然资源的复壮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标签: 江鳕 胚胎 黑龙江流域 发育
  • 简介:据日本《木材情报》2008年9月报道,近10年来,从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大幅度增加。截至2007年,俄罗斯木材已占中国木材进口总量的近70%,中国的木材产业短时间内提高了对俄罗斯木材的依赖程度。经内陆边境口岸运往中国的俄罗斯木材,大部分用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也有不少木材在沿海等地区加工成制品后再出口到日本及美国等国家。中国是俄罗斯木材的最大进口国,俄罗斯于2007年7月开始阶段性地大幅度上调原木出口税税率,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打击,尤其对依靠俄罗斯木材发展起来的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影响极大,

  • 标签: 木材贸易 乌苏里江流域 中俄边境 木材进口 俄罗斯 边境口岸
  • 简介:为准确评价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泥石流危险度,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位,选取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作为评价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获取各评价单元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8项指标进行分类和定量评分,求出各县、市泥石流危险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的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是泥石流危险度较高的地区,中游地区危险度相对较低。评价结果可为流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土地规划及利用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 标签: 金沙江流域 泥石流灾害 危险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 森林植被 长江流域
  • 简介:黑龙江流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有166属,浮游动物296属,底栖动物152种,鱼类105种,鱼产量平均为32万吨,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水生生物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a(1950--2010年)的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径流 TFPW-MK 时间尺度 自相关系数 闽江流域
  • 简介:为了探究三峡库区的建立对乌江流域(重庆段)即重庆东南地区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以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eCognition和ArcGIS平台,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建立重庆地区乌江流域1995、2005和2015年湿地景观数据库,利用景观动态变化度、景观破碎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乌江流域内湿地景观近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乌江流域整体湿地景观面积近20年处于增长趋势,动态变化指数最高为水库,最低为水田;2)湿地景观转移以湿地景观内部转移为主,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转移为辅,人工湿地增加比重高于天然湿地;3)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湿地环境先恶化后得到改善;4)1995、2005和2015年,天然湿地景观分维数均低于1.6,人工湿地均高于1.7,说明人工湿地景观格局比天然湿地复杂。天然湿地的稳定性指数远低于人工湿地,且接近于0,说明自然湿地内部空间结构更加脆弱。通过三峡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该地区的湿地环境总体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库区蓄水,以及龙潭水利工程、江口电站等水利设施修建,乌江流域内湿地总体面积增加,人工湿地变化较天然湿地更为明显,但天然湿地相比人工湿地更易受外界干扰,应加强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保护该地区湿地景观,建立乌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以及为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湿地景观 动态监测 遥感与GIS 乌江流域 三峡库区
  • 简介:红水河和龙江几乎流经河池市的全境,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区。10多年来,河池市全面治理红水河和龙江流域,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第一次,在红水河、龙江沿岸和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第二次,从2012年底起,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发展核桃产业。两次"革命"新增600多万亩林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迅速上升到68.68%,高出全区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 标签: 珠江流域 河池市 植被 龙江流域 退耕还林 森林覆盖率
  • 简介:一、盐碱湖泊的分布状况嫩江流域盐碱湖泊,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平原上。主要分布于大庆市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以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齐齐哈尔地区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等为多。而在齐齐哈尔市郊区盐碱湖泊也有相当分布。这些湖泊的特点均为浅水型,含盐碱度较高,大多数湖泊经过改造,已经利用,有些尚未利用。

  • 标签: 湖泊 嫩江流域 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 齐齐哈尔 盐碱湖
  • 简介:为使大麻哈鱼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根据中俄渔业混合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乌苏里江、黑龙江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的工作方案,1999-2000年我们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水域的大麻哈鱼上溯群体进行了调查.上溯鱼群雌鱼平均体重为3.07±0.89Kg,多在2.1-3.5Kg之间(占雌鱼总数的70.28%);上溯鱼群雄鱼平均体重为2.59±0.90Kg,多在1.6-3.0Kg之间(占雄鱼总数的68.9%).末渔期上溯的鱼体较小.检查156尾大麻哈鱼,回归个体年龄在3-6(2+-5+)龄,以4龄鱼为主体,其中3龄为19.2%;4龄为66.7%;5龄为12.2%;6龄为1.9%.解剖测定21尾上溯产卵个体,雌鱼的成熟系数平均为14.5%(10.0-18.3%),雄鱼为3.51(2.1-5.0%).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麻哈鱼上溯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群体结构较以往的记录发生了一些变化,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游历史上的大麻哈鱼产卵场大多数已多年不见上溯鱼群,大麻哈鱼的产卵场面积已锐减.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大麻哈鱼 资源现状 生物学 年龄 群体
  • 简介: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东北黑土区流域侵蚀产沙建立宏观认识,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通过收集降水、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资料,计算不同尺度流域土壤流失量;采用流域出口量水堰和水文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计算流域输沙量,从而得出不同空间尺度典型流域悬移质泥沙输移比(SDR)。研究区小尺度流域全年SDR为0.33,大中尺度流域SDR变化于0.005~0.365之间,平均仅0.051。本区SD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小尺度流域雨季SDR为0.38,春季融雪侵蚀期仅为0.17;流域面积(A)和主河道比降(SLP)是影响大中尺度流域SDR的重要因素;SDR与A呈幂函数递减关系,这在丘陵漫岗区更为显著;山区的流域的SDR随SLP的增加而递增。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本区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沙输移比 土壤流失量 输沙量 流域面积 主河道比降 黑土区
  • 简介:为更好地进行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控,本研究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流行动态规律及主要流行气象因子,并提出了药剂防治时期。结果表明:(1)一元三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烟草青枯病的流行动态规律,可根据该模型进行病害发生的预测。(2)该区域烟草青枯病整体呈现前期平缓、流行迅速、后期急剧的特点,病程阶段可划分为病害首发期(移栽后45~67d)、迅速蔓延期(移栽后67~97d)和全面爆发期(移栽后97d~采收结束)。(3)烟草青枯病药剂预防期和防治关键期:预防期为烟叶移栽45d(6月10日)之前且均温未达18.82℃之前;防治关键期为烟叶移栽67d(7月1日)之前且均温未达22.00℃之前。结合病程阶段和气温两方面提出的药剂防治时期更有利于烟草青枯病的有效防控。

  • 标签: 清江流域 青枯病 流行时间动态 气象条件
  • 简介:在对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数据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数据库的设计内容,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项目涉及项目区DEN、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诸多因子的信息,累计达200GB。设计完成后的数据库可以满足对水土流失海量监测成果的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和有效地管理,便于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和大、中尺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 标签: 水土流失 GIS数据库 遥感监测 嘉陵江
  • 简介:新安江流域既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探讨降雨、土壤、地形、植被等因子对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因子叠加运算,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5个等级,其中,轻度敏感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7.77%,中度敏感面积次之,占流域总面积的32.92%,高度及以上敏感面积较小,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39%;2)空间分布上,土壤侵蚀敏感性由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中低山区逐渐增强,其中,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休宁县西南部、歙县东部及西北部、绩溪县东部的大起伏丘陵和中低山区;3)土壤侵蚀敏感性与土壤侵蚀现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壤侵蚀多发生在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但歙县东部、休宁县南部的山丘区等区域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安徽新安江流域
  • 简介:通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历程的回顾,明晰我国针对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工程治理的发展脉络,总结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地区,并展望我国流域性防护林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方式,在长江全流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增加绿色资源,扩大生态容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存在工程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够、投资项目过少等问题。未来长江流域仍有大面积可造林地需要绿化,工程建设任务还很重,工程建设空间还很大,流域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防护林 工程建设 长江流域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后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后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